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健身之前,整脊先火了

    作為一種脊柱康復療法,「整脊」開始在綜藝圈火起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作出相應嘗試。

    對于996的他們來說,這里無需漫長的運動健身,而是「立竿見影」獲得高低肩,上下交叉綜合癥甚至長短腿的矯正。

    在上海,點評平臺上脊柱相關的機構數量就超2000家。美式整脊在其中有相當大的比重,服務單價在200-1000元的范圍內,月銷量達上百級別。

    其中,從康復診所再到按摩機構,都開始提供「明星同款」整脊服務,只要經歷一輪「手法治療」,原本頭痛、肩痛、背痛及腰痛都能有所緩解。

    來源:微博@春曉叔叔

    但事實上,整脊治療技術的操作門檻并不低,包括一些醫師及康復師認為,整脊是「效率不高」的治療方式,因為不能從本質上解決骨骼肌肉神經系統所存在的問題。

    整脊指的是通過運用手法或器材,來矯正人體的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特別是脊柱部位,以緩解疼痛與治療健康。

    美式整脊的創始人Daniel David Palmer相信,脊椎角度不正,會影響到人體的神經系統,從而影響到人的健康,是各種疾病產生的源頭。

    但類似的觀點,也迎來了很多爭議。如醫學期刊BMC Musculoskelet Disord于2011年發表研究,證實僅應用手法治療,無法改善慢性腰痛患者皮質脊髓束的功能異常。

    重要的是,整脊有著更高的從業門檻。

    來源:YouTube整脊合集

    按照一項近60年的整脊回溯研究,曾存在因頸椎復位操作而導致的椎動脈撕裂,形成血栓并發生破裂導致中風,并引發嚴重的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的案例。

    在美國,脊柱醫師是需要經歷數年的專業教育以及獲得Doctor of Chiropractic(DC)整脊醫學博士學位。DC是個臨床型的博士學位,此類臨床型學位大量的臨床實習當然是必不可少的。類似大眾可能了解更多的物理治療師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 (DPT)。

    而由于相關專業在國內起步較晚,無論是脊柱醫師(Chiropractor),還是物理治療師(PT),目前仍未能解決其在國內的認證以及注冊問題。

    市場上面的從業人員大多都是在國內醫療體系培養出來的中醫技師以及康復師,和少數國外留學或工作回來的執業醫師。

    脊柱醫師

    整脊可能沒有宣傳的那樣「妙手回春」,不規范的整脊存在一定風險。

    包括截止當前,即便存在相互影響,但脊柱骨骼肌肉系統的功能障礙與神經系統之間的確切關系還不是十分明晰。

    因此對于更多人來說,與其頻繁嘗試整脊治療去緩解脊柱的不適,更需要找到不適的根源,并通過主動運動去加強平衡脊柱,以作為一種更好的健康解決方案。

    年輕人與其頻繁接受整脊,不如早日走進健身房。

    整脊,正在「出圈」

    整脊是1895年起源于美國的自然醫學,英文為Chiropractic,翻譯成中文實際上叫做脊骨神經醫學。在實操上,并非只限于分析骨骼和關節之間的相對位置,「神經系統」才是脊柱醫師最應關注的目標。

    然而,自誕生以來,整脊備受正統醫學歧視。經過100多年曲折的發展及科學的迭代后,逐漸被主流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接納。

