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3個80后,承包上市公司CVC,一年收費300萬

    聽說,“上市公司+VC/PE”你司空見慣了。

    可是,你見過專門“承包”上市公司CVC的投資機構嗎?

    最近我遇到了這樣一家名為金鼎資本的機構。其官網顯示,公司成立于2014年,其中三名創始人皆是80后,還都在同一家人民幣PE工作過。

    最先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還在疑惑,這是單獨針對某一家企業提供的投資咨詢服務嗎?

    但這家公司業務令我吃驚的地方有好幾處:

    第一,他們的基礎業務是做上市公司的戰略投資部外包,每年固定收費300萬元,形式是會員費;

    第二,獲客靠的是地推。是的,你沒聽錯,就是你所理解的掃街、掃樓的那種“地推”;

    第三,地推竟然是可以獲客的。這種服務模式不是個例,在一批上市公司里竟是可通行的,金鼎資本告訴我,截至目前,與其達成合作的上市公司已達數十家,其中包括中寵股份、來伊份、丸美股份、華熙生物、振德醫療、通宇通訊、兔寶寶等;

    第四,他們做了直投基金,此前服務過的上市公司,很多也做了LP;

    第五,投到了項目。消費Portfolio里能看到不少此前熱門案例,拉面說、永璞咖啡、軒媽蛋黃酥、夸父炸串、王小鹵…

    講真第一次聽到承包CVC的說法時,我真是沒搞懂,但大為震撼,覺得必須要去聊一聊。

    幾天后,我與金鼎資本創始合伙人何富昌進行了一次對話,聊了聊他的經歷,以及:

    1、這個“聽來稀奇”的服務模式是怎么出現的?

    2、怎么推廣到市場上的?

    3、它是一種長期可行的服務模型嗎?

    以下是與何富昌的對話。

    投中網:你們三個創始人此前都是做PE的,為什么會創業,而且轉去做VC階段業務?

    何富昌:這跟當時的大環境有關。中國最早的一批民營PE投資機構,出資人主要來源于煤礦和房地產,相較美元LP而言,他們還沒有太多關于投資和企業經營的認知,所以人民幣PE更多做的是偏Pre-IPO和套利型投資。但我們心中更接近理想的投資,是像紅杉那樣,深入到更早期和更長期。

    所以在2014年,我和兩位同事從那家PE離職,創辦了金鼎資本。

    投中網:為什么選了“做上市公司投資部外包”這條路?因為募資有壓力?

    何富昌:募資的確是當時面臨的最大壓力。說實話,當時我們在募資方面都不能稱之為是弱勢,而是沒有任何募資能力。

    首先,我們幾個人背景相同,都是從德勤出來做投資,沒有一個人做過募資;第二,我們也不具備大平臺光環,比如那時候出現的明星VC 2.0機構,創始人在紅杉、IDG期間就是高管或是明星投資人,出來創業本來就具備強大的募集資金的號召力。當時我們三個人都是27歲左右的年紀,并沒有多少個人財富的積累,身邊也沒有企業家朋友。

    除此之外,因為我們是從PE轉型做VC,早期項目資源也是短板。在這種現實情況下,我們決定另辟蹊徑。

    2014-2015年,一批純民營的傳統企業扎堆上市。這類公司有兩個特點:

    第一,因為是純民營、市場化的公司,并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和資源去做多元化,所以他們之中大多是扎根在一個細分領域,比如香飄飄,是當年一個將奶茶做成快消形式的杯裝奶茶。上市之后,這類企業普遍會面臨單一業務增長出現瓶頸的問題;

    第二,好不容易上市了,他們肯定希望做大做強,這時候就需要通過投資、并購實現產業上下游的布局,也能收獲財務回報。

    但在投資面前,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業余選手。他們本身不懂,很多都是靠亂投、拍腦袋決定的,而這錯誤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驗證。

    所以,針對這類上市企業,我們想到了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就是去做他們的戰略投資部外包公司。

    投中網:這和我們常見的“上市公司+VC/PE”的模式有什么區別?

