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設備,芯片自主替代的“敲門磚”
提起芯片制造,大家相當的第一個名詞一定是光刻機,作為芯片制造的核心設備,光刻機缺口成為了無數國人的痛。
然而,光刻機雖然關鍵,但卻僅參與到芯片光刻這一個環節之中。與光刻相對比,清洗步驟貫穿于芯片生產的各個環節,清洗的效果直接影響到最終的芯片良率。
從硅片光刻加工,到刻蝕拋光,再到封裝前的清洗和封裝后的清洗,清洗步驟占據了整個芯片生產總步驟的三分之一。
硅片清洗并非傳統印象中毫無技術含量的清洗,而是涉及到門檻較高的工程技術。尤其在芯片工藝進入到14nm之后,隨著刻蝕次數的增多,工藝流程越發復雜,尺寸越小的污染物也就越難清理,就需要增加清洗的步驟,這也讓芯片清洗在芯片制造環節中愈發重要。
但使用頻率如此高的清洗設備,其2019年的市場份額卻僅為30.49億美元,僅占當年全球半導體設備的5%,這一比例不僅遠低于薄膜沉寂設備、光刻機和刻蝕機,甚至比檢測設備的占比還要低。
這不禁讓很多投資者“忽略”了這一賽道的價值,但實際上,除了體現在業績層面的數據外,清洗設備還扮演者更加重要的產業鏈“角色”。
/ 01 /
自主替代進行時
中國半導體產業起步較晚,清洗設備同樣如此,目前全球市場份額主要被日本、美國和韓國公司瓜分,其中日本公司處于絕對競爭優勢。
據Gartner數據,2020年全球半導體清洗設備主要被日本迪恩士(DNS)、東京電子、韓國 SEMES和美國拉姆研究瓜分,市場份額分別為45.1%、25.3%、14.8%和12.5%,CR4合計占整個市場97.7%的市場份額。
縱觀過去兩年行業的發展,半導體清洗設備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韓國SEMES市場份額迅速增長,美國拉姆研究的市場份額也穩中有升,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則有所回落。
盡管在全球市場份額中,外國企業占盡優勢,但近些年國內市場中,我國企業的自主替代率卻正在顯著提升。據中國國際招標網信息,從2019年初至2021年6月底,中國主流晶圓廠的清洗設備招標中,中國半導體清洗設備的占有率已經提升至10%以上。
尤其今年1-10月,全國晶圓企業共招標96臺濕法清洗設備,其中37臺被中國公司中標,占總招標份額的38.5%。也就是說,中國半導體清洗設備已經能夠與海外企業相抗衡。
數據來源:chinabidding,光大證券
從中標企業看,北方華創、芯源微、盛美上海、屹唐半導體分別中標13臺、8臺、14臺和2臺,這四家公司成為中國半導體清洗設備國產替代的先鋒。此外,至純科技、國林科技也紛紛投入到半導體清洗設備的研發中。
值得注意的是,除屹唐半導體已經過會尚未IPO外,其他半導體清洗設備相關公司均為上市公司,資本有望加速推動這一行業的國產替代。
/ 02 /
技術路線的差異化爭奪
中國半導體清洗設備并非簡單的技術復制,而是頗具創新的差異化競爭。
根據清洗介質的不同,半導體清洗技術可以分為濕法清洗和干法清洗兩條分支路線,目前濕法清洗是主流的技術路線,占芯片制造清洗步驟數量的 90%以上,因此這里討論的主要是各家濕法清洗設備的情況。
所謂濕法清洗指的是,用溶液、酸堿、表面活性劑、水及其混合物,通過腐蝕、溶解、化學反應等方法,使硅片表面的雜質與溶劑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可溶性物質、氣體或直接脫落,從而達到清潔硅片的目的。
同為濕法清洗技術,又可以分為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兩個方向。
來源:盛美上海招股書,平安證券研究所
化學方法主要通過將硅片浸入不同的化學藥劑從而達到清洗的目的,根據藥劑的不同又有RCA 清洗、改進 RCA清洗、臭氧清洗、IMEC清洗等多條分支。
物理方法則是將化學藥劑與物理方法結合,通過機械刷洗法、超聲波/兆聲波清洗法、二流體清洗法、旋轉噴淋法等物理技術,對硅片進行全面清洗的過程。行業中,物理方法所用的藥液基本相同,核心的區別在于物理輔助方法的差異。
目前,海外巨頭的濕法清洗設備主要采用容器浸泡法、旋轉噴淋法和機械刷洗法,其中旋轉噴淋法是海外巨頭的主流路線,已經能夠完成7nm及以上規格的硅片清洗。
與競爭對手相比,國產清洗設備企業大多采用差異化的競爭路線,有望實現技術路線上的彎道超車。
