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科技投資的資本冒險

    過去的半個世紀中,風險投資(VC)行業通過為企業創意提供融資,進而轉變了全球商業和世界經濟。這些投資機構主要分布在硅谷,雖然只運營著世界機構投資者不到2%的資產份額,卻成為驅動歷史的精英力量,改變了全球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在全球十家最大的公司中,有七家曾經接受VC公司投資。VC曾為搜索引擎、iPhone、電動汽車和mRNA疫苗等背后的公司提供資金。

    現在,隨著4500億美元新鮮現金血液的流入,風投行業作為資本主義的夢想引擎,其自身也在被擴大并轉變著。無論是極端利己的創始人盲目燒錢,還是養老金被浪費在估值過高的初創企業上,這種對風投世界的高壓驅動正帶來顯著風險。但從長期來看,這也將確保該行業變得更加全球化,將風險資本導入到更廣泛的行業中,并使一般投資者更容易開展風險投資。更大的資產池子追逐更大的創意宇宙,這將促進競爭,有可能會促進創新,催生出更加生機勃勃的資本主義形態。

    風投行業自1960年代誕生起,始終與金融世界格格不入。與華爾街的西服套裝、精于世故和紐約長島安普敦豪宅相比,風投行業更偏向于套頭毛衫、書呆子氣和加州郊區別墅。該行業的獨特性還在于智力應用的測重點。一方面,主流金融變得更大、更量化,忙于把成熟公司和資產的現金流大卸八塊。與此相比,風投行業仍然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家庭小作坊,希望找到并資助那些過于青澀或怪異而被古板銀行家拒之門外的企業家,以及那些過于新奇而無法被MBA們通過金融模型捕獲的創意想法。

    相關成就很驚人。盡管數十年來的投資總量相對較小,美國的VC基金為今天公募市場中18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提供了種子資金。該記錄反映了Google等大科技平臺令人頭暈目眩的迅猛崛起。近期,由VC公司支持的獨角獸們(估值超10億美元的私有初創企業)逐步成熟并公開上市,其中既包括令人矚目的電動汽車公司Rivian,也包括人們日常使用的協同辦公平臺Slack。在過去的黃金十年里,由美國VC基金組成的指數取得了17%的年復合收益率,其中有些的業績遠超該水平。

    該成功現在正溢出到更廣泛的金融行業。隨著VC支持的企業上市,套現帶來的橫財正被重新投入新的基金。同時,由于利率仍然很低,養老金計劃、主權財富工具和公司都對VC相當眼紅,爭相在專注VC的基金中大舉投錢,或者是設立自身的VC部門。截至目前,今年已有600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相關交易中,是十年前規模的10倍。

    隨著資金的流入,VC對于經濟的滲透更深、更廣。VC行業以前曾是美國的事,但隨著超過51%規模的交易發生在美國以外,現在已經變成了全球的事。該行業在亞洲正在興起,在歐洲也在復蘇,在65個城市都投了獨角獸。

    到目前為止,VC的繁榮主要聚焦于特定類別的消費科技公司,如Airbnb和Deliveroo等。現在,有更多資金可以投入到顛覆性還不夠強的領域。今年,清潔能源、太空和生物科技方面的投資已經比2019年翻番了。該行業還正變得更具開放性。盡管曾有幾家精英基金擁有不同尋常的權力,現在主流金融公司參與更深了,也有允許一般投資者方便買入的工具。競爭正迫使各種VC嘗試新策略,包括跟蹤個人創新者的職業趨勢。

    很顯然,風險是存在的。一是資金腐敗,估值飆升和資本過剩會使公司及其支持者放飛自我。在2021年上市的100家最大的公司中,54家在虧損,累計損失高達710億美元。公司治理可能很糟糕。軟銀的1000億美元愿景基金深受利益沖突困擾。創始人也可能給脫軌。WeWork的Adam Neumann打造了啤酒橫流的個人邪教。

    另一重風險是,與任何資產類別一樣,更多資金的進入會稀釋收益。主流基金也許會發現,除了必須要忍受VC臭名昭著的繁榮與蕭條外,長期收益也比預想的要低。

    然而,即便這樣的收益對投資者不夠刺激,對經濟來講仍是件好事。富余的美元進入羽翼未豐的公司,總比去吹房地產泡沫或淹沒債市要好。由于初創企業債務少,加息引起的VC崩盤不會引起金融體系動蕩。即便是VC投資的公司胡亂燒錢,這些錢多數也會流向消費者:想想所有那些受到補貼的免費叫車和送餐服務吧。至少,這種繁榮將會促進競爭。今年的VC投資將超過五大科技公司資本總支出和研發費用的總合。這些公司受到更嚴格反壟斷規則的威脅,難以收購潛在的競爭對手。

    最大的收獲將是更多創新。有句話說得好:真正的卓越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政府也經常資助基礎的科學突破。但全球企業家的供給量不是固定的,很多創意想法仍沒有得到開發。前期的VC繁榮,促使投資者將承擔風險的范圍拓展至更困難且冒險的領域。隨著風險投資拓展至全世界,美國以外的企業家們將有很多機會加入。在廉價云計算和遠程辦公的幫助下,設立新企業的壁壘正在減少。風險資本原本就希望采納好的創意,并將其變得更大、更好,現在正應該將該邏輯運用于該行業自身。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來咖智庫”(ID:laikazk),編譯:豆豆,編輯:龔巖,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