“EDA第一股”上市,資本終于滲入中國半導體源頭
今年11月的第一周,中國誕生了兩個世界冠軍。
第一個是知名電子競技戰隊EDG代表中國獲得了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引爆了電競愛好者的熱情;另一方面華中科技大學呂志鵬教授團隊獲得了ICCAD 2021的EDA算法冠軍,完成了半導體領域新的突破。
雖然EGD與EGA僅相差一字之差,但與曝光度十足的電競冠軍相比,EDA的關注度要低得多,但如果從含金量看,華中科技大學的這個冠軍可能更具有里程碑意義。
EDA是專門設計芯片機構的軟件,被稱為“芯片之母”,是芯片制造產業鏈中堪比光刻機的重要一環。它不僅是整個芯片產業鏈的源頭,更是一個技術門檻極高的行業,目前中國的EDA軟件幾乎都被歐美企業所壟斷。
據賽迪智庫數據,2020年中國EDA市場格局中,Cadence、Synopsys、Siemens EDA等歐美企業合計占有整個市場約85%的市場份額。
尤其在2020年,貿易戰硝煙四起,美國推出了《商業管制清單》來限制中國企業發展,其中EDA就是美國明令禁止的一項。顯而易見,EDA已經成為繼光刻機之后,鎖住我國芯片發展咽喉的關鍵。
基于這樣的背景,呂志鵬教授團隊獲得全球EDA冠軍就顯得至關重要,雖然這僅是一次學術界的比拼,但卻向全球展現了中國EDA領域的技術實力,讓世界知道了中國也有這自己的EDA產品。
12月28日,中國EDA行業再次獲得新的突破。概倫電子將正式登陸科創板,中國資本市場終于迎來了“EDA第一股”,這意味著一直以來發展緩慢的EDA賽道,有望在資本的聚焦下迎來騰飛。
除概倫電子外,華大九天、廣立微、思爾芯等EDA企業也正處于IPO前夕,中國EDA企業們即將全面擁抱資本市場。
/01/
現狀:中國EDA仍處于積累期
EDA工具并非特指單一的某款程序,而是包含設計、建模、模擬、驗證等一系列軟件的集合。它即是芯片產業鏈設計方法學的載體,也是連接設計和制造兩個環節的紐帶和橋梁。
設計是芯片產業鏈的起點,而EDA工具正是芯片設計的核心,在芯片完成設計后,還需要通過特定的EDA工具進行物理模擬驗證,如果發現問題就需要將方案打回重新設計。
即使通過了物理模擬驗證,芯片在量產前也需要進行專門的試生產和測試,若制造結果不能滿足要求,那么也會被打回重新設計。
眾所周知,芯片試產需要耗費較大的成本,而如果EDA工具可以很好的解決設計、建模、模擬、驗證等一系列工作,那就會大幅降低芯片方案被打回的概率,顯而易見EDA工具可能直接影響芯片的成本及效率。
縱觀全球EDA市場,各企業間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梯隊:國際EDA巨頭、領先EDA公司、先進EDA公司。
國際EDA巨頭共有三家,分別為Cadence、Synopsys、Siemens,這些公司的核心產品已經形成一定的壟斷地位,合計占有全球市場份額的77%;領先EDA公司為是德科技、 ANSYS 兩家公司,合計占有市場份額的8%。
剩余15%的市場份額則被先進EDA公司瓜分,目前中國EDA公司多處于這一層級之中。
來源:概倫電子招股書
由于先進EDA公司營收規模較小,且正處于技術追趕過程中,因此形成了“優先突破關鍵環節”和“優先突破設計全流程”兩條技術路線。
“優先突破關鍵環節”專注核心產品,強調定點突破,優先集中公司的資源投放到關鍵核心環節的EDA工具研發中,借希望于核心EDA工具獲得穩定的客戶,并逐步提升設計全流程環節。
剛剛上市的概倫電子和即將上市的廣立微都屬于走的是“優先突破關鍵環節”的技術路線。
具體而言,概倫電子首先在器件建模和電路仿真兩大環節進行重點突破,自主研發的EDA核心工具已經能夠制程3-7nm的最先進制程的芯片制造,并已經獲得一線晶圓廠的認可,全球前十大晶圓廠中有九家是概倫電子的客戶。
另一家處于上市前期的華大九天則秉承“優先突破設計全流程”的技術路線,專注于構建平臺,已經在模擬電路設計、平板顯示電路設計領域實現了全流程工具的覆蓋。但在所有的EDA工具中,只有電路仿真工具達到了5nm工藝,其他工具依然較為落后。
與巨頭相比,無論哪條技術路線都存在明顯的短板,中國EDA依然處于技術積累期。
/02 /
價值:殺入核心客戶群
盡管概倫電子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其核心產品已經成功殺入產業鏈的核心用戶群。在特定賽道與國際EDA巨頭硬碰硬的對抗中,概倫電子并沒有落于下風。
概倫電子的器件建模及驗證 EDA工具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EDA工具,在全球市場獲得較為穩固的市場份額。招股書顯示,目前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中,包括臺積電、三星電子、聯電、格芯、中芯國際等九家已經成為公司客戶,約占全球晶圓代工廠市場份額的 94%。
從營收結構看,這九家龍頭晶圓代工廠的器件建模及驗證EDA工具收入已經占到制造類EDA工具累計收入比例的50%以上。在概倫電子的營收中,制造類EDA工具始終是占比最高的業務。2021年上半年,制造類EDA工具占比達到總營收的38.65%。
