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遭立案調查,業績虧損股價大跌,還被吐槽“退款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雷達 Finance”(ID:radarcj),作者:X編輯,36氪經授權發布。
雷達財經出品 文|吳艷蕊 編|深海
12月16日晚間,中公教育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涉嫌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此前在11月30日,證監會安徽監管局因中公教育未披露與關聯方的業務合作,對其出具警示函。
中公教育還因2021年三季度業績大幅下滑,兩次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
截至發稿,中公教育年內市值蒸發近2111.10億元。股價大跌的同時,公司法定代表人大手筆套現,公司定增計劃終止。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消費者反映,中公教育存在退款難的現象。
中公教育因信披違規遭立案調查
12月16日晚間,中公教育收到了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中公教育因涉嫌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中公教育稱,立案調查期間,公司將積極配合證監會的相關調查工作,并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11月30日,中公教育收到了證監會安徽監管局對公司出具的警示函。
安徽監管局發現,2019年到2020年,中公教育與關聯方北京創晟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創晟建筑”)、上海貝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貝丁”)、吉安市井開區理享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理享學金融”)、陜西冠誠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冠誠實業”)等之間存在業務合作,相關交易金額達到應披露標準,但未按規定履行董事會、股東大會審批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四十一條相關規定。
依據相關規定,安徽監管局決定對中公教育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并根據《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將相關情況記入誠信檔案。
安徽監管局指出,公司應深刻吸取教訓,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規范內部審批程序及信息披露行為,杜絕類似違規行為再次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公教育2019年和2020年報中,創晟建筑出現在其他重大合同中。年報顯示,創晟建筑與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簽訂了關于中公教育各地分公司裝修改造工程的相關合同。合同價格以市場公允價格為準,約2.87億元人民幣,截至2020年年末,合同仍在執行中。年報明確,創晟建筑與公司無關聯關系。
雷達財經通過天眼查查詢發現,創晟建筑中標了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淮安分公司室內裝修項目,合同價約28.80萬元,承接工期為60天,裝修面積約1027平方米,發布日期為2021年10月。
2020年年報中,冠誠實業相關信息出現在其他重大事項的說明中。2020年2月,中公教育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38306萬元購買冠誠實業持有的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鳳城四路的冠誠·九鼎國際1號樓資產。
2019年和2020年年報,未出現上海貝丁和理享學相關信息。
天眼查資料顯示,上海貝丁和理享學金融的法定代表人為同一人。在理享學金融公司官網中,中公教育是位列第一的合作伙伴。
官網稱,“理享學”是貝丁科技及其關聯公司打造的以數據和科技為驅動的綜合教育服務垂直平臺。貝丁科技及其關聯公司基于自主研發實力和深厚的運營管理能力,為合作結構提供場景化獲客、精細化運營和智能化科技服務,為數千萬學子接入適合自身特點的定制化教育產品,包括但不限于公務員考試、IT培訓、資格證書考試等數十個類別。
三季度業績大幅虧損,因業績問題兩次收關注函
除信披違規外,中公教育近期因2021年三季報兩次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
10月15日,中公教育在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中,預計公司虧損7到9億元,而上年同期公司贏利13.21億元。對此中公教育解釋稱因多省聯考提前導致高峰收費期減少,以及教師板塊、綜合板塊、醫療板塊招考變動和考試推遲等因素影響,同時受行業外部、內部環境較大變化影響。中公教育稱,此次虧損為階段性虧損。
10月18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詳細說明上述相關考試的具體情況,并結合生產經營數據、財務數據說明相關不利因素對公司收入的具體影響;結合2021年前三季度成本費用的結轉情況及上述收入下降的具體情況,說明公司三季度較去年同期減少21億元至23億元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內部、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的具體情況,相關不利因素是否會對公司業績產生持續影響;公司認定“業績階段性虧損”的原因及合理性。
截至規定日,中公教育公告稱將延期回復上述關注函。10月29日,中公教育披露三季報,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4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8.79%;虧損7.94億元,同比下降151.08%。
同日,中公教育結合財報數據,對關注函進行了回復。
12月13日,深交所結合三季報和上述回復再次下發了關注函,要求中公教育對2021年各個季度協議班收入的明細情況等多個問題進行回復,并要求回復公務員序列的市場占有率是否下降,合同負債余額大幅下降的原因,參培人數、合同負債同營業收入規模是否匹配,售商品收到現金為負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財務費用中的手續費,短期借款,與遼寧瀚輝實業有限公司的關聯交易等相關問題。
年內市值蒸發超2000億,高管減持、定增終止
業績下降的同時,中公教育高管減持,定增終止,股價更是大幅下跌。
截至12月17日,中公教育為2021年以來A股培訓教育行業中跌幅最大的公司,年內跌幅達75.04%。當前市值較年內最高點蒸發近2111.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公教育股價的年內下跌比受“雙減政策”影響的含有學科類培訓的公司跌幅還要大。中公教育的年內跌幅比學大教育多了12.11個百分點,比豆神教育多了18.28個百分點。
在此情況下,中公教育法人代表王振東近半年合計減持1.1億股,按照交易均價計算,套現11.4億元。
在互動問答中,曾有投資者詢問“公司大股東王振東為何不斷減持公司股份”。對此公司回復稱,系融資安排。
值得關注的是,中公教育在2020年末開始籌劃的定增方案于2021年12月13日正式終止。
而在中公教育因信披違規遭立案調查的評論區,有網友回復稱,“支持嚴查”、“我的錢還能退回來嘛”。
在黑貓投訴平臺中,不少消費者反應,中公教育合同到期未按時退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