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網易云音樂:1.8億人的“矯情”
丁磊曾向媒體表示,自己本沒想開一家游戲公司,而是想開一家唱片公司。這個愿望促成了網易云音樂的誕生。
12月2日網易云音樂終于上市,在線音樂平臺的競爭也來到新階段。
截至收盤,網易云音樂股價為199.9港元,公司市值415.31億港元,接近騰訊音樂市值一半。2018年至2020年,網易云音樂的月活用戶數分別達1.05億、1.47億、1.81億。
從誕生之初,網易云音樂就是個異類。它從不在版權上占優,還曾因打包售賣臨近版權到期的周杰倫歌曲,被用戶吐槽“吃相難看”。但千千靜聽、蝦米音樂、百度音樂,都隨市場競爭湮沒無聞,異類網易云音樂卻最終拼殺出來。
在近三年與騰訊音樂的對壘上,網易云音樂在曲庫明顯版權不足,用戶整體規模存在明顯差距的情況下,卻屢屢在微博、朋友圈乃至于B站,刷出比對手更強的存在感。
網易云音樂的這種“獨特”到底是什么,而網易云音樂又做對了什么?
其中奧秘,成就了網易云音樂的崛起,又能否支撐云音樂的未來?
1 總能以各種姿勢上熱搜
上市前兩天,網易云音樂官宣拿下風華秋實版權,黑豹樂隊、鹿晗、汪峰等人回歸“云村”(網易云音樂的另一個稱呼)。不過在上市這天上午打開軟件,市界看到首屏頭圖推薦的并非這些熱門歌手,而是一項“測測你的戀愛人格”特別企劃。
“你的戀愛人格,藏在老歌里”,通過一系列關于愛情老歌的選擇題,云音樂給它的用戶做出戀愛概要和愛情風格的畫像。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戀愛人格測試。來源:網易云音樂App截圖)
不要小看這類活動。
剛剛拿下的鹿晗作品,推薦位僅放在當時輪播頭圖的第三屏,而云音樂這種優先級考量可能是有意為之。
過去這些年,提起周杰倫,大家都知道得去騰訊音樂才能聽,但提起網易云音樂,很少有人會聯想到某位歌手。 版權建設尷尬,云音樂之所以能夠四處刷存在感,各類測試小活動,大有功勞。
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網易云音樂9次登上微博熱搜,而QQ音樂僅為5次。
云音樂最近的熱搜之一,是11月18日推出摸魚計算器。
有意思的是,當時國內某零售和電商巨頭剛發出一份《關于違反員工行為規范的處罰通報》,處罰員工聽歌、追劇、刷短視頻的職場摸魚行為,還列出摸魚員工,看騰訊視頻產生了10G流量、刷抖音產生了16.9G流量、聽網易云音樂產生22.5G流量。
這引起了網友吐槽: 打工人難道沒有隱私?
而網易云音樂乘勢搞起了計算摸魚流量的營銷:通過搜索用戶聽歌數據,結合大家的上下班時間,來計算大家的摸魚程度。
這種充滿戲謔意味的活動,很快在社交平臺發酵。不少廣告營銷相關人士對網易云音樂表露羨慕之情,論H5(指一種網頁)營銷,網易云音樂可謂拿捏精準。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摸魚計算器曾微博流行。來源:網絡)
實際對網易云音樂自身而言,這類活動除了去刷存在感,擴大品牌聲量,更重要的 是借助低成本破圈,來提升產品滲透率,拉動用戶增長。
