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起融資,超100億資金涌入,腦科學沸騰的這5年
5年前,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砸入10億美元成立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投身腦科學的研究中。今年,張一鳴留下一封卸任信,出走字節跳動,跨入“腦疾病”探索的汪洋中……
自2016年“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被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為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工程之一以來,“腦科學”走過了屬于它的五年。
210次融資、超百億資金涌入、100+家國內企業、90+國內腦科學研究機構……
“腦科學”這一概念是否實現了產業化?如今“腦科學”在國內發展到了什么程度?“腦科學”究竟有何魅力能夠吸引諸多從業者入局?諸多問題仍待進一步解答。
此次動脈網盤點了111家“腦科學”相關企業,從企業角度,對國內“腦科學”行業發展情況進行掃描。
經過梳理,我們將本次盤點范圍劃定為醫療級腦機接口及芯片、消費級腦機接口、機器人及手術設備、尖端科研設備、其他(腦電傳感器及相關解決方案)、臨床腦電大數據、腦部放射影像智能分析、數字療法8個細分領域。
由于時間和信息量的關系,我們收集的數據可能并不全面,未收錄到的企業和機構請與我們聯系。
落地
1000億個神經元、500萬億個突觸,以及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質所構成的神經遞質等多種復雜因子存在于人類腦部。正是由此,腦科學被稱為人類的“終極疆域”,要叩響這扇大門尤為困難。
不過,隨著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的突破,人們逐漸找到了方向。腦科學已成為如今科學研究的熱門領域。不僅政策持續為之加碼,而且一直不乏資本關注。紅杉資本、科大訊飛等機構的身影均出現在投資方的名單中。
細數腦科學領域企業,上市企業有4家。除上市企業外,共計61家企業獲得融資,未透露企業有46家。同時,該領域企業累計發生210起融資,融資額達109億2383萬元左右(數億、數千萬按照1億、1000萬計算,以此類推),融資輪次多處于A輪。
腦科學領域獲投輪次分布
其中融資輪次尚不明確企業亦歸于“不明確”中
2016年,腦科學初創企業迎來了其“增長拐點”——腦科學領域融資事件由過去僅數起上升至18起,該賽道開始受到資本市場關注。
這與“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被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為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工程之一,并納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或許不無關系。
腦科學領域融資發生時間
隨后,在相關政策與研究中心部署漸為完善的過程中,行業也漸為成熟。腦科學領域熱度自然不減,融資事件不斷。
2020年在疫情等因素影響下,腦科學企業融資熱度仍然不減,并在2021年迎來融資高峰,達成38起融資。
技術與研究方法的進步,以及政策的部署持續推動行業發展。
今年,國家不僅發布“十四五”規劃,提及瞄準腦科學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把“腦科學”研究提升至戰略性地位。而且,“中國腦”計劃也于今年進入了實際落地階段。
腦科學領域部分重大事件
縱覽腦科學領域的發展,以及國家對于腦科學研究的重視程度,用有增無減來形容亦不為過。
融資TOP5
從具體融資情況來看,腦科學領域最早一輪融資發生在2008年,由新松機器人獲得。 最高一筆融資達33.33億人民幣,發生在腦部放射影像智能分析領域,由聯影醫療獲得( 但腦科診療產品均非兩家企業主要產品管線)。
除上市企業及融資情況未披露企業外,融資總額前五企業分別為聯影醫療、數坤科技、推想科技、科亞醫療、優腦銀河。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腦科學領域總融資額超百億,但是大部分資金流向了人工智能醫學影像領域。
融資總額排名前五企業
(其中數億數億、數千萬按照2億、2000萬計算)
從發生頻次角度來看,腦部放射影像智能分析領域仍位于前列,融資事件頻發,高達65起。
腦科學領域融資時間發生數量
生長
國內腦科學領域具體發展情況如何?
