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從鄭爽、吳亦凡到李云迪、王力宏,偶像頻頻翻車,虛擬偶像行業的春天要來了么?

    文 |沈奚、秦明

    編輯 |石亞瓊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

    王力宏翻車,只是近年來明星偶像頻頻翻車事件中的一起。2021年,這個名單上已經至少包括了鄭爽、吳亦凡、華晨宇、李云迪、霍尊、孟美岐等藝人。

    這也讓行業思考:近兩年虛擬偶像逐漸登臺出場,與明星偶像營銷相比,被年輕人喜愛追捧的虛擬偶像,是否能解決偶像“翻車”的問題?未來虛擬偶像是否會成為一種主流的營銷方式?

    所謂虛擬偶像,即并非實存在,而是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將人們想象中的某個形象具現出來,如虛擬形象、動漫角色、 虛擬歌手等等都可以被劃分到虛擬偶像范疇。

    近年來,國內虛擬偶像行業也在快速發展。比如,如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虛擬偶像洛天依登臺與真人明星合作演出;央視五四青年節晚會上,虛擬主持人曉央的驚艷出臺……

    今年8月,在吳亦凡事件發生時,我們曾經寫作一篇文章《吳亦凡翻車,虛擬偶像行業的春天要來了?》,梳理了國內虛擬偶像行業的進展。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再次推送這篇文章,希望也與行業人士有更多交流和討論。

    行業概述

    當前國內偶像產業鏈日益成熟,偶像文化隨之變得大眾化,追星不再是小圈子的“自嗨”,而孵化了一片廣大的待挖掘的消費市場。在這種潮流中,虛擬偶像也正在逐漸擺脫御宅文化的標簽,成為一種新興大眾文化。他們已勢不可擋地遍布了電商、音樂、商業代言、綜藝節目等各個平臺,激發了廣泛消費需求和市場,吸引了各家資本入場。

    演變層面,虛擬偶像的樣態因技術迭代影響經歷了幾次演進。最初的虛擬偶像大多是以語音合成軟件支撐的“紙片人”,后來演變為可動的3D形象,再后來的虛擬偶像可以實時進行唱跳表演,有望打破二次元和三次元的界限。

    在新技術的加持下,虛擬偶像的模式也正在變得多元化。業界出現了進行娛樂直播和電商直播的虛擬主播,主要通過電商帶貨和虛擬禮物打賞獲得收入。隨著語音合成、圖像識別和動捕技術的成熟,C端用戶也可以參與到虛擬偶像的創作中,甚至通過虛擬形象進行網絡社交。

    近年來,虛擬偶像的產業鏈已逐漸清晰,主要由技術廠商、IP運營商、內容創作者和藝術家構成。在群眾娛樂需求持續增長以及網絡和影像音頻技術不斷迭代的環境下,中國虛擬偶像產業逐漸走入發展的高峰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業規模為34.6億元,同比增長70.3%,預計2021年將達到62.2億元。隨著商業價值被不斷發掘,越來越多產業與虛擬偶像聯系在一起,虛擬偶像帶動產業規模2020年為645.6億元,預計2021年為1074.9億元。

    2017-2023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市場和帶動市場規模及預測

    本文將為讀者總結這些公司在2021年的新動態。

    行業投融資情況

    總體來說,虛擬偶像行業仍未成為投資界的一個較熱門的賽道。但隨著大眾對虛擬偶像的歡迎度提高,這一行業在近兩年間吸引了一些原本是游戲、動畫、影像技術行業的創業者投入其中,給了他們一條技術產品化的新路徑。

    目前,虛擬偶像行業的創業公司多為技術提供商,它們實現虛擬偶像的動作捕捉、圖像合成、AI動作處理和圖像處理等技術。2021年間,一些公司獲得了A輪,A+輪等融資,融資金額在百萬元至數千萬人民幣左右。

    還有一些創業公司是IP運營公司。這些公司旗下的虛擬偶像大多已有足夠龐大的粉絲群體,例如去年獲得了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的一幾文化,該公司旗下的虛擬偶像伊拾七目前在抖音平臺有1309.9萬粉絲,獲贊2.1億。