    何富昌:常見的“上市公司+VC/PE”的合作,一般是上市公司去做LP,跟機構共同成立一支產業基金去投項目,依然是投資層面的合作。

    我們更像是幫著上市公司去做CVC,從資本戰略規劃層面就介入。從產業的角度告訴他們怎么才能形成良性運轉,然后再為其打造專屬的戰略投資團隊,里面包括投研、風控、開發及投后管理等。

    相當于我們組建了一支完整的球隊,給到我們客戶后,他們可以直接上場比賽。

    至于成立產業基金,只是落地時的方式之一。

    投中網:這種合作收管理費嗎?

    何富昌:會,在收取基金管理費之外,我們還提出了一個會員制度,入會費是每年300萬元,一簽三年。目前,金鼎資本的會員數量有幾十家,而這些上市公司中,也有一部分后來成為了我們直投基金的LP。

    投中網:這種合作模式我是沒聽過先例,你是怎么說服第一個客戶的?

    何富昌:說來也巧,我們第一個客戶是眾信旅游,它曾是我們在上家機構的被投企業,投后也是我們做的。2014年,眾信剛上市,正面臨互聯網旅游的沖擊,剛好有資本戰略方面的需求,一拍即合,我們整個團隊都入駐到公司,一呆兩年。

    投中網:這算是依靠過往資源,你如何繼續獲客呢?

    何富昌:眾信讓我們賺取了第一桶金,也算是完成了自我孵化。出來之后,我們先是成立了一個拓展部,類似于地推團隊。最初就是純陌生拜訪的模式,直接上門說明來意,要到董秘、老板的聯系方式,然后再約兩邊團隊見面,見面之后我們會根據該公司現狀進行研究,并提供適合其發展的資本策略和建議,雙方滿意了再談合作。

    投中網:地推團隊有多少人?

    何富昌:剛開始是十來個,一水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而且小鎮青年居多,我們會刻意去招一些低線城市的學生。因為他們更能吃苦。

    投中網:會設定KPI嗎?

    何富昌:會,而且當時的標準還很嚴格。圍繞著區域和行業制定KPI,比如每周必須要拜訪多少家上市公司,一個月必須開發一家新的客戶,有獎罰機制。

    投中網:每家上市公司都在行業里浸淫了幾十年了,你說要做資本戰略規劃,他們會聽嗎?

    何富昌:肯定有質疑聲。

    比如在我們剛和帝王潔具合作的時候,對方就說:“我跟你們合作,是看重你們團隊的服務能力,你就沒必要做什么戰略了,聽我的,去幫我收購智能馬桶就行?!?/p>

    但我們花了三個月時間,把智能馬桶行業,從南到北所有好的企業都做了調研并做成報告,基于對行業的了解和趨勢預判,以及結合上市公司的資源,我們給的結論是:帝王現在非常不適合去做智能馬桶。

    為了便于理解,我們用一個喇叭口理論來畫圖說明,做智能馬桶屬于投入很大,但是現階段市場空間很小,即使做好了也會讓他們置身一個喇叭尖的市場地位里,做不到突破和改變,因為有理有據,所以他最后也認同了我們的觀點,并開始聽我們的聲音了。

    投中網:現在呢?你們給這家公司做出了哪些成績嗎?