此次動脈網對國內“腦科學”行業進行了全盤掃描,沿醫療級腦機接口及芯片、消費級腦機接口、機器人及手術設備、尖端科研設備、其他(腦電傳感器、相關解決方案及耗材)、臨床腦電大數據、腦部放射影像智能分析、數字療法8個細分領域,盤點國內111家企業。
中國腦科學應用領域相關企業數量 (部分企業有多領域部署)
盤點過程中動脈網發現,專注腦科學研究企業雖各有所專,但在產品研發上大都呈現出搭建一體化解決系統(軟硬一體)趨勢,諸多企業幾乎都搭建起了全鏈條服務。專注腦機接口設備研發的企業,多擁有耗材研發能力及配套算法分析系統。
例如,靈犀云不僅擁有腦電采集存儲一體機,還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包括腦常規早期篩查AI解決方案、智能AI腦疾病定量評估一體化解決方案、互聯網+AI智慧遠程診療平臺、AI輔助新藥研發等多種高發腦疾病的定量分析和輔助診斷方法。
從從事腦科學研究企業成立地區來看,以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數量居多。其中,北京地區相關企業高達39家。
腦科學領域企業成立地區分布
除城市經濟及資源條件因素外,動脈網發現這與2018年北京和上海分別成立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和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并啟動“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地區性計劃,開始資助相關研究項目亦不無關系。
在高校紛紛成立類腦智能研究中心,科研成果轉化更易得以推進的趨勢之下,企業聚集于北京、廣東、上海等地似乎顯得更為合乎情理。
2017年,“腦科學”走到了它的風口。于海外,馬斯克接手了Neuralink。于國內,18家“腦科學”初創企業落地,迎來企業成立高峰。
國內“腦科學”企業成立時間
醫療級腦機接口及芯片賽道
在腦科學領域中,涉足醫療級腦機接口及芯片賽道初創企業最多,達43家。企業多于2019年成立。盡管該賽道初創企業多,但企業發展尚處早期,產品以無創電生理設備及腦電波采集系統居多,有創產品及侵入式芯片較少。
專注醫療級腦機接口及芯片企業
該領域融資事件,共計56起。除未公開披露企業外,醫療級腦機接口及芯片賽道融資輪次多處于Pre-A輪,融資金額以千萬級居多??梢姡撡惖肋h未發展到“星星之火”的狀態。
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是腦機領域中值得一提的部分。
一年前馬斯克發布侵入式腦機接口芯片,這一技術一時間刷爆朋友圈。但實際上,侵入式腦機接口芯片的前身,是早在90年代便經FDA獲批用于疾病治療的腦深部刺激、迷走神經刺激等植入式神經刺激器。
中國DBS市場的代表性企業并不多,國內如品馳醫療、景昱醫療、瑞神安醫療、科斗腦機等是專注于該領域的企業。
其中,景昱醫療布局了帕金森以及多個精神類疾病適應癥,盡管其產業發展較為成熟,但仍在尋求產品性能及結構上的革新,對電極、脈沖發生器等DBS關鍵設備進行改良。
不過,隨著腦機接口向超小型化、無線化、采集刺激一體化方向發展,植入式神經刺激器的下一代——侵入式腦機接口芯片或將成為未來腦科學發展重要領域。
由于該領域技術門檻較高,國內在該方面進行布局的企業較少。據動脈網統計,國內僅有NeuraMatrix一家。NeuraMatrix提供從微型植入設備到硬件服務器、軟件、各種電極、數據分析服務的一站式服務。
消費級腦機接口賽道
相較于醫療級腦機接口產品,消費級腦機接口產品更“輕”,也更為貼近日常生活?!案呖萍碱^環進課堂”、“學生注意力監測”、“睡眠貼片”、“腦控賽車”等都是腦機接口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只是人們很難將其與“腦機接口”與“腦科學”等詞匯聯系在一起。