眼下流量越來越貴,而網易云音樂憑借低成本的營銷方式破圈,屢屢攻占朋友圈和微信群,可以部分彌補版權不足的劣勢。
據天風證券統計,2020年網易云音樂銷售費用率為6.7%,低于騰訊音樂娛樂和Spotify的同期銷售費用率8.5%和13.1%。
自誕生以來,網易云一直對H5營銷輕車熟路。此前它屢屢刷屏的H5活動,還有性格主導色測試、年度聽歌報告等。
實際QQ音樂等平臺也會在年底發布類似數據,不過在騰訊“腹地”微信朋友圈,反而是網易云音樂的報告刷出更強的存在感。
“黑馬品牌”總結了網易云音樂的流量密碼。概括而言, 網易云音樂擅長把握用戶心理,刺激大家的二次傳播欲望。
《社會心理學中的自我》一書指出: “對于人類來說,沒有比人更有趣的話題。對于多數人來說,最有趣的人是他們自己”。
云音樂的摸魚計算器和性格主導色等活動,都樂于滿足用戶自我認知的欲望。而在主導色測試活動中,云音樂還樂于用一些正面的描述,比如“乘風的畫師”“另類的詩人”,來滿足用戶渴望認同的情感需求,讓他們樂于傳播測試活動。
有網友吐槽網易云音樂:先把版權問題搞好,再來整這些花里胡哨的。
不過善于營銷客觀上的確促成了網易云音樂的發展。然而作為版權上的“弱者”,這些都不是網易云音樂真正的生存之道。
2 讓用戶盡情矯情而不尷尬
除了最被詬病的版權匱乏,網易云音樂被詬病的一點是“矯情”。
繼承網易跟帖板塊的熱鬧,云音樂最大的特色之一,是評論區的經營。用戶們在聽歌之余,留下的感想感慨,相互交流,但在一些人眼中留下的印象是,這些留言“太矯情”。
2020年,網易云音樂還因此得到了一個稱號: 網抑云。
太過矯情的人不容易被接納,粘上這種標簽的產品也會招致厭煩。
可是人有矯情的權力,也總會有矯情的一刻。許多歌曲本身的歌詞和旋律就是在抒發感情。
沉浸聽歌的時間,往往也會是情感泛濫的時候。 一些不便對熟人傾訴的話語,借助歌曲評論的形式,用戶可以沒有顧忌地分享給陌生人。
在網易云音樂里,所有用戶可以自然而然地“矯情”,這是網易云音樂非常重要的、獨特的社區氛圍。
常用網易云音樂的晨晨,喜歡去評論區逛逛,有些評論能引發他的觸動。
晨昱(id:MuChenyu)是更為資深的云音樂用戶,目前他的云音樂賬戶級別達到LV10,在云音樂聽歌總數超過兩萬首。
(丁磊本人出現在《漠河舞廳》評論區。來源:云音樂App截圖)
在晨昱看來,音樂本身就是情緒的載體,并能引起他人情緒的共鳴。
悲傷的歌評論區下是有很多抒發抑郁情緒的評論,而熱烈開心的歌評論區下也有很多快樂搞笑的評論,溫暖的歌下也有很多治愈的評論。晨昱自己寫過的評論,就曾被點贊數百次。
從產品定位來看,網易云音樂一開始便確立要做音樂社區,這讓它擺脫了單純聽歌工具的束縛。
從底層邏輯來看, 網易云音樂的逆襲,則有賴于對用戶情感心理和社交需求的把握,跟用戶建立更為緊密的情感聯系。
在網易云音樂誕生之前,據傳網易至少有三個部門涉及音樂業務,只不過各自為政。2012年,丁磊找來唱片策劃與演出策劃領域資深人士王磊,正式逐鹿在線音樂市場。
當時市面上已經有騰訊、百度等推出的諸多產品,不過都不能滿足丁磊需求。他想, “我為什么不能做一個有社交功能的,可以和更多人分享的音樂軟件?”
