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孫正義:愿景是一種擺在你們面前的挑戰

    本文摘編自《愿景:孫正義一生的精進哲學》,[日]井上篤夫著,36氪經授權發布。

    “我一提到愿景二字,你們可能會想到一些浪漫的東西,比如一場夢或一個幻想,總之,都是一些朦朦朧朧、不切實際的事物。孫正義可不是這么想的,他說:‘我個人認為,愿景是一種擺在你們面前的挑戰,那是非常清晰、富有邏輯、極其確定的東西。’”

    ——井上篤夫

    孫正義擁有起起落落的精彩人生,逆境時不后退,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用心籌劃及制定戰略,一生精進。本書講述了作為兒子、哥哥、學生、老板、犯錯者、東山再起者、事業家、經營者的孫正義,是如何在順境、逆境中不斷精進的人生哲學。

    《愿景:孫正義一生的精進哲學》一書作者是跟隨孫正義30多年的隨身記者,持續對孫正義進行近距離、細微的觀察、記錄和感悟。這本書的內容源于時間的積累、思想的沉淀和漫長歲月中共同經歷、親眼見證的各個風云(危機)時刻。無論是處于山頂抑或跌于谷底,企業家、事業家孫正義在其人生不同的階段,對夢想的激情追求、對互聯網的狂熱擁戴、對投資哲學的別出心裁、關于企業擴張的“金科玉律”,以及他和中國的不解之緣,已經掀起的和即將掀起的投資狂潮……都讓人印象深刻。是什么塑造了這樣的孫正義?這本書或許能給廣大讀者一個新角度的答案。

    而作為兒子和哥哥,孫正義在其家族中具體是如何與父親辯論、與弟弟交心,直到相互啟發的?這本書的作者從多個維度近身觀察、細膩書寫,最終呈現出了孫正義獨特的思考理念及精神財富,描述了非常全面的孫正義精神。

    另外,孫正義充滿磨難的創業經歷,奇兵突起的創新思維,獨樹一幟的管理思想,對于立志要在職場突圍、創業或正在經營事業的人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企業管理的核心是管控黃色區域

    “你根本就沒有完整的戰略,你懂什么是戰略嗎?”孫正義有些嚴厲地訓斥著自己的弟弟孫泰藏。

    孫泰藏已經參加了兩次東京大學的入學考試,但都以名落孫山告終,當時,他正在為第三次報考東京大學做準備。那是1992年,為了考試,孫泰藏甚至決定獨自一人住在東京備考。就在這種情況下,哥哥孫正義決定找他面對面地談一談這件事情。

    孫正義比弟弟泰藏年長15歲,九州地區向來重視對長者要絕對服從。而作為哥哥,孫正義是長輩,擁有絕對的權威。

    泰藏咕噥道:“反正我就是比別人差,也不是非得上東京大學,或許我根本沒有上大學的必要。”

    孫正義聽了更是勃然大怒:“這就不是你想不想上大學或者想上哪所大學的問題!”

    孫正義想知道,他的弟弟到底是否“拼盡了全力”。

    “你呆坐在這里憤世嫉俗,為自己找借口,對自己、對社會、對一切都裝作漠不關心,敷衍了事,過著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你開心嗎?”

    “不,我討厭這樣的人生。”

    “這就關乎你的人生態度問題。”

    這場談話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對泰藏而言,哥哥的言語無異于在他的傷口上撒鹽,深深地刺激了他。

    “不要使失敗成為慣性,不要讓自己成為失敗者!”

    隨后,孫正義仔仔細細地向弟弟講了他人生戰略的謀劃之道。

    “你一定覺得你每天都在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孫正義告誡他,“但這是不夠的。

    “戰略的本質,在于你如何分配你所掌握的資源。

    “最終的結果究竟如何,沒有人能保證。但有些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精確地計算出通過這場考試你所要付出的努力的總數值。要看多少教科書和參考書,做多少練習題才能通過考試,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

    孫正義要求孫泰藏必須將自己要面對的這些任務非常具體地推算并列舉出來。但是弟弟覺得這對他來說太難了,孫正義也為此降低了要求和標準。

    他說,如果很難做到把所有事情量化,那就去把你能找到的所有學習資料都買回來。

    “去八重洲圖書中心,把全部相關學習資料都買回來。”孫正義這樣要求剛搬到東京的孫泰藏。東京有一家名為八重洲圖書中心的大型書店,那里的參考書的齊全程度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泰藏打電話向父親求助:“我要買參考書,請您借給我10萬日元,日后我一定連本帶利還給您。”

    他買了許多用來裝參考書的紙箱,每看完一本參考書,就花30分鐘的時間完成相應的練習題。他估算了自己在30分鐘內能寫多少頁練習題,以及讀完一本書要花多長時間。在此基礎上,他以小時為單位,制訂了年度學習計劃表,每天設定16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也就是說,在考試前他還有5 760個小時可以學習。