    2021年主要公司投融資情況

    2021年間,一些頭部互聯網公司也加大了對虛擬偶像行業的資源傾斜,如36氪報道《最前線 | 字節跳動、阿里巴巴投資樂華娛樂,旗下有王一博、虛擬偶像團體 A-SOUL 等》,借助大廠本身豐富的運營渠道和IP積累,自家的虛擬偶像能夠快速實現商業化。這些頭部公司也正在打造虛擬偶像演唱會、選秀等平臺,通過各種新玩法擴大了這一行業的影響力。

    三、主要公司進展

    1、提供曝光資源和渠道,大廠加碼虛擬偶像

    字節跳動、阿里巴巴投資樂華娛樂

    7月19日,樂華娛樂發生工商變更,新增阿里巴巴影業、字節跳動關聯公司躍動科技等為股東。樂華娛樂成立于2009年06月,目前的主要業務分為樂華音樂、樂華經紀、樂華影視和樂華綜藝四大板塊,2019年底,樂華娛樂推出了首個虛擬偶像團體A-Soul。本次投資是字節跳動本月在娛樂行業做出的第二筆投資。此前7月2日,字節跳動投資了李子柒的簽約公司——微念品牌管理,持股1.48%。

    據了解,字節旗下A-Soul女團時常會在B站進行直播。其中,A-Soul中的成員向晚與嘉然,無論是打賞人數還是打賞金額都在B站所有虛擬主播中名列前茅。直播數據顯示,四月總共只直播了43.4小時的A-SOUL單月直播營收接近63萬元,對于一個出道不足半年的虛擬女團來說,這樣的直播收益已經十分可觀。

    Bilibili對虛擬偶像全產業鏈加大布局

    據統計,B站每月約4000多個虛擬主播開播,數萬B站UP主圍繞Vsinger家族虛擬偶像進行創作和傳播。2019年,B站正式收購上海禾念,讓洛天依等一眾超人氣虛擬偶像成為bilibili的“員工”,從此B站成為了國內最大的虛擬偶像社區。

    2021年1月2日,VR社首次舉辦虛擬偶像參與的大型演唱會;1月16日,14位虛擬UP主登臺“創世之音”;1月17日,泠鳶Yousa登臺BLS2020;2月4日,6位虛擬UP主登臺《小年YEAH》……包括此前在2020年間,B站依舊主要靠入股的方式對加快對虛擬偶像全產業鏈的布局,投資的公司包括音樂制作商、演唱會技術供應商、VR動畫技術供應商等。

    BML-VR現場

    騰訊孵化虛擬偶像與虛擬演出平臺

    據了解,騰訊通過系列化產業化的開發運營,已為自家的虛擬偶像實現了網劇、電影、動漫、游戲等多領域的全產業鏈開發。騰訊手游王者榮耀以玩家投票的形式選的虛擬男團“無限王者團”登上了GQ雜志封面,并演唱了電影片尾曲、發布了新專輯。QQ炫舞虛擬偶像“星瞳”與楊麗萍跨界合作了孔雀舞,與劉柏辛合作了主題曲《瞳雀》。

    今年7月15日,3Glasses作為國內最早涉足虛擬現實和混合現實的公司,憑借18年虛擬現實技術及行業經驗與騰訊合作,深度虛實交互的物聯時代。去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EM)與虛擬演出服務品牌 Wave 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進一步共同探索虛擬演唱會藍海市場,TME 將在 QQ 音樂等旗下全平臺進行 Wave Show 的中國區獨家轉播;同時,雙方還將共同為 TME 旗下創新演出品牌 TME live 開發高品質虛擬演唱會內容。

    早在2018年,騰訊就開始孵化自家虛擬偶像,主要路線是利用游戲里的角色進行偶像IP的打造。如今備受矚目的“無限王者團”就源于于手游王者榮耀。騰訊還曾公開王者榮耀游戲角色貂蟬和公孫離的虛擬形象,讓他們以 AR 的形式現場演出了歌曲,官方還推出了 MMD 創作激勵的活動,以此催生出更多的衍生作品。除了孵化自有IP以外,騰訊還想打造虛擬演唱會平臺。