有產品經理從業者指出,云音樂的逆襲,關鍵之一在于推出歌單功能。而歌單,正是一項便于發現和分享音樂的創新。
網易云音樂誕生的2013年,音樂軟件普遍為 “曲庫型產品”,大部分用戶只能通過搜索找到自己想聽的歌曲。用戶聽一首新歌的過程,要么是一首歌在某個地方流行起來后,知道了歌曲名字,然后到各種音樂軟件里搜索,要么是依賴身邊人的推薦。
這里的問題是,效率太低。顯然,大家都有發現好音樂的需求, 怎么更高效地發現好歌好曲,成了用戶享受音樂的桎梏。
云音樂給出的答案,就是 以歌單為核心功能來做產品。
初期,網易云音樂側重發掘資深音樂愛好者這個細分群體。相對一般用戶,這一群體有更旺盛的音樂需求,同時具備足夠的能力來發掘好音樂。
另外,云音樂在歌單上鼓勵用戶生產有主題的音樂列表,來覆蓋各種聽歌場景和各類聽歌需求。
晨昱提到,“比如散步、逛街、騎行的歌單,我會在出門時聽。工作時可能會聽讀書專用的純音歌單。”在市界接觸的用戶中,甚至有人專門收聽英語聽力歌單,來輔助學習。
借用前網易云音樂副總裁王詩沐的總結, 早先的曲庫型音樂產品“缺乏與大眾的連接”。網易云音樂則彌補了這種不足。
現在除了對評論區和歌單的經營外,網易云音樂進一步強化平臺的社交屬性,比如推出“一起聽”功能,讓用戶可以匹配跟自己喜好接近的陌生人,來一起聽歌。
對社交屬性的全力打造,是支撐云音樂走得更遠的關鍵。
不過,這種社交優勢未必能支撐其長遠發展。
3 云音樂三重軟肋
“云村”順利上市后,還有三重考驗。
首先,老對手騰訊音樂也在積極拓展社交功能建設。比如2020年7月,QQ音樂推出社區版塊“撲通社區”,涵蓋音樂、明星、影視綜藝、生活等興趣領域,來以吸引年輕用戶。
目前在QQ音樂的社區廣場,已經有非常豐富的內容。
(QQ音樂強化社區建設。來源:QQ音樂截圖)
雖然天風證券報告指出,由于社區調性的差異,在頭部音樂平臺中只有網易云音樂擁有強社交屬性的社區業務。但隨著騰訊音樂發力,網易云音樂的優勢相對會有所衰減。
其次,版權始終是音樂平臺的核心問題。
自10月以來,摩登天空、英皇娛樂、風華秋實相繼回歸網易云音樂。招股書中,網易云音樂明確上市募集資金凈額的約40%將用于深耕社區、投資音樂和音樂衍生內容,來擴充音樂內容庫。
然而“周杰倫”這樣最顯眼的版權目標,網易云音樂還沒能拿下。
這就逼迫用戶腳踩兩只船。在成為網易云音樂LV10用戶的同時,晨昱也是QQ音樂綠鉆LV8用戶,因為有時候想聽一些版權歌曲,只能回到QQ音樂上聽。
最后,短視頻娛樂的興起,搶奪了用戶時間。同時,抖音、快手對音樂人的扶持,以及對整個音樂生態影響力的加強,在削弱傳統音樂平臺的吸引力。
在市界與多位音樂人交流中,可以感知到, 整個音樂行業因為短視頻受益。
一些音樂人除了把作品投放騰訊、網易,也會把抖音、快手當成主要推廣渠道。因為流量就在上面。
盡管網易云音樂和QQ音樂等也匯集了短視頻內容,但這不是一場能量對等的較量。
伴隨網易云音樂上市,丁磊發出一封公開信,論述了有關音樂和音樂產品的思考。在他看來,人類的探索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走向宇宙更深處,一種是走向人心更深處。音樂屬于后者。
過去,云音樂憑借對用戶情緒和內心的關注,一路逆襲。而今后云音樂能否走得長遠,則要回歸到硬實力的發展上。
從過往表現來看,網易云音樂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在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1億元,同比增長52%,且毛利率轉正。
不過從各方面的絕對值來看,網易云音樂與騰訊音樂仍有極大差距。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同在2021年前三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236.3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3.5%,且實現凈利潤24.93億元,凈利潤額約等于云音樂營收的一半。
在用戶數據方面,截至第三季度,網易云音樂在線音樂月活用戶約1.84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2752萬;社交娛樂服務月活用戶約2110萬,社交娛樂月付費用戶約58.37萬。
同一時期,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月活用戶數約6.36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人數約7120萬;移動端社交娛樂月活躍數約2.05億,社交娛樂付費用戶1000萬。
網易云音樂比騰訊音樂更懂得把握用戶情感和心理,但兩者如今用戶規模和收入的差距,充分說明了版權護城河這種硬實力的重要性。
隨著反壟斷監管趨嚴,音樂市場的活力被激發出來。而隨著網易云音樂上市,可以預期市場版權格局將進一步平衡。
沒有誰不推崇音樂之美,不享受音樂的樂趣。對用戶來說,音樂競爭的新時代值得期待。
大家已經受夠了不斷切換軟件、購買多家會員的煩惱,而免除這種煩惱的可能性,或許在不遠的將來。
參考資料:
《從“性格測試”到“摸魚計算器”,網易云的營銷邏輯產生了哪些轉變?》,黑馬品牌
《幕后產品——打造突破式產品思維》,王詩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市界”(ID:ishijie2018),作者:李楠,編輯:李曙光,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