從企業產品應用場景來看,睡眠監測及健康管理已成為消費級腦機接口產品主要切口。其中,睡眠監測產品占據了消費級腦機接口賽道的半壁江山,大部分企業幾乎都開發有相關睡眠監測產品。同時,冥想、腦力提升、意念賽車、心理健康評估、安全作業等也是其中主要應用場景。
其中,強腦科技所研發的“智能仿生手”與念通智能所研發的用于輔助中風患者進行手功能康復訓練的“外骨骼康復手”,是該領域較具區分度產品。
據動脈網統計,專注消費級腦機接口產品研發企業共計23家。融資輪次以Pre-A輪居多。
專注消費級腦機接口企業
從融資金額來看,腦陸科技、強腦科技最受資本青睞。
腦陸科技通過自主研發腦機接口相關的硬件、軟件和算法,打造了一個基于腦電分析的綜合解決方案。不僅開發了相關助眠產品、腦健康篩查產品,還建立了一個腦開放云平臺,為金融、保險、安防、醫療健康、娛樂等各個行業提供腦機交互軟硬件設備API接口,以及數據分析平臺。
強腦科技則搭建了基于腦機接口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相結合的仿生手BrainRobotics、“StarKids開星果社交力與注意力康復系統”,以及正念系統三條產品線。其中,BrainRobotics可以通過采集殘肢肌電神經電信號,再經過深度神經網絡算法還原用戶意圖,實現假肢的不同動作。
“StarKids開星果社交力與注意力康復系統”則為自閉癥提供了更為科學的判斷標準。而正念舒壓系統FocusZen,則能有效緩解用戶焦慮情緒。強腦科技產品較具創新性,且面向人群更為廣泛。
結合上述分析,可見盡管該賽道產品形式豐富,但仍存在同質化隱患,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業“突圍”難度。如何打造企業區分度,開拓更多應用場景,是該賽道企業需要持續思考的問題。
機器人及手術設備
機器人及手術設備賽道相關企業有7家,且平均單次融資金額較高、融資輪次靠后,企業發展較為成熟。
該賽道以專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研發的企業為主要討論對象。
專注機器人及手術設備企業
由于神經外科手術精度要求高、難度大、風險大,市場對于手術機器人自然有著需求。前文所提到的“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便需要通過手術植入腦中。目前,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在癲癇立體定向電極植入手術(SEEG)中滲透率最高。
華科精準、柏惠維康主要圍繞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神經外科手術導航產品進行開發。華志微創則以手術導航為主要研發產品,推出無框架腦立體定向儀。
另外,中電云腦則圍繞腦卒中推出用于全肢體中風康復的“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機器人系統。通過模擬中樞神經通路、解碼患者運動意念信息,刺激患者癱瘓肢體產生對應動作,從而完成主動康復訓練。
尖端科研設備
尖端科研設備賽道位于腦科學產業鏈中最前端(上游),即面向腦科學研究提供相關科研設備。
從理論層面將,腦科學研究主要有“腦探知、腦保護和腦創造”三個目的。其中,“腦探知”即探知大腦的功能、結構及原理,包括大腦的物理構成、生物機理和工作機能等。
在完全理解大腦機理之前,便需要研發出相關腦重大疾病預警和早期診斷中如血液體液、腦脊髓液中分子成分、腦影像及腦功能等各種指標。這一過程便需要相關尖端科研設備提供支撐,輔助腦科學領域探知更多大腦疾病治病機理。
目前能夠搜索到的國內尖端科研設備研發商較少,僅超維景、紐頓科技、瑞沃德、科斗腦機4家企業。
