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國產版元宇宙,困于遠程會議?

    前段時間,有同事問“石墨烯目前有什么用?”很顯然,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用來做PPT和加速IPO。作為營銷第一大催化劑,石墨烯常常出沒在各類營銷材料上,成為繼“量子”、“區塊鏈”之后的又一個科技標簽。不過在2022年,石墨烯迎來了自己最大的轉機:倒不是說石墨烯技術突然成熟了,而是科技圈看上了新的營銷概念——元宇宙。

    盡管Meta、Google和一眾國內互聯網公司都想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超前布局的元宇宙公司,但就目前大眾對元宇宙的認知來說,這些公司的推廣顯然算不上成功,但這也給了互聯網大廠一個定義元宇宙的機會,讓這些企業可以在元宇宙這個相對不確定領域中,找到自己最熟悉的賽道。

    比如在前段時間,百度就宣布將在12月27日發布元宇宙產品“希壤”,同時也宣布將在希壤App中舉辦百度AI開發者大會,讓開發者能在元宇宙中線上參與百度AI開發者大會,從而一窺元宇宙的奧秘。

    好,問題來了:這和我在家看線上暴雪嘉年華有什么區別?

    01希壤體驗

    在百度手機助手中,我下載到了希壤這款App。為了簡化體驗流程,百度為用戶提供了不注冊的游客體驗功能,你可以在這個虛擬平臺中俯瞰希壤對元宇宙的未來構想。登陸后,原本空蕩蕩的登錄大廳瞬間變得擁擠起來,作為希壤元宇宙的第一門戶,你可以在這里看到和你一樣沒有頭緒的其他用戶。同時,周圍用戶交談的聲音也開始播放:在希壤中,麥克風將默認開啟,并向周圍用戶實時播放你說的話。

    也就是說,你的手機里也會播放虛擬人物周圍人群的交談聲。如果你不想聽身邊的人說話,也可以在設置中調整聲音的接收距離,但由于私人頻道的缺失,除非你能找到一個四下無人的角落,否則依舊是“大聲密謀”的狀態。

    作為線上展覽的首個演示,百度在百度世界大會區域做了精心的準備。剛出電梯,映入眼簾的就是巨大的虛擬展館和一個同樣巨大的、正在播放宣傳視頻的“戶外大屏”。跟隨著指定的路線,我們能以3D動畫或視頻的方式看到相關的技術演示。但可惜的是,由于用戶交互工具的缺失,現階段希壤的交互還是以“用戶與場景”的交互為主,“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互依舊停留在公頻聊天的階段。同時由于人數過多,整體的體驗還是非常的卡頓。再加上希壤目前沒有地圖系統,不知道走到哪里去的情況時有發生。最終,在又一次看到門口的大屏后,我對希壤元宇宙的探索暫告一段落。

    就剛才的體驗來說,雖然現階段希壤還是一個非常簡陋且概念化的產品,但如果你將原宇宙的標準放得足夠寬,那希壤確確實實是一個符合元宇宙概念的產品:百度確確實實搭建了一個基于“字元”的數字化世界,用戶在這個數字化世界擁有自己的“Avatar”(數字分身,就是你登錄時選擇的人物形象)。

    盡管目前只實現了語音交流,但希壤也確實打造了一個“能用”的語音交互平臺。基于人物距離而調整的語音雖然不是希壤原創,但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構想。作為一個用來搶占元宇宙市場的概念產品來說,希壤可以說相當成功,甚至也有一定的實用性。目前希壤提供的虛擬展覽和后續要在希壤舉辦的AI大會就是最好的例子。

    02遠程會議?不,叫元宇宙

    不過話又說回來,為什么互聯網大廠目前對元宇宙的規劃都離不開線上會議呢?百度希壤將百度AI開發者大會放在希壤舉辦;網易在瑤臺中舉辦了和華為云聯合的虛擬會議;改名Meta后的Facebook推出了遠程辦公軟件Horizon Workrooms,允許用戶以虛擬形象身份參加VR會議;微軟則更“過分”,甚至將Office套件帶到了元宇宙中,允許用戶在元宇宙中寫文檔做表格講PPT。

    難道《頭號玩家》《失控玩家》中描繪的游戲宇宙還沒有影子,我們就得現在在元宇宙中打工了嗎?既然元宇宙的作用就是拿來開會,那為什么我們還需要大費周章研發元宇宙產品呢?Zoom、騰訊會議甚至是YY或者說TeamSpeak,不都是元宇宙產品?