    他從哥哥那里學到了一個“商業計劃制訂秘籍”,即,為自己建立一個緩沖區,用以應對預期與實際相背離的突發情況。上午8點至中午為第一階段,在這段時間里,每隔一小時換一本參考書學習。具體要讀哪本書,讀哪幾頁,都被詳細列在了年度計劃表里。

    從中午到下午1點為緩沖時間,這段時間在計劃表上是空白的。在這段時間里,可以將上午沒能按計劃完成的部分補回來。

    下午1點至5點為第二階段。而下午5點至6點則是另一個緩沖時間。

    即便如此,依舊會出現超出計劃的情況,因此,孫泰藏又留出了周日一上午作為緩沖時間。周日上午,他會將本周未所有能完成的事情做完。倘若還是沒能按計劃完成,就預留出每個月月底的最后一天來完成原定計劃。

    他把制訂計劃的過程比作修建水壩,即使有些水壩的接縫處不是很嚴實,有些東西會從中漏出來,他也會想辦法把它們逐步放回去。因為他每天要修建的“水壩”可不止一座,遺漏的部分就在每個周末修補完畢,如果還是不行,月底之前他也會將漏洞完全封住。

    如果事情進展得順利,按計劃完成,他會在計劃表中把這部分涂成綠色;如果計劃因為一些不可控的外在因素或自身的惰性而沒能完成,就涂成紅色;如果只完成了一半,則涂成黃色。

    一個月后,孫正義詢問孫泰藏學習計劃的進展情況——這就像是在檢查孫泰藏的年中商業計劃報告。

    孫泰藏的年度計劃表上還有不少沒有完成的部分涂著紅色,他本以為哥哥會責備他,但出乎意料的是,孫正義并沒有這樣做。

    “黃色部分代表的是什么?”

    孫正義根本沒有關注表格中的紅色部分,但說話時的表情卻很嚴肅。

    “翻到標為黃色所代表的部分,告訴我你對這部分內容的完成情況是怎么樣的?”

    “做了一半。”孫泰藏回答道。

    “現在我給你出一張試卷。”孫正義當場出了一些英語考試題目,而孫泰藏的正確率只有20%~30%。

    “你說你做了一半,那這個測試結果又意味著什么呢?”

    “嗯……我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

    “你這是在自欺欺人,這是一份虛假的工作報告。報告中顯示你完成了一半,但實際上你并沒有完成一半。”孫正義再一次告誡弟弟,“人性往往是軟弱的,因為無論是誰都想讓別人看到自己好的一面,所以分明只做了1/3,卻偏偏要說做了一半。”

    “你報告中沒有完成的紅色部分其實無可厚非,我暫且不提。因為紅色意味著事情沒有任何進展,也沒有絲毫回旋的余地。但黃色部分就要進行認真分析了……”

    當時,孫正義創辦的軟銀公司發展平順,正在步入正軌。他拿自己公司的情況作為例子講給弟弟聽。

    “軟銀公司現在有3 000名員工,如果所有員工都在報告工作進度時都謊稱他們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而實際上只做了1/3,那么我們的預期和實際績效之間就會出現巨大的偏差。要知道,企業經營管理的本質就在于如何管控好這些黃色區域。”

    哥哥的教誨使孫泰藏從此擁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念。功夫不負有心人,孫泰藏在東京大學的模擬考試中排名全國第二,最終獲得了東京大學的入學資格。在校期間,他還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在經營和管理公司方面,他一直將哥哥孫正義的教導記在心里,這對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人生就像玩“超級瑪麗”游戲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了。

    那一年孫泰藏28歲,是一家網站設計和系統開發公司的董事長,管理著大約80名員工。突如其來的經濟風暴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所有預先安排好的工作都被取消了,一時間公司四面楚歌,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一危機。他怎么才能給這么多員工按時發下工資呢?在經營公司方面,他的資歷尚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與銀行相關的事情,也沒有大量的人脈資源。

    “當時,我覺得自己走投無路。”他被逼入了絕境,幾近崩潰。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哥哥孫正義約他一起吃飯。

    哥哥像往常一樣,激情澎湃地跟他談論著互聯網的光明前景。然而,弟弟卻情緒低落、如鯁在喉,跟哥哥借錢的話怎么也說不出口。當他們起身準備離開,孫泰藏終于鼓起勇氣想說出那句話時,卻被哥哥搶了先。

    “你要錢的話,我不會借給你的。”

    “我這不是沒有辦法了嘛!”孫泰藏對哥哥的直白感到非常詫異。

    “你的想法都寫在你的臉上了,我不會借給你一分錢的。”

    聽了哥哥的話,孫泰藏不禁苦笑。

    與父親一樣,哥哥孫正義也很善于洞察人心,說話總是一針見血,直接將球拋回給對方。

    “你需要多少錢?”孫正義問道。

    弟弟沒有繞彎子,直接回答說:“1 500萬日元,我真的試過所有的方法了。”

    孫正義說:“1 500萬日元對你來說算是一筆巨款吧?而我也正在為如何籌集150億日元而苦惱。”