    何富昌:2017年,我們牽頭了歐神諾與帝王潔具兩家公司的合并,金額是近20億元。

    當時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趨勢是整體家居,而帝王是做衛浴的,所以應該聚焦在整體衛浴上。

    再把衛生間的品類拆開看,發現這里面市場空間最大的是瓷磚,瓷磚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當時的市場規模應該有四、五千億,但還沒有跑出一家上市公司,競爭格局非常好,而當時精裝房在興起,瓷磚原來的主要渠道是to c的經銷商,由于精裝房興起,人貨場中的“場”開始發生改變,同時精裝房渠道的特點是to b銷售,銷售對象是地產商,因此如果要做好這個渠道,就需要有非常強的資本加持,如果這個時候瓷磚公司能實現資本化,抓住精裝房這個新渠道,就能快速崛起一家瓷磚巨頭企業出來。

    我們建議帝王利用好資本市場的優勢,抓住整體衛浴里市場空間最大,格局又最好的瓷磚去收購。在把所有瓷磚公司研究完了之后,找到了一家最適合他們,又能并購得起的,就是歐神諾,后者是國內當時高端建筑陶瓷這一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

    投中網:你們現在“承包”的CVC還有哪幾家?

    何富昌:2019年我們和中寵股份設立了3億元的寵物產業基金,投出了帥克、帕特等近十個項目;同年,又和來伊份成立了10億元的基金,做食品飲料賽道投資,投出了莫小仙、拉面說、永璞咖啡等;美妝領域,在2020年與丸美股份共同設立了10億美妝產業基金,代表項目有國內彩瞳品牌可啦啦、高端個護品牌JOVS等。

    此外,2019年,我們還牽頭完成了兔寶寶、優菲的7億并購案;今年,我們又主導完成了恒林股份對廚博士的7億元產業并購。

    投中網:所以你們只是圍繞著“消費”這個大概念在做。

    何富昌:對,因為我們最初的定位就是服務上市公司,再做產業投資,這就要求我們只能在某幾個特定賽道持續地做,不能隨便改變賽道。

    投中網:除了承包戰投,你們有直投基金嗎?

    何富昌:有。

    投中網:規模如何?以及承包戰投和直投的比例是多少?

    何富昌:總投資規模近50億元,戰投和直投的比例約為6∶4。

    投中網:你會追求繼續做大直投規模嗎?

    何富昌:會。但其實無論是跟上市公司合作的投資,還是直投,投資的標準和要求其實都是一樣的,沒太大區別。

    投中網:沒有區別嗎?這種外包合作,在投資自由度上不會有影響嗎?

    何富昌:我們完全是市場化的。在跟上市公司合作的過程中,他們不認可投的項目,我們可以自己做直投;相反,如果是上市公司非要投,但我們不認可的,我們可以幫他提供這塊服務,幫他去做直投,但不會用我們的基金投。

    投中網:現在的團隊架構是怎樣的?

    何富昌:我們自己叫“鐵三角”:包括“客戶經理+投資團隊+投行團隊”。

    客戶經理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地推團隊,現在主要負責募資、上市公司拓展、和協調其他兩大部門的工作;

    投資團隊顧名思義,主要負責產業基金和直投基金的投資工作,目前該團隊是按產業賽道來劃分的;

    投行團隊就是給上市公司做資本戰略咨詢服務,以及幫助他們做相關的并購服務。

    投中網:人員占比是怎樣的?

    何富昌:大概是3:5:2。投資團隊人最多,然后是客戶經理,因為他們還有募資的工作。

    投中網:客戶經理(募資團隊)依然是之前招的那些大學生嗎?沒想過找一些專業的人來?

    何富昌:還是那些人,我們都是從零培養的。現在他們已經在行業扎根很多年了,對行業的理解能力很強。所以在上市公司這一塊,甚至比一些機構專職IR都專業太多。

    投中網:你的遠期目標呢?“承包”是入局手段,還是長期的服務體系?

    何富昌:我們還是會繼續堅持走上市公司這條路,理念就是“拿企業家的錢去投未來的企業家”。

    賽道來講,我們現在重點關注的還是消費領域,其中著重看家居、美妝、食品飲料和寵物,此外,我們在醫療和科技領域也做了很長時間的布局,目前已經投資了至本醫療、沈大內窺鏡、康希通信、領健等,后面也會在這兩個領域發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中網”(ID:China-Venture),作者:王滿華,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