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疫苗風口來臨,千億賽道有何機遇?

    接種疫苗是防控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手段,預防接種也被公認為是最有效的公共衛生干預手段之一。

    隨著技術進步,民眾預防意識提高等因素推動,全球疫苗產業獲得了持續快速的增長。疫苗產業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應用廣泛的特點,全球疫苗產業規模在 2014 年到 2020 期間,增長了將近一倍,遠遠超過同期藥品行業整體增幅,因此,疫苗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是推動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根據EvaluatePharma 2020年發布的報告數據,2019年,全球疫苗市場規模325億美元,在治療領域中位居第五,市場占比為3.6%。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大幅放量,特別是2020年年底,全球共三批疫苗獲批緊急使用和附條件上市,全球疫苗市場規模預計達360億美元。

    中國疫苗市場的增長更為快速,2020年批簽發市場規模達到595億元(含新冠疫苗666億元),較2019年增幅達44%,預計“十四五”期間隨著新冠疫苗上市,行業將保持12%的高速增長,2025年達到1135億元市場規模。

    但是,疫苗和創新藥行業類似,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具有極高的市場準入壁壘,目前疫苗產業為寡頭壟斷競爭格局,葛蘭素史克、賽諾菲、默沙東、輝瑞的疫苗業務合計占到了全球疫苗市場的90%以上,中小企業的生存機會比大企業少很多。

    一邊是規模正在快速增大的藍海市場,一邊是較高的準入壁壘,中國的疫苗創新企業如何才能實現生存壯大及彎道超車呢?

    近日,大灣區國際疫苗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在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生物醫藥創新產業園區正式落成并成功舉行開幕儀式。在創新中心開幕之際,第二屆大灣區(深圳)疫苗峰會也同時拉開帷幕。期間,首部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疫苗發展差異與建議的《粵港澳健康灣區藍皮書——大灣區疫苗創新發展研究報告(2021)》也在峰會主論壇上正式發布。

    在本次疫苗峰會上,產學研各界大咖紛紛登臺演講,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大家的一個共識是:中國具有疫苗大規模產業化的基礎,并已經具備了自主創新的能力。

    過去,中國疫苗行業相繼經歷了從滿足一類疫苗基礎供應和國際品種引進的階段,目前國外已批準的重磅疫苗已基本實現在中國市場上市,我國正處于國產仿創大品種快速放量階段的開端,而新冠疫苗研發帶動的技術升級已為下一階段,即自主創新階段奠定了基礎。

    峰會現場有投資人也分享了自己看到的機遇:首先,是在技術端,mRNA疫苗相比傳統疫苗有多種優勢,如生產工藝簡單、安全性高、質量高度可控等,因此具備mRNA疫苗領域核心技術的企業值得密切關注;其次,是在品種上,自費疫苗品種擁有更好的商業化潛力,相比免疫疫苗,自費疫苗包含了更多的重磅產品,產品具有更為市場化定價能力和盈利能力。最后,是國產替代,部分疫苗之前只有進口產品,隨著國產產品上市可及性提升,進口替代和新增市場會給國產疫苗帶來明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