    然后他直截了當地說:“你需要1 500萬日元,我不是不能借給你,但這對你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孫正義以玩電子游戲的攻略方法打比方,給弟弟解釋了他不借錢的緣由。

    “你還沒通過‘超級瑪麗’的第1關,馬上就會被最低級、武力最弱的敵人疾風龜擊敗,你甚至連第一朵云都跳不上去。”他說,“我已經通過了大約15~20層關卡,這是相當困難的。對我來說,教你如何通過走捷徑到達第3關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你是依靠我直接告訴你的方法通過這一關的話,就算你最后到了第3關,也會被那一關的疾風龜秒殺掉。要知道,走捷徑過關的辦法,對你的未來是毫無意義的。”

    接著,孫正義說出了他克服困難的核心方法。

    “行事不瘋狂,你就無法跨過坎坷。放手去撞南墻吧,只要你試遍了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便會撞得粉身碎骨,即便會變得一無所有,又能怎樣呢?”

    “換言之,完全靠機會和運氣誤打誤撞地找出路是行不通的。在第1關時,你必須讓自己置身于陷阱與敵人之中,讓自己為其所困,只有當你對這一關的情形了如指掌時,才能進入第2關。然后將第2關的敵人全部消滅后再進入第3關。這樣即便你在通過某一關時死掉了,重新開始時你還可以很快就趕上之前的水平。但是如果你單純憑借運氣或機會,就算僥幸闖到第8關,一旦你被殺死,再從第1關重新來過,你還是會感到非常困難。”

    這番話不無道理,孫正義這個比喻很有說服力。

    孫正義最后對他的弟弟說:“我可以借錢給你,但是不是要用借來的錢渡過難關,你自己做決定。”

    “不!不!”孫泰藏連忙拒絕,“聽完你的這番話,我怎么可能還會向你借錢呢?”

    他發現自己竟然笑了起來,感覺豁然開朗了。一開始,哥哥孫正義直白的說辭確實讓他很氣憤,然而,現在他卻出奇的平靜,仿佛心里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

    “生活就像玩‘超級瑪麗’游戲!”

    生活不就是和游戲闖關一樣嗎?孫泰藏想,既然如此,他決定用自己的智慧和策略來通關。

    “但凡沒有使你滅亡的挫折,終將使你更加強大。”

    和哥哥一起吃完晚飯后,孫泰藏就去一個接一個地拜訪了自己的客戶,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雖然網站設計的預算被大幅削減了,但是工作還是照樣要完成。在與客戶的溝通過程中,孫泰藏坦誠地說出了項目的真實成本,他還直接表明了自己愿意以成本價承接項目。這意味著他們的成交價格將減半,甚至連半價都不到。除了價格,他還承諾自己會縮短工期,提前完成這些項目。

    “真的嗎?”客戶大多流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是的。”孫泰藏信心滿滿地說,“但是我這么做是有條件的……我需要您先支付一半的定金,這個建議您能接受嗎?”

    孫泰藏想清楚了,無論削減多少利潤都不重要,只要他們有足夠的現金流去周轉,公司就不會破產。

    接下來的洽談都很順利,客戶接二連三地接受了他的條件,和他簽下了一筆又一筆訂單。

    后來,孫泰藏回想起那段日子時,常常感慨萬分地說:“我去拜訪那些客戶的時候坦誠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想,當時他們一定感受到了我的決心。”

    在哥哥孫正義“嚴苛的愛”的鞭策下,孫泰藏靠自己的力量通過了“超級瑪麗”的第1關,渡過了那段非常困難的時期。

    此后,孫泰藏成了一名后勁十足的創業者,最終創立了美思樂通公司,致力于解決世界重大課題,促進人才培養和創業投資,為社會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他曾向一些烏克蘭企業家講起自己這個關于“超級瑪麗”的故事,這些企業家非常認同故事中的觀點。孫泰藏常常將愛沙尼亞和烏克蘭稱為“最令人興奮的國家”。在這兩個國家,初創企業數量的增長速度快得令人不可思議。

    書名:《愿景:孫正義一生的精進哲學》作者:[日]井上篤夫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作者簡介

    井上篤夫, 日本作家,以敏銳的觀察技巧而聞名。1986年獲得機會獨家采訪過比爾·蓋茨和特德·特納。1987年他第一次采訪孫正義,此后30多年一直擔任孫正義唯一的隨身記者,極獲孫正義信任。他出版了多部關于孫正義的作品,而這本書則是他最新的對孫正義進行全面呈現的作品,其思考也更加純熟、深刻。 他還出版有《信仰:孫正義傳》《遠見:孫正義眼中的新未來》《飛得更高》《孫正義:未來的機遇在哪里》。他的翻譯作品包括《舞動的月亮》《碎片:詩歌、親密筆記、書信》《米歇爾·奧巴馬:因愛而生的奇跡》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灰犀牛”(ID:citic_huixiniu),作者:井上篤夫,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