來源:概倫電子招股書
獲得頭部用戶的認可對于概倫電子意義非凡,因為頭部用戶往往有著極高的性能需求,獲得他們的認可也就意味著概倫電子器件建模及驗證 EDA工具已經擁有行業中的一線競爭力。
一直以來,中國TO B、TO G類型的企業,由于缺乏核心技術支撐,往往都是關系驅動,這就導致此類企業雖然擁有穩定客戶,但卻很難再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對于技術要求較高的頭部客戶,幾乎喪失了滲透能力。
同樣的,我們的半導體產業鏈起步較晚,受制于缺少EUV ASML光刻機的供應,因此中芯國際等大陸芯片代工企業制程依然較為落后,與海外芯片代工企業有著極大的差距。
國內半導體產業鏈依然處于發展初期,整體市場規模較小,如果所有EDA企業都聚焦國內市場,那么勢必會造成行業內卷,僅靠關系是很難從海外廠商手中搶得大量市場份額的。
這一點上,概倫電子率先打破了內卷,將目光放眼到海外市場。2020年度概倫電子來自境外客戶的營收為7295萬元,占總營收的53.25%,遠高于華大九天和廣立微的7.05%和15.04%。今年上半年,境外營收的比例更是提升至68.8%。
來源:概倫電子招股書
橫向對比,概倫電子已經成功切入芯片代工核心企業,獲得了他們的廣泛認可,這就意味著概倫電子的成長天花板比同類型的國產EDA企業更高。
/03/
風險:過渡依賴核心產品
在核心產業上的成功,讓概倫電子擁有更大的潛在市場,但同時也讓公司背負了更多的壓力。
受摩爾定律影響,芯片產業是一個快速升級迭代的賽道,尤其對于想要從特定環節破局的概倫電子而言,必須要時刻緊跟行業最新的發展趨勢。
目前,概倫電子雖然獲得了全球芯片龍頭的認可,但后續能否跟得上技術迭代依然是一個問號。
尤其是與概倫電子競爭的都是全球EDA巨頭企業,每年的研發投入均在十多億美元之上;與之對比,概倫電子的研發投入卻要少的多,過去三年半研發費用合計僅約3.5億元,差距顯而易見。
來源:概倫電子招股書
研發支出的巨大差距,讓概倫電子存在技術迭代速度未達預期、長期高昂研發支出導致業績虧損的情況,這些都有可能造成概倫電子的投資風險。
同時,概倫電子雖然在垂直領域擁有較強競爭力,但后續的成長依然要看公司的全產業鏈協同能力。EDA工具是一個細分領域極多的賽道,除核心產品攻堅能力外,還需要具備產業鏈的全面布局能力。
另一條技術路線的華大九天,雖然海外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如概倫電子,但卻依靠順暢打通的全產業鏈條產品系統,獲得了大量國內客戶的青睞,總營收水平遠高于概倫電子。
能否依靠核心產品的競爭優勢,成功拓寬產業鏈的其他場景,這是概倫電子下一步亟需解決的課題,如果無法順利打通產業鏈,那么公司的營收很難再上一個臺階。
概倫電子本身也深知全產業鏈布局的重要性,因此在制造類EDA工具外,概倫電子還在拓寬設計類EDA工具和半導體測試儀器的業務占比。
基于此,概倫電子營收已經從2018年主要依靠制造類EDA工具轉變為制造類EDA、設計類EDA、半導體測試業務同步發展的營收格局。
數據來源:概倫電子招股書
核心EDA工具產品,即是概倫電子的競爭力所在,也是概倫電子必須打破的增長瓶頸。在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如何同時保持各業務線營收全面增長是管理層必須解決的增長難題。
/04/
關鍵詞:并購
并購始終是EDA企業的核心驅動力之一,歷數全球EDA巨頭,無一不經歷數十次的并購整合。
在此前的《芯片虛擬戰:全軍出擊的中國EDA軍團》一文中,我們曾明確提出:復盤海外EDA巨頭的發展之路不難發現,行業馬太效應明顯,完全是剩者為王。第一梯隊的Synopsys、Cadence和Mentor Graphics公司都是通過并購來建立自身護城河的。
數據統計顯示,Synopsys、Cadence和Mentor Graphics公司分別通過99次、71次和49次收購,才建立起如今的規模。EDA巨頭的崛起,一方面是技術,另一方面是資本。
來源:公開資料
在此之前,中國所有的EDA企業均未上市,資本很難成為推動EDA發展的核心動力,各企業的發展依然是靠拼技術和戰略。
但隨著“EDA第一股”的誕生,資本終于滲入中國半導體源頭,這將讓中國EDA行業的并購頻次加快,資本力量極有成為中國EDA企業發展的下一層核心驅動力。
在此背景下,誰能夠更快更好的整合并購標的,就有可能率先獲益。與競爭對手相比,概倫電子有著極為豐富的并購經驗,在上市之前其就已經完成對博達微和韓國Entasys公司的并購,并取得不錯的整合效果。
在本次招股書中,概倫電子也明確,所融資的12.1億資金中,將會拿出1.5億元用于戰略投資與并購整合。
來源:概倫電子招股書
隨著EDA企業的紛紛上市,中國EDA行業極有可能迎來“大并購時代”,這將促使EDA成為資本重點關注的賽道之一。
概倫電子不僅擁有豐富的并購經驗,而且搶下“EDA第一股”的名號,極有可能成為中國EDA行業的領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