專注尖端科研設備企業盤點
瑞沃德產品管線較為豐富,企業面向生命科學領域提供各類尖端科研設備。在動物神經信號調控與檢測方面,研發有光遺傳系統、光纖記錄系統、在體生理記錄系統、睡眠剝奪系統等。
超維景微型雙光子顯微鏡成像系統值得一提。這款設備能夠實現對自由運動小鼠的單個樹突棘水平神經元功能活動情況,實時形成高速高分辨成像。這能夠幫助研究人員獲取最接近生理狀態下的成像結果。
臨床腦電大數據
身處數字化時代,已經很難繞開大數據、人工智能談技術。腦科學也不例外。專注臨床腦電大數據的企業共計11家,北京是這類企業主要所在地。
專注臨床腦電大數據企業
前文曾提及在產品研發上大都呈現出搭建一體化解決系統(軟硬一體)趨勢,諸多企業幾乎都搭建起了全鏈條服務。妞諾科技在產品線方面便圍繞腦電波進行了軟硬件雙向設計,打造了服務于神經學科診療的腦電云平臺。
同時,妞諾科技CEO戴珅懿曾向動脈網談及之中緣由:“一開始我們只做軟件,但在數據的采集過程中,我們遇到了非常多的問題。第一,由于采集設備的差異而導致腦電數據收集不均勻;第二,很多便攜式的場景非常具有應用價值,但很多廠商不理會這一需求;第三,腦電數據需要經過多個算法轉化,排除干擾,才能形成可分析的信號,而要抓住某個特征值的信號,還需自己去理解微小信號的處理,而這個繞不開對設備的理解?!?/p>
面對腦科學這一領域,阿里健康亦有涉獵,其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了“癲癇腦電分析引擎”。將過去醫生分析癲癇患者腦電圖的時間大幅縮短,同時結合算法系統,自動檢測多種癲癇異常放電情況,提升檢測效率及精準度。
盡管臨床腦電大數據應用細分場景不盡相同,但從妞諾科技及阿里健康的戰略布局來看,臨床腦電大數據主要的落地場景仍在基層,即通過腦電大數據系統及相關數字技術支撐,縮短醫生讀圖時間,同時填補基層醫療醫生資源不足需求,并在另一程度上提升腦電讀圖精準率。
由此,醫療大數據、遠程診療平臺亦是該領域的主要應用場景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領域最早成立的“腦科學”企業富立葉。其成立時間為1995年,并從1996年開始便完成了“植物神經性反應檢測系統”、“多導生理信號采集及自動分析系統”等多批重大高科技項目。同時,其主要產品包括新生兒腦功能分析系統、兒童腦功能分析系統、中老年腦功能分析系統等。作為最早一批成立的企業,其經驗與方法值得進一步了解。
腦部放射影像智能分析
作為腦科學領域資金流入最多領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該領域企業共計20家,其中不乏謙狐科技、上海愛謹、慧腦云等專注腦部放射圖像智能分析的企業。也有如志御科技、聯影醫療、雅森科技、數坤科技等關注多領域醫學影像分析的企業。
專注腦部放射影像智能分析企業
隨著醫學影像成為人工智能技術較為成熟的落地場景,諸多企業都開啟對腦部影像的探索,并拿到大額融資。在融資總額TOP5的企業中,腦部放射影像智能分析占據4家(聯影醫療、數坤科技、推想科技、科亞醫療)。
其中,聯影醫療專注于影像診斷和治療全過程醫療產品。數坤科技則有數字腦、數字心、數字腹、數字胸、數字肌骨5條產品線。深睿醫療則關注肺癌早期篩查、乳腺癌早期篩查、腦卒中輔助評估、兒童生長發育評估等方面的決策與隨訪。此類企業在腦科學領域的探索,多以心腦血管為主。
專注腦部影像智能分析的企業其腦部影像相關產品維度則更為豐富。有如神經影像分析、神經束追蹤、腦區三維重建、腦影像量化分析、阿爾法茲海默癥的早期篩查和診斷等。
其中,安德醫智則在顱內腫瘤人工智能精確診斷上有相關布局。其MR顱內腫瘤AI輔助診斷軟件,針對數十萬例病理驗證的腦腫瘤數據,運用深度學習算法,實現顱內腫瘤(如腦膜瘤、聽神經瘤、髓母細胞瘤、膠質瘤等)診斷。