    但當前,整脊正在國內大眾出圈。

    隨著各類綜藝節目中,明星整脊正骨的環節頻頻出現。「咔咔」幾聲,明星們的圓肩駝背瞬間消失,甚至身高都高了幾厘米,以至于類似的「響聲」意味著「藥到病除」。

    當然這是錯誤的觀點,要知道絕大多數的矯正技術并不會產生「響聲」。

    在節目效果的呈現下,這種治療方式對當代年輕人的確有著不小的吸引力。

    憑借著「夸張的聲音及表現形式」,整脊收獲大量關注,成為了一種吸睛的治療方式。

    夸張的整脊

    比如操作造型夸張治療器具的整脊師,加上美女模特與肌肉猛男作為治療者所帶來的視覺沖擊無疑是掌握了流量密碼。相關視頻迅速走紅,有的甚至獲得了超過千萬的播放量。

    其中,Dr. Beau Hightower作為美國網紅脊柱醫師,更是在Youtube上坐擁超過140萬粉絲,他夸張的整脊道具也成為了個人標簽之一。

    在國內B站,也有健身博主的相關整脊視頻也吸引了廣泛關注,比更進一步的將美式整脊帶入到國內觀眾的視野。

    美國網紅脊柱醫師Dr. Beau Hightower

    隨著大眾的了解與市場需求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提供整脊治療服務。

    以至于各大按摩機構中的按摩服務也會穿插脊柱健康服務,如泰式按摩中的古法按摩,肩頸背調理都強調了脊柱健康的重要性。

    但是,在脊柱健康服務的需求和供給都在增加的今天,整脊的必要性以及國內脊柱醫師的從業規范化,都需要被更多的討論。

    年輕人真的需要整脊嗎?

    工作生活方式的改變,使脊柱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脊柱是遭受疼痛體驗的重災區。上到各型頸椎病,下到各類下腰痛。與脊柱相關的病癥多達40余種,約占各類慢性疼痛的80%以上。

    隨著人類進化到直立行走,脊柱受到的壓力開始呈倍數增長。

    有研究數據表明,在坐姿狀態時,脊柱會承擔150%的壓力。更值得注意的是,不正確的坐姿會讓脊柱遭受到更大的壓力,當身體前傾使用電腦時,脊柱承載的壓力將會達到250%。

    不同體態下的脊柱壓力

    而要對脊柱進行「治療」頗有挑戰,因為它的構造及其復雜,由多個錐體通過椎間盤連接而形成。

    以胸椎為例,一個胸椎有12個關節面去連接相鄰的錐體以及肋骨。輕微的肌肉張力不平衡都可能改變小關節間的相對位置從而可能影響到附近的血管及神經。

    脊柱錐體圖

    但是要知道,成人人體一共有著26塊椎骨,其中包括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外加骶骨及尾骨各一塊。每一塊錐體都至少有6個關節面,可以向6個不同的方向輕微旋轉,形成近兩億種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所以可以說沒有發生任何位移的脊椎幾乎是沒有的。

    但由于鏈接錐體的椎間盤少有神經分布。所以,人體對脊椎的位移感覺還是比較遲緩的,但一旦其位移超過了一定范圍,影響到脊柱周圍的神經血管,疼痛與功能障礙在所難免。

    如果只通過不斷的整脊治療去調整脊柱,不如主動找到其根源去強化與平衡脊柱周圍的肌肉。

    以腰椎為例,椎旁肌包含前群的腰大肌,腰方肌,和后群的豎脊肌,以及更多維持椎間穩定的多裂肌,和橫突棘肌。

    大量研究表明,椎旁肌是維持腰椎穩定的重要結構,其肌肉含量減少與脂肪含量增加與多種腰椎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就像面對一個漏水的水龍頭,不要做一個不停拖地的人,而要做那個關掉水龍頭的人。

    整脊確實可以解決部分當下的問題,如小關節紊亂,錯位,神經輕度卡壓等。但相比于被動整脊,主動健身是更值得推崇的。

    每個人都要學會去做那個關掉水龍頭的人,而不是盲目拖地的人

    整脊的未來,以及更多人需要的健康生活方式

    整脊作為一個比較普及的治療手法,已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

    而脊骨神經醫學是個醫學專業,而并不是某種手法。專業和手法并不能混為一談。治療最終選擇的某種手法只是一整套系統思考后采取的表現形式。

    背后包含了嚴謹的評估方法,觸診與體格檢查并配以影像學分析而得出的結論。

    然而不同的國家對脊骨神經醫學的管理存在較大的差別。在歐美的部分國家,脊骨神經醫學的法律定位明確,并建立了正規的脊骨神經醫學的學位教育并擁有著嚴格的從業規范。

    但目前在國內,脊柱醫師尚沒有經過相關立法許可。但也有不少留美歸國的脊柱醫師在中國展開整脊相關的培訓,如謝慶良、董安立這類早期赴美獲得執業資質并從事脊柱治療數十年的脊柱醫師們。

    隨著康復醫學及物理治療的蓬勃發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有更多的治療師可以有機會接觸到這門技術,并以正確的觀念加以傳播及推廣。

    讓大眾正確的意識到,整脊可以成為健康的輔助手段,而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精練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Gary,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