    愛奇藝推出中國首個虛擬偶像綜藝節目

    2021年間,愛奇藝宣布將推出中國的第一虛擬偶像人才綜藝節目,Dimension Nova。中國明星Angelababy,Wang Linkai和Esther Yu將擔任導師,帶領30多個虛擬競爭對手進行一系列比賽和挑戰。

    Dimension Nova率先結合了動作捕捉和實時渲染的實時數據進行記錄,使名人來賓可以直接與化身互動,并提供以前在綜藝節目中無法想象的視聽效果。此外,愛奇藝在業內首次在電影拍攝中試用了數字孿生技術。通過創建完整的3D虛擬環境或真實世界的“雙胞胎”,該技術將真實與虛擬結合在一起,從而創建了虛擬角色可以執行的理想舞臺。

    早在去年9月,愛奇藝推出了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節目策劃與真人偶像選秀相近,都是通過觀眾的投票結果選拔虛擬偶像團體出道。在30多位虛擬選手經過兩個多月的角逐下,前三名虛擬偶像留歌、PAPA和十火分別獲得冠亞季軍,成功簽約愛奇藝。同時,愛奇藝曾在2019年推出虛擬偶像廠牌RiCH BOOM,通過與知名制作人合作創作歌曲,RiCH BOOM成功圈到大量粉絲。2020年,愛奇藝加速這一IP的商業化,讓RiCH BOOM登上了《青春有你2》《中國新說唱》等綜藝節目,并推出了盲盒等營銷方式。

    阿里巴巴虛擬主播助力內容電商

    今年1月29日,阿里影業“沖擊播”與B站的一場跨次元線上路演,讓動畫新片《新神榜:哪吒重生》中的動畫形象“面具人”與B站虛擬偶像“阿薩AZA”同臺直播,點燃了Z世代年輕觀眾群體的熱情。

    另外虛擬主播為內容電商也帶來了新的靈感。近兩年,淘寶天貓打造淘寶天貓帶貨虛擬偶像Mika和新國風偶像蘇朵朵。天貓超市品牌 IP 形象 “小鐺家”正式上線官方直播間,成為“阿里動物園”首位主播。這位主播能像真人主播一樣介紹商品,還能與觀眾實時互動。除了孵化原創IP,淘寶也在積極推進明星的虛擬形象建立。淘寶在內置虛擬經營游戲“淘寶人生”內,推出了張藝興和易烊千璽的虛擬形象“張小Z”和“千喵”。

    據騰訊新聞的報道,去年4月,淘寶直播MCN機構大會就釋出信息:虛擬主播作為二次元賽道中的主要承載部分將會被重點扶持。阿里巴巴達摩院從2020年年初也開始了專門針對電商的虛擬偶像的研發工作。在去年9月淘寶的一次內部分享會上,公司披露了達摩院研發的虛擬主播Bonne。Bonne可以進行商品播報,為用戶提供24小時智能貨品推薦和1對1的在線服務。

    2、技術提供商:從技術能力切入,與大廠合作或孵化自有IP

    云舶科技

    云舶科技是一家專注于視頻動捕技術的研發的技術公司。2021年5月、7月分布完成了A輪,A+輪數百萬美元融資,去年6月,也獲得了千萬級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

    目前,旗下產品“小K直播姬”是首款全棧式無穿戴視頻動捕虛擬直播產品,僅需普通攝像頭即可實時完成身體,手指,表情的全棧式捕捉。此前公司原創的平臺級用戶UGC動捕方案已與《完美世界》手游、《一起來捉妖》等多款游戲達成合作。聯合創始人梅嵩是原藍港互動高級副總裁、游戲制作人。