該類產品更多作用在于診斷的精準化、標準化,輔助手術規劃與評估,以及診療效率的提升。而在社會價值上,則體現為解決醫療資源缺乏問題。
數字療法
在腦疾病篩查上存在一個bug,即傳統醫學量表的篩查方式,存在效率低、精度低、缺乏橫縱向對比等問題。具體而言,基于傳統醫學量表的篩查方式難以實現短時內對疾病的大基數篩查,效率較低,且紙質化的量表篩查在對患者數據的收集上存在難點。同時,以人工為主導的形式,容易因個人經驗判斷、時間測算誤差等導致篩查結果精度低。
腦類疾病患病人數的持續增長與傳統腦疾病化學藥物研發的困境,讓人們將目光放在了充滿無限可能的數字藥新領域上。2020年6月FDA首次批準了用于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視頻游戲數字藥EndeavorRx,成為了該領域的里程碑事件,也在另一層面上驗證了數字療法的有效性。
據動脈網統計,針對腦部疾病治療、篩查的數字療法企業僅11家。
專注數字療法企業
據行業相關人士透露,由于數字藥研發工程師需要對醫學、工程學、腦科學三個領域的相關理解,因此該賽道存在人才匱乏問題。同時,在產品實際應用上由于市場教育力度不足,也存在與臨床應用脫軌等問題。
由此,進一步助推“產學研”融合,持續完善相關科研院所部署或是解決該問題關鍵所在。
另一方面,專注數字療法企業所針對的腦疾病維度均較廣,包含阿爾茨海默氏癥、帕金森、卒中后認知障礙、精神類及心理疾病等多種疾病。未來,從對單一疾病進行診療到向多種類疾病進行延伸,布局產品管線或是發展趨勢。
其中,特霍芬便建立起了阿爾茨海默氏癥、產后抑郁癥,以及兒童多動癥三大產品管線。
燧人醫療則擁有腦機系統和數字藥物兩大產品管線。其研發的腦功能評估篩查系統(BESS),能夠通過腦電技術、近外紅技術和眼動技術,并結合VR技術和專門的認知過程監測量表(CPMA),在10分鐘左右完成多維度數據采集,以全方位監測并分析大腦健康情況。
其他
由于各個細分賽道能夠搜尋到的企業相對較少,我們將從事腦電產品傳感器、相關解決方案等產品的企業放在了同一賽道。
其中神念科技專注生物電傳感技術。在腦電領域其主要提供腦電傳感器及設備、腦電算法、應用軟件,以幫助合作伙伴及開發者在最短的時間推出自己的腦電產品。
簡單來說,即用戶可基于神念科技的硬件及開發工具開發出自己的產品,也可以開發應用與神念科技的硬件設備捆綁銷售等。例如,將神念科技的芯片植入可穿戴設備,使之可監測并改善人的健康狀況。目前為止,已有數百萬的腦電設備使用了其TGAM模塊。
時識科技適用范圍更廣,企業主要圍繞類腦智能開發系列套件。落地場景包括智能家居人機交互、智能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安防、工業物聯網等。
未來
腦科學行業正處發展期,但值得警醒的是,盡管腦科學領域總融資額超百億,但是大部分資金流向了人工智能醫學影像領域。而最早發生的融資事件在機器人及手術設備領域,融資金額TOP5企業中亦有四家由人工智能醫學影像領域企業組成。
另外,就目前資料來看,在醫療腦機接口領域大部分技術偏傳統,以傳統腦電設備為主,擁有如腦機接口芯片等創新突破研究企業較少。
腦科學研究尤為復雜,要想破解人類大腦的“秘密”或許還需要時間。但我們能看到的是面對腦科學這一“人類的終極疆域”,諸多探索者都駛出了自己的方舟。
正如特霍芬團隊成立信中曾寫道的那樣,我們今天開啟的對人類腦疾病的探索就像諾亞放飛的白鴿。大腦的復雜程度猶如浩瀚的大海,我們要在茫茫大海中為人類生存尋找一塊新大陸,責任重大,在世人看來這可能是一種愚蠢的行為,但我相信我們已經洞察到了大陸的方向。
我們亦相信,盡管腦科學研究尤為復雜,但人類終將找到其答案。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動脈網”(ID:vcbeat),作者:張彩妮,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