    很顯然,這樣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雖然現階段以元宇宙為概念的產品大多擺脫不了線上會議的影子,但實際上,無論是線上游戲還是遠程會議,這些都只是元宇宙的其中一個應用場景。除了會議這種商務場景之外,元宇宙在教育、房地產甚至是藝術領域都有著各自的應用場景。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托元宇宙進行成本可控的教學和培訓,地產經紀可以依托元宇宙技術實現實現云賣房,藝術家更是可以在元宇宙實現超越物理法則的藝術創作。

    但為什么大家都要在元宇宙中開會呢?這既是時代的原因,也是元宇宙自己的原因。從環境的角度來看,疫情隔離讓遠程辦公成為了新常態,也給基于元宇宙的線上交流提供展現的機會。而從另一方面看,線上辦公、或者說“干活”其實也是元宇宙發展的必經之路。因為早在現代“元宇宙”誕生之前,我們就體驗過另一個廣義上的“元宇宙”了。

    沒錯,這里說的就是線上游戲。

    從組成要素來看,除了去中心化以外,線上游戲其實完全符合元宇宙的準入門檻:線上游戲有獨立的經濟系統;用戶擁有自己的數字分身;同時也符合數字持久化和同步的要求。甚至在不少被冠以元宇宙標簽的電影,描寫的都是線上電子游戲的世界。你可以在Minecraft中花錢買地、也可以在動物森友會中參加朋友的婚禮,更可以在認可RMT(真實貨幣交易)的游戲中實現虛擬世界和物質世界的金錢交換。那些設想中的元宇宙概念,在游戲中早已實現。

    盡管元宇宙要素在游戲世界以難以置信的速度成為現實,但在另一方面,游戲對大多數人而言依舊是“玩物喪志”的代名詞,難以成為未來網絡世界的核心。就像VR行業一樣,元宇宙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前景,必須脫離原本的游戲標簽,以所謂“商務”“生產力”的表現進行推廣。而在成熟的游戲開發技術之下,容易實現的元宇宙線上會議,就成為了元宇宙的破局點。

    03元宇宙就像曾經的區塊鏈

    說實話,專注于線上會議并不是元宇宙這個概念的錯。任何新技術的出現,都要經歷軍用、民用和商用的探索。但問題是,原本面向游戲的技術,其實不一定真的適合用來構建元宇宙。從硬件的角度看,無論是顯卡還是VR外設,這些面向游戲開發的設備更多地還是用于展示開發者預設的世界,在輸入方面并不能給到用戶比擬現實世界的自由度。而在軟件上,適用于小范圍交互的現代游戲的技術和算法也難以滿足元宇宙對于多人、實時、交互這三大要素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頭號玩家》中的綠洲還是百度的希壤,這些基于游戲打造“的”元宇宙“世紀世界都違背了元宇宙對于”去中心化“的要求,服務提供商依舊是這些“元宇宙”的中央統管機構。用游戲的模式搭載“元宇宙”,并讓用戶“寄人籬下”,顯然有違元宇宙的核心精神。這也是我反對用元宇宙的概念兜售游戲的原因——這些項目的“元宇宙標簽”,說白了就像曾經的“區塊鏈”一樣,營銷意義遠大于實際影響。

    從組成要素的角度看,元宇宙必須是一個去中心化且擁有獨立經濟體系的數字世界。但就現階段的元宇宙應用來看,元宇宙的發展與設定背道而馳——幾乎所有“元宇宙”公司都在搶占元宇宙的風口,搶先完成自己在元宇宙世界中的布局,將自己定義為元宇宙先行者,并逐漸提高自己在元宇宙世界中的影響力,從而獲得元宇宙的“主導權”。百度的希壤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利用游戲技術探索元宇宙的公司。

    而在真正去中心化的元宇宙出現之前,你在元宇宙游戲中的每一次嘗試,說到底都是在為你想要的那個元宇宙投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雷科技”(ID:leitech),作者:一位天明,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