芯源微采用二流體清洗法,精確控制惰性氣體及水流量,達到雜質去除目標。2021年財報顯示,公司濕法清洗技術已經能夠達到40nm大小的顆粒清洗。
盛美上海與北方華創均積極布局兆聲波技術,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技術突破,已經能夠商業化量產28nm規格的清洗設備。
受《瓦森納協定》影響,中國半導體產業始終被歐美國家卡脖子,如光刻機等關鍵設備,我國始終難以拿到較高規格的產品,這就導致我國半導體產業鏈普遍只能停留在14nm制程以上。
從產品角度而言,這是一種劣勢,但從產業鏈發展角度看,這給我我國產業鏈持續追趕的時間。由于海外芯片企業普遍聚焦小制程產品,而我國芯片產業鏈卻仍停留在28nm,這就導致雖然中國半導體清洗設備的技術趕不上國際巨頭,但在國內應用卻正好足夠。
也即是說,對于國內晶圓企業的擴產而言,選擇國內清洗設備與外國清洗設備并沒有太大的不同。
在如此的便利之下,中國半導體清洗設備企業依然沒有選擇復制海外巨頭的技術之路,而是全面自研搞自己的差異化路線,這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 03 /
一塊芯片“敲門磚”
清洗設備的價值并不僅僅體現在芯片產業鏈5%的市場份額上,作為整個芯片制造環節中參與最頻繁的設備,它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塊芯片“敲門磚”。
市場中很多投資者將中國半導體清洗設備與日本迪恩士進行對比,但實際上這樣簡單的對比并不客觀。雖然迪恩士在全球清洗設備行業中占有絕對的領先份額,但其競爭力實際卻是持續下降的。
迪恩士成立于1975年,是日本八十年代半導體騰飛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其成功在1983年研發出世界第一臺旋轉晶片清洗系統。可以說,之所以迪恩士能夠成為全球龍頭,正是源于革新性的技術創新。
2016年的時候,迪恩士在半導體清洗設備的市場占有率曾高達53%,到2019年這一數據下降至50%,2020年再度下降至45%。市場份額的持續下降表明,迪恩士的核心競爭力已經不再像之前那樣穩固。
一直以來,迪恩士都是一家極為聚焦的企業,而聚焦則給公司帶來了絕對的市場占有率。但在我們看來,迪恩士的發展卻并不算“成功”,因為原本它可以更加強大。
正如前文所述,半導體清洗設備是一個市場占比很低的芯片子賽道,但同時它又參與到芯片制造的各個環節中,因此清洗設備公司具備切入其他賽道的機會。
雖然迪恩士公司也曾進入過刻蝕設備、涂膠/顯影設備等芯片細分領域,但卻絲毫沒有產業競爭力。根據公司最新的2022年H1財報,迪恩士總營收逇95%來自于清洗設備,其中單品清洗設備的占比高達70%。
2019財年,迪恩士一度希望通過多元化提升公司競爭力,當時公司的營收中,清洗設備的占比僅為85%,但如今其他業務已經萎縮至幾乎可以忽略的地步。
對于中國清洗設備企業來說,與迪恩士競爭全球產業龍頭可能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迪恩士長期聚焦這一領域,想要短期超越難度極大。
另一方面,中國半導體產業鏈整體剛剛起步,具備設備自主替代能力的企業并不多,半導體清洗設備作為國產替代先行者,實際已經具備了縱向擴張的優勢。清洗設備參與到芯片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與產業鏈各環節的公司都有接觸,具備縱向切入產業鏈上下游設備的能力。
由單一清洗設備切換到更多的領域,已經成為中國半導體清洗設備龍頭的一致選擇。
北方華創的多元化戰略自不必多提;在清洗設備領域最具競爭力的盛美上海,也開始切入到電鍍設備、刻蝕設備以及封裝設備中;芯源微則在涂膠顯影設備有所布局。
爭奪單一市場全球競爭力固然重要,但在自主替代剛剛起步的當下,快速切入空白市場也不失一種正確的選擇,中國清洗設備企業有著比國際巨頭更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來看,北方華創就是走這種國產替代早期搶占市場的路線,盛美上海也開始切入到更多產業鏈環節,即將上市的屹唐半導體本就是中國的去膠機龍頭,各家公司均準備好了跑馬圈地。
中國芯片產業爭奪戰,爭得不僅是技術,也是資本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