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投資:另類投資未來的命題
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一開始是社會企業投資者的領域,后來逐漸吸引了TPG、KKR、Hamilton Lane和Bain Capital這樣的大型基金。前兩天剛提交了上市申請的TPG,2017年的時候首次交割了20億美元的Rise Fund 1,在當時是專門負責社會和環境影響的最大資金池。此外,KKR正在為一個10億美元的全球影響力基金募資,印度是主要的投資目的地。
尋求穩健回報的同時讓環境和社會變得更好,是LPGP這個時期的命題之一。Schroders 2017年的報告顯示,在全球22000名LPGP中,78%的人表示他們現在比五年前更重視可持續性。用好的發心做投資,讓世界向好的方向伸展,是VCPE能聚集的力量。
讓好的意愿指導投資行為,帶來好的結果
影響力投資的目的是產生積極的、可衡量的社會和環境影響,同時獲得財務回報。在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中都有它的影子,做影響力投資的LPGP,也會默認收益可能比市場平均利率稍低一些,或者能剛好持平。
影響力投資需要包含以下4個要素:
(1)意愿。LPGP有心通過投資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或者對環境有好的作用。
(2)有預期回報的投資。影響力投資需要產生一定的財務回報,至少會返還LP本金。
(3)回報預期的范圍和資產類別。就像前面提到的,LPGP對影響力投資的預期收益率不會那么高。另外,它在不同的資產類別中并行不悖,在VCPE或者現金等價物(流動性很強的短期投資資產,一般不到三個月就到期,市價受利率影響不大,比如美國短期國庫券)里都有可能發生。
(4)影響力評估。影響力投資的一個標志是,LPGP會衡量并公開投資項目的社會、環境表現及進展,確保透明度和問責機制。
影響力投資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術語,目前只是相對籠統地描述了在許多資產類別、賽道和地區進行的投資。截至2019年底,共有超過1720家機構參與影響力投資,專門的AUM總量約為7150億美元。從組織類型、總部所在地和LP資產規模等特征來看,目前影響力投資領域還沒展現出太統一的特征,基金風格不盡相同。
根據PitchBook給出的界定,社會責任投資(SRI)、ESG投資和影響力投資都包含在可持續投資的大傘之下。它們經常被人拿來做比較,但其實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具體特點和應用,我們來分別說說。
社會責任投資需要篩選deal,排除與LPGP價值觀相沖突的項目。SRI最早可以追溯到通過酒精、煙草和武器獲利的罪惡股票(sin stock),以及現在常見的非社會責任投資,比如化石燃料生產。SRI是基于價值觀的投資方法中最簡單的一種。
ESG的重點是讓投資限制負面影響或者帶來社會利益(可能兩者同時發生)。環境、社會和治理是LPGP考慮風險的三大因素,在LP盡調GP的時候,它們都是沒在財報中出現,但對可持續收益很重要的要點。ESG投資更多是關于公司的運營,但影響力投資更著眼于產品和服務正在做什么,以及它們產生的影響。
影響力投資設立了財務收益和影響力的「雙重底線」。GP不僅要報告財務業績,還要產生并量化積極的環境和社會影響,比如建造的學校數量、減少的碳足跡單位。影響力投資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PE基金進行,LPGP通常會把資金用在公共金融市場沒解決的事情上。
總結來說,ESG是評估GP投資類型的框架,如果LP想做影響力投資,就可以用ESG的三個要素來盡調GP。與社會責任投資不同的是,影響力投資是用好的意愿指導投資行為,并且帶來好的結果,而非篩選出不想投的負面屬性。
在這里需要注意,影響力投資發生在私人市場,多指PE基金,而SRI和ESG投資通常涉及公開交易的資產和工具。對于那些想確定自己的錢能用來解決特定問題的LP來說,影響力投資可能是比ESG或SRI更有吸引力的工具。
志同道合的LPGP,用影響力投資輸送健康能量
影響力投資目前還是個小眾領域,但它已經呈現出向上發展的勢頭。在過去兩年中,影響力投資快速增長,每年募集的資本從2019年的59億美元攀升到2020年的99億美元。2021年前10個月,已經達到了260億美元。
