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小米被蘋果、榮耀“雙殺”,雷軍拿什么沖擊全球第一?

    今年8月,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秋季新品發布會上放出豪言:要站穩手機市場全球第二,目標三年內拿下全球第一。

    但才做了3個月的全球亞軍,小米就又被蘋果擠到了第三。

    11月23日,小米集團發布2021年第三季報財報:期內實現收入781億元,同比增長8.2%;凈利潤同比下降84%至7.89億元。排除一次性影響后,當季小米的調整后凈利潤為51.76億元,同比增長25%。

    對比二季度來看,小米三季度營收環比下滑11.1%,凈利潤環比大跌90%,經調整凈利潤環比下滑幅度為18%。從清一色的環比下滑數據里不難看出,小米三季度業績表現較上一季度遜色不少。

    市場對小米三季報的表現并不滿意。財報公布次日,港股交易的小米集團股價大跌7%,收盤價年內首次跌破20港元,創年內新低。

    營收微增,凈利大跌

    手機業務下滑,是小米營收增速大幅放緩的主要原因。

    三季度,小米手機業務實現營收同比微增0.5%至478億元,相比二季度環比下滑19%。受供應緊張影響,三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4390萬臺,同比下滑5.8%,環比下滑17%,全球出貨量排名由第二降為第三。

    此外,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209億元,同比增長15.5%,環比增長1%;互聯網服務收入73億元, 同比增長27.1%,環比增長4.3%。從環比數據上看,上述兩塊業務表現仍不樂觀,合計營收較二季度僅增加5億元。

    對于外界較為關心的造車業務,小米在三季報中表示,目前智能汽車團隊成員已超過500人,公司預計智能電動汽車將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小米凈利潤大幅下滑,則主要受投資虧損影響。

    受宏觀環境及中國科技業市場情緒減弱影響,小米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等所涉的各種損益按公允價值計,未實現的財務虧損為35億元。

    截至9月末,小米投資超過360家公司,總賬面價值591億元。小米在季報中同時表示,預計未來這部分價值仍將受到市場表現影響,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其四季度業績的擔憂。

    另外,3項費用的大幅增長進一步影響了小米的凈利潤表現:銷售及推廣開支同比增加35.6%到45億元,行政開支同比增加49.5%至13億元,研發投入達到32億元,同比增長39.5%,3項費用增幅均遠超過營收增幅。

    一方面,小米對汽車業務的全面布局,導致公司研發費用和行政支出大幅增長。另一方面,小米對線下渠道的布局,帶動公司營銷費用飆升。

    現金流方面同樣不太樂觀。三季度,小米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出102.31億元。截至9月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26.50億元,比2020年末的547.52億元減少221億元。

    腹背受敵

    在國內,吃到華為手機紅利的小米,正面臨著榮耀重新崛起的強大挑戰。(詳見雪豹財經社此前分析《凜冬已至,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再洗牌:榮耀復出,小米滑落》)

    Canalys報告顯示,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名依次為vivo(23%)、 OPPO(20%)、榮耀(18%)、小米(14%)和蘋果(11% )。其中,從華為獨立出來的榮耀品牌重回三甲,成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最大黑馬。

    2019年四季度以來,華為手機芯片斷供,市場份額大幅下滑,小米成為主要受益者之一。2021年二季度,小米手機全球銷量排名第二,歐洲銷量排名第一。

    對此,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看得很清楚:“華為手機、平板的國內市場高端讓給蘋果,中低檔讓給OPPO、vivo及小米,海外則給了蘋果、三星及國內同行。”

    不過,被華為出售后,榮耀得到了獨立發展的機會,并承接了華為的技術及渠道資源。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榮耀手機市場份額分別為9%和18%,增長勢頭迅猛。三季度,榮耀取代小米,占據出貨量第三的位置。

    在全球市場上,小米手機遭到蘋果的強大阻擊。Canalys數據顯示,三季度蘋果手機全球出貨量達到4920萬臺,同比增長14%,市占率15%。小米手機出貨量同比減少5.8%至4390萬臺,市占率14%,重新下滑到第三位。

    今年9月,iPhone 13上市,該系列4款新品的國行版售價,較去年iPhone 12系列同存儲規格的價格均有所下降。“加量不加價”的iPhone 13受到市場歡迎,大幅推升了蘋果三季度的出貨量。在芯片供應危機之下,蘋果甚至削減了iPad的產量,以便為iPhone 13分配更多組件。

    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承認,小米三季度市占率有所下降,主要與iPhone 13表現強勢有關。

    華為釋放出的高端市場空缺,最終仍由蘋果承接,小米沖擊高端的嘗試再次遇挫。

    高端化受阻

    除了來自榮耀和蘋果的競爭壓力,小米手機頻發質量問題,也嚴重影響其高端化進程。

    2021年1月,全球首款搭載驍龍888的小米11正式發售,憑借較高配置和3999元的起售價受到不少消費者歡迎。據小米披露的數據,截至2021年一季度,小米11系列在國內市場的同價位安卓手機中,銷量排名第一。

    但隨著時間推進,熱銷的小米11系列手機因機身發熱、主板損壞、Wi-Fi熱點故障、突然黑屏重啟等問題,頻頻遭到投訴,甚至有用戶抱團維權。

    自2017年以來,小米一直試圖撕掉“性價比”標簽,鉚足力氣沖擊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小米11的質量問題,既反映了小米在芯片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短板,也是對品牌的重大傷害。

    在芯片、屏幕等核心配置趨同的情況下,產品質量的穩定可靠,成為決定品牌影響力的關鍵因素。從全球范圍看,三星、蘋果均有芯片自研能力,而三星同時還具有強大的芯片制造能力。僅從這兩點來看,小米手機沖擊世界第一的路將異常艱辛。

    綜上,小米手機業務經歷短暫輝煌后重新陷入疲軟,高端化進程受阻,顯示出公司核心技術缺位情況下,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力的不足。在蘋果和榮耀的內外夾擊之下,小米手機在全球及中國市場的排名全面失守,沖擊全球第一的目標在短期內已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雪豹財經社”(ID:xuebaocaijingshe),作者:簡勇,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