    云舶科技也正在打造公司自有的虛擬IP,通過秀場直播、電商帶貨等方式獲得收入。去年公司推出了虛擬主播“小K直播姬”,這一形象已在直播平臺內測。未來,云舶科技將利用視頻動捕技術大批量打造虛擬主播和偶像,組建“小K社”,在直播平臺進行內容輸出。除了秀場直播外,公司還將通過制作周邊衍生品、電商帶貨等途徑變現。

    萬像文化

    萬像文化是2019年成立的一家虛擬偶像全棧式服務商。今年3月,完成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短短10個月內萬像獲得多家資本認可,實現從天使輪到pre A再到A輪的三級跳躍。

    根據36氪此前對萬像文化的報道《36氪首發 | 虛擬偶像全棧式服務商「萬像科技」獲數百萬天使輪融資,打破二次元與三次元的間隔》,公司自主研發了“數字人技術”,該技術能夠用3D形象還原真人的動作和表情。

    前年萬像文化與愛奇藝合作打造了《青春有你2》出場的全能偶像團體Rainbow,還打造了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上與黃子韜進行合體表演的虛擬偶像“韜斯曼”等形象。萬像文化也為B端企業提供虛擬偶像的技術服務。公司與國內多家知名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包括愛奇藝、嗶哩嗶哩、阿里巴巴、網易、騰訊、虎牙以及絲芭傳媒。

    萬像文化還將虛擬偶像帶入直播帶貨領域。去年3月,萬像文化和阿里巴巴共同推出的虛擬偶像Mika首次在淘寶直播亮相,在線觀看人數超107萬,秒殺產品上線10秒全部售罄。創始人夏冰曾表示,萬像文化與僅收取技術服務費的技術公司不同,將深度參與IP內容的孵化開發。

    中科深智

    中科深智是一家擴展現實影像技術公司。據36氪報道,《「中科深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新產品想實現7*24小時AI自動直播賣貨》,今年2月中科深智完成新一輪融資,去年6月,中科深智也獲得了1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中科深智于2016年4月在北京成立,聚焦全棧式實時動畫和虛擬直播技術,為客戶實現虛實影像合成、虛擬數字人機交互服務。產品包括面向專業級動畫內容生產的“創夢達”和“創夢加”,面向快速動畫內容生產和虛擬直播的“創夢易”,以及最近剛剛推出的 7*24小時 AI 虛擬直播帶貨的新產品“創夢易自動播”、“云小七”。

    創夢易(DreamMaker Easy)這款軟件內置超過50個各種風格、各種職業的虛擬主播,以及超過100個針對不同帶貨場景設計的2D和3D場景資產,支持一秒切換背景。商家也可以導入自己制作的模型、場景等,打造自己的IP。創夢易是中科深智DreamMaker系列的新產品,產品定位是高性價比和低使用門檻,DreamMaker系列產品已經服務了中國電信、央視、中興、中國銀聯、恒安集團、哈爾濱啤酒等龍頭企業,以及默默醬、一禪小和尚、僵小魚、萌芽熊、探探貓與豆豆豬等頭部IP。

    魔琺科技

    魔琺科技是一家主打人體運動感知、理解、捕捉和合成技術的人工智能公司。團隊曾在2019年6月獲得紅杉、晨興等知名機構的投資。公司專注于光學動捕技術,能捕捉真人的手勢、表情和身體動作并遷移到虛擬 IP 上。此前,魔琺科技的商業化路徑主要是與內容制作公司合作,提供了覆蓋三維虛擬形象智能制作、AI表演動畫捕捉、AI表演映射、后期制作的全流程的AI表演動畫解決方案。

    2020年,公司開始推出自己的IP形象。之后魔琺科技與打造了虛擬網紅KOL“翎Ling”,一個兼具國風氣質和時尚潮流感的女生。在這一年間,翎Ling陸續試水短視頻和直播領域,并參與商業代言等線上線下活動,例如參與央視的綜藝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與茶飲品牌奈雪的茶進行“跨界營銷”,擔任特斯拉的“特約體驗官”等。

    翎Ling(來自官方微博)