Capstone Partners(1996年成立的投行咨詢機構)在今年對LP的調查中發現,雖然全球大多數LP不會為了更好的環境和社會表現而犧牲回報,但還是有27%的LP會這樣做。普華永道估計,未來五年內,有ESG策略的基金將占PE市場GP募資的90%以上。隨著ESG在PE市場中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影響力投資將進一步成為LPGP關注的焦點。
一種長期以來的觀念認為,社會和環境問題要通過慈善捐款來解決,而市場投資就應該專注于實現財務回報,影響力投資挑戰了這種說法。雖然LP對影響力的要求給GP帶來了壓力,但對于環境和社會的投資可以帶來很好的財務回報。
PE在影響力投資的未來發展中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因為它的所有權模式有著獨天得厚的優勢。它提供了一種商業模式和責任結構,讓LP選擇那些與自己想法相符的GP。因此,on the same page的LPGP也能一起收獲長期可持續的增長。
另外,拿回影響力投資的回報并沒有想象的那么久。麥肯錫的研究表示,LPGP退出影響力投資時的持有期基本都是5年左右,與傳統的PE公司的持有期沒有太大區別。
制定標準,融入另類投資的未來
各個領域都存在影響力投資的機會,包括住房、醫療、教育、農林業和綠色基礎設施等等。
LP對于影響力投資的預期回報不盡相同。有些LP會投低于市場利率回報的項目,因為和他們的戰略目標相一致,LP看好它未來的前景。有的則追求有市場競爭力、甚至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回報,這種情況可能是養老基金這樣的機構LP出于信托責任的要求。
在全球影響力投資網絡GIIN的2020年年度影響力投資者調查中,大多數接受調查的LP都追求有競爭力的、達到市場利率的回報。他們還表示,絕大多數portfolio的表現都達到甚至超過了他們對社會、環境影響和財務回報的預期。
盡管很少有LP會反映他們的影響力投資portfolio中存在重大風險,截至目前,商業模式的執行和管理是LP最常提到的風險因素。
已經進入到影響力投資領域的LPGP普遍覺得過去十年的進程還不錯,包括對市場活動、趨勢、表現和實踐的研究,衡量影響力的復雜度,專業人才和技能,以及對影響力投資市場的共識。但是還有一些方面值得更多努力,比如更好地平衡風險與收益,以及探索更多合理的退出方式。
定義并追蹤「影響力」的指標是影響力投資的最大挑戰。由于底層邏輯不同,LPGP往往根據自己的具體目標建立獨特的指標來追蹤結果,這就導致了不同LPGP之間可能有較大差異。
如果LPGP的影響力目標與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一致,就可以在聯合國框架的基礎上優化或開發適合自己的指標,然后計算具體投資動作和整個portfolio的影響力。LPGP也可以使用針對特定影響力目標的其他標準,比如,想要在環境方面做些文章就可以使用碳排放數據來觀測凈零目標。
更進一步,LPGP還可以利用平均方差優化來衡量影響力。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在一定的風險范圍內,通過調整影響力參數,得出相對應的最佳portfolio,這樣LPGP就能有所側重地做出選擇。
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和整個過程中,LPGP應該用和業績一樣的嚴謹態度來考慮和評估影響力投資指標。即使一個LP已經和熟悉的GP合作了很多年,影響力投資也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計劃。作為一種新策略,LP需要多考慮一層盡調GP的指標。因為一個已經有卓越成就的GP,在影響力方面的衡量可能還是空白的。
LP需要從「真實」和「完整」兩個方面對GP所提出的影響力投資策略進行考量,比如GP進入這一領域的根本動因,以及增加影響力的投資計劃靠不靠譜。
傳統基金正在邊緣試探,觀察著這種發展模式下所需的新技能。影響力投資需要更多的LPGP參與進來,讓資金流向社會和環境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接下來,LPGP需要平衡經濟回報和影響力,完善衡量標準,帶動PE世界煥發更健康的能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溯元育新”(ID:EnvolveGroup),作者:溯元育新團隊,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