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圍繞著元宇宙這一概念,究竟是未來還是炒作

    日前,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祎參加央視《對話》節目談及“元宇宙”這個話題時指出,“Facebook對于元宇宙的設想并不代表人類的未來,我認為代表了人類的沒落”。事實上,元宇宙這個概念自近年開始變得火熱后,遠不止周鴻祎對其并不認同。此前《三體》作者劉慈欣就曾表示,“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不但不是未來,也不該是未來”。

    據相關資料顯示,“元宇宙(Metaverse)”一詞最早出自1992年出版的小說《雪崩》,由作者尼爾·斯蒂芬森將“meta”與“universe”兩個單詞嫁接而成。而將“元宇宙”一詞影像化,則最早是在2018年發行的電影《頭號玩家》,在這部影片中人們可以通過VR設備在虛擬世界“綠洲”中進行社交、探索、娛樂和生活。

    但將這一名詞在互聯網行業中“發揚光大”的,無疑當屬Facebook(已改名為“Meta”)CEO馬克·扎克伯格。他在今年7月就已宣布,“在未來五年內,將Facebook從社交媒體網絡轉變為一個元宇宙公司”,此后在10月公司名正式更改為“Meta”。短短數月時間就掀起了各行各業的“元宇宙”熱潮,甚至還包括看似毫不相關的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也于日前成立了元宇宙研究中心。

    不過這個從科技企業、投資人,到街頭巷尾都在熱議的話題,直至目前也并未達成共識。今年3月,首先將“元宇宙”概念寫進招股書的公司是Roblox(沙盒游戲《羅布樂思》開發商),按照他們的定義,“元宇宙”的基本特征包括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

    同時,游戲開發商Beamable公司創始人Jon Radoff也曾提及“元宇宙”構造的七個層面,即體驗、發現、創作者經濟、空間計算、去中心化、人機互動、基礎設施。而日前在新華社的相關報道中,則將這一概念簡化為“在擴展現實技術、數字孿生技術、區塊鏈技術基礎上,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編輯。”

    在元宇宙的定義目前尚且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周鴻祎與劉慈欣等對其所抱有的負面觀點,自然也就并不奇怪了。畢竟僅就360目前的業務特征而言,其實與“元宇宙”的關聯性本就不大。劉慈欣則更是早已在數次演講中表明了對于星辰大海的向往,而非虛擬世界。

    既然有在風口期唱衰的觀點,那么自然也有在這一階段不斷揮動大旗的人。早在今年4月,游戲《堡壘之夜》的開發商Epic Games就宣布獲得了10億美元的融資,并表示將用于元宇宙相關業務,其創始人Tim Sweeney也在近期表示,“在未來幾十年,元宇宙有可能成為世界經濟中價值數萬億美元的一部分,對于Epic、Roblox、微軟、Facebook等所有有志于元宇宙的公司來說,接下來的三年將至關重要。”

    同樣也是在4月份,英偉達CEO黃仁勛也宣布將布局“元宇宙”業務。并且日前他在媒體采訪時還指出,“企業可以依靠元宇宙減少成本浪費,提高運營效率。因為我們浪費了大量的東西來補償那些我們沒有進行模擬的事實。我們想在元宇宙中模擬工廠,模擬植物,模擬現實世界里的電網。”

    事實上在國內,騰訊CEO馬化騰也曾在年度特刊《三觀》中所提及的“全真互聯網”概念,與“元宇宙”也有著近乎一致的暢想,即“下一代數字世界將是逼真、沉浸、智能和開放的,將打破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傳統內容交互的束縛”。并且自今年以來,騰訊也接連成為了Roblox、Epic Games等具有“元宇宙”概念的游戲公司股東。

    此外在今年,字節跳動曾以近1億元投資《重啟世界》研發商代碼乾坤,并在9月以傳言中的近90億元收購了主要研發VR一體機產品的Pico。而在今年10月舉行的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方面也宣布成立面向AR、VR和元宇宙技術方向的XR實驗室,其負責人譚平也指出,“元宇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灰犀牛,這種計算平臺的遷移會導致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版圖發生巨大的變化,從硬件到操作系統到軟件”。

    事實上,作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業,蘋果也早已在VR/AR方向有所布局。近期蘋果CEO蒂姆·庫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我對增強現實能帶來的東西感到非常興奮。這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疊加,而且不會分散你對現實世界和現實關系的注意力,因為它能加強彼此之間的關系和合作”。但在談及“元宇宙”時,他也指出,“顯然總有不同的說法,我就不說這些流行詞了,我們只將其稱之為增強現實(AR)”。并且此前就已傳言稱,蘋果旗下的AR可穿戴設備“Apple Glass”或已距離亮相不遠。

    正如B站CEO陳睿此前所說,“元宇宙是一個概念,并不是一個產品,這個概念包含一些產品的要素,比如說虛擬現實、緊密的社交體系,或是在游戲內的一個自循環的生態系統”。因此對于由“元宇宙”這個概念所串起的游戲公司、社交平臺,以及芯片企業、VR/AR公司等硬件廠商,自然也不會拒絕一個能給外界帶來足夠想象力的詞語。

    在此前的許多觀點中,“元宇宙”似乎都在以5G、云計算、區塊鏈、芯片等技術來構建基礎,再借由AR、VR、XR等沉浸式技術為用戶進行展現,其中游戲也僅僅只是元宇宙中的一部分。可以預料的是,元宇宙這個概念未來勢必將會繼續演變,而不同的參與者也將不斷豐富其含義。清華大學相關學者就曾強調,“這個過程中,要等待或進一步推進關鍵技術的發展,對于元宇宙中出現的泡沫、負面問題,需精準治理。”

    顯然,各方對元宇宙的爭議也將在這一過程中持續下去,但當大家在暢想《頭號玩家》中所展現出的虛擬世界時,或許也要警惕早前《黑客帝國》中所出現的“人肉電池”。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