    根據36氪此前對魔琺科技的報道《「魔琺科技」推虛擬偶像出道,“造星”虛擬 KOL翎Ling》,在翎Ling之后,魔琺科技還將打造其他虛擬IP,IP矩陣將涵蓋時尚、電商直播、游戲等多個領域和賽道。為了孵化新的虛擬IP,魔琺科技已于2020年開啟了團隊拓展。

    Lategra

    Lategra是日本的一家線下/線上虛擬演出的技術服務商。在2020年7月獲得了B站的投資。Lategra曾多次與中國本土的虛擬偶像合作,洛天依是這一公司的主要客戶。據東西文娛的報道,洛天依在CCTV春節特別節目、bilibili 2019最后的夜演出、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2018等活動的CG演出技術服務方都是Lategra。除了提供技術以外,Lategra還參與了活動整體流程的策劃。

    Lategra還可以為客戶提供線下演出的集成解決方案,可以做到虛擬角色在線下舞臺上如同真人般進行演唱會,并且可以和真人同臺演出。此次B站投資Lategra,也被看作是B站在虛擬技術領域的一次補全。

    3、IP運營公司:進行內容產出,打造重點IP

    魔女公司Project

    虛擬偶像運營公司魔女公司Project去年6月獲得了高樟資本、洛科文化及個人投資者萬向勇投資。據藍鯨財經報道,魔女公司Project以B站為主要平臺,負責B站Vup主(虛擬主播)的IP拓展、直播內容和視頻產出,以及動畫技術支持。公司旗下的IP有“切茜婭”“花醬Hanako”“小傘一把”等。

    一幾文化

    虛擬IP運營商一幾文化去年3月完成了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公司最大的虛擬IP是2D動漫形象“伊拾七”。運營者主要通過抖音短視頻展現伊拾七與男友的日常,向觀眾傳達接地氣的音樂熱舞和搞笑段子。目前,伊拾七已在抖音平臺有1265萬粉絲,獲贊1.8億。

    根據36氪之前對一幾文化的報道《「一幾文化」完成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 將打造虛擬偶像造星工廠》,一幾文化想為伊拾七提供更多的運營方式:打造3D形象,做虛擬直播,開發聲庫引擎技術,制作歌曲專輯等。公司還想簽約新的虛擬IP,打造虛擬偶像造星工廠。

    總結

    對于許多不“沖浪” 的人來說,虛擬偶像還是一個陌生的名詞。虛擬偶像產業由于技術要求高,孵化周期長,一般很難實現短期盈利,因此過去投資界總是小心翼翼地入場,押注資金不多。但隨著虛擬偶像逐漸打破次元壁獲得了大眾認可,這一行業吸引了很多原本是游戲、動畫等行業的技術人員加入,推動了關鍵的動捕、AI圖像等技術的發展,為虛擬偶像的制作成本的降低做出了貢獻。

    總體來看,2021年間虛擬偶像玩家數量眾多,一些有能力降低虛擬偶像制作門檻的創業公司依舊被投資界看好。未來,這些公司的技術能力有望縮短企劃制作周期,增加盈利能力,并為創作者提供更自由的創作環境,讓更多的大眾創作者提供優質內容,增加虛擬偶像行業的核心生命力。另外,在虛擬偶像產業業態的延伸下,手辦、唱片、直播等都已經成為了虛擬偶像流量變現的重要渠道。

    互聯網大廠層面自帶廣闊的曝光渠道和自有IP優勢,在其進入虛擬偶像領域推出的角色與運營方式會擁有更多花樣,如選秀、跨界合作、粉絲投票、電商帶貨等,為這一行業帶來了新的運營思路。

    當然,虛擬偶像生產及運營成本高,入局門檻較高是目前的一項挑戰?,F階段國內虛擬偶像單曲單曲的制作,包括編曲、建模、形象設計、舞臺方案定制等成本便高達100多萬元,流量傳播等方面的花費也相當龐大。同時,雖然頭部IP蓬勃發展,但腰部和尾部IP破圈難度較大,相信隨著市場的發展,終將找到一個平衡的方法。

    石亞瓊:微信號1530006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