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賣得越多,亞馬遜森林的樹越少
制造一輛汽車所需的皮革內飾,可能需要砍掉一大片森林。許多轎車尤其是SUV都采用了犧牲了亞馬遜森林所換來的非法皮革。
2020年,美國進口的1.5萬噸皮革中約有三分之一來自巴西,這讓巴西成為美國最大的皮革供應國,而大部分來自亞馬遜森林的皮革都流向了汽車制造業。
為何會有如此巨大的皮革需求?這與近年來全球主要汽車市場的SUV市場份額急劇增長相關。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此前的數據來看,全球市場SUV的份額從2010年的17%上漲到2019年的41%,其中SUV份額最高的美國甚至達到了50%。
全球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也極大程度上加劇了人們對亞馬遜森林的非法砍伐。因為生產一輛豪華汽車可能需要十幾塊或更多的皮革,而巴西亞馬遜地區盛產廉價的皮革。
據《紐約時報》報道,當地許多牧場主為了生產更多皮革和牛肉,開始砍伐亞馬遜森林來擴大放牧面積。在巴西的一個亞馬遜森林保護區里,部分牧場主靠著非法砍伐多養了12萬頭牛。
巴西朗多尼亞州建造在被燒毀的熱帶雨林旁的牧場(圖源:紐約時報)
國際皮革市場每年的規??梢赃_到數千億美元的量級,在這條產業鏈中,除了不合法的皮革來源外,還存在諸多非法的隱患。
01“帶血的產業鏈”
在巴西朗多尼亞州中的亞馬遜森林保護區,橡膠開采是一項傳統產業,但這個產業的工人們如今卻在牧場貪婪的擴張下,面臨著被驅逐,甚至被趕盡殺絕的風險。
相比于利潤不高的橡膠開采,在巴西放牧正變得越來越有利可圖,不僅可以出售牛肉,還可以利用供應肉類剩下的皮革做生意。過去10年里,為了擴大放牧面積,越來越多牧場主趕走了橡膠開采工人,將包括橡膠林在內的亞馬遜森林開發為牧場。
朗多尼亞州環保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大約56%的森林保護區被用來放牧。供應鏈數據公司磐聚網的數據還顯示,同一時間段里,美國的全球汽車座椅供應商李爾公司從巴西進口的皮革大幅度增加。該公司是2020年美國從巴西購買皮革的最大進口商,進口量約6000噸。
與李爾公司合作的巴西皮革廠之一(圖源:紐約時報)
面對利潤的誘惑,牧場主對待橡膠開采“釘子戶”的態度,從“趕盡”到“殺絕”。
“我是來殺你的,”兩名男子在去年年底對巴西橡膠開采工人杜拉爾斯直言道,因為他的土地對牧場主很有價值。
根據當地警方的調查報告,這兩名男子是職業殺手,他們承認背后有人指使,但是卻沒有提供雇主的真實姓名,因此警方暫時無法繼續調查。
71歲的杜拉爾斯表示,“我很害怕,我希望有人能為我伸張正義”。杜拉爾斯所處的森林開采保護區成立于1996年,旨在賦予橡膠開采工人謀求生計的權利。作為當地最后一批開采工人,杜拉爾斯堅稱自己永遠都不會離開這里。“留下,是讓森林繼續存在的唯一方法”。
有不少皮革行業人士辯解稱,這條“帶血的產業鏈”和自己無關。他們只是在利用肉類供應剩下的皮革做生意,“避免皮革被送到垃圾填埋場”。
杜拉爾斯居住的森林(圖源:紐約時報)
實際上,“堅守陣地”很難為杜拉爾斯們贏得抗爭,因為他們要對抗的不只是見錢眼開的牧場主。
今年5月,朗多尼亞州州長簽署了一條法案,支持牧場主占用保護區來養殖牲畜,使他們非法的生意合法化。當地政府前檢察官莫澤認為,只要把牛全都賣光,政府就有足夠的錢在保護區重新造林。
《紐約時報》對巴西三大肉類加工商之一JBS公司的分析報告表明,該公司收購的牧場中有近四分之三(占地約1875平方英里)與政府設定的森林保護區重合。
該公司在面對質疑時,則堅稱他們在保護區經營牧場的行為受到了許可。但同時JBS也指出,“公司最大的挑戰是監督公司供應商的上游供應商,因為我們沒有關于他們的信息”。
02把非法牧場的?!跋锤蓛簟?/strong>
JBS公司并不是個例,很多肉類皮革供應公司面臨的挑戰都包括對于上游產業的監督問題。
巴西的布里蒂斯,有很多在亞馬遜森林非法砍伐區放牧的牧場主,他們會與屠宰場或其他牧場簽訂協議,偷偷售賣非法養殖的牛群。今年夏天,其中一位牧場主費利佩與一位商人會面,賣出了72頭牛。他在記錄這筆交易時,還刻意隱去了這群牛的養殖來源,掩蓋了它們正在破壞世界上最大熱帶雨林的事實。
費利佩的農場(圖源:紐約時報)
作為全球皮革產業鏈的主要上游之一,巴西屠宰業近年來也迅猛發展。而這條產業鏈上的漏洞,可以讓非法養殖的牧場主在完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通過巴西皮革廠將非法皮革供應給全球的買家。
“合法與否沒什么兩樣,很多人都這么做,”費利佩認為這種買賣只是自己致富的方式,他承認自己確實砍伐了受保護的亞馬遜森林,也并沒有花錢購買這片土地。為了隱瞞牛的真實來源,費利佩把牛賣給了一位中間商,并偽造了一份書面交易記錄,謊稱這些牛來自合法牧場。
據《紐約時報》對費利佩出售記錄的追蹤調查,在巴西第三大食品加工公司Marfrig的肉類來源名單上,費利佩的牛來源于另一位牧場主卡斯坦海拉的牧場,后者的牧場是合法的。
卡斯坦海拉承認牛群會先在自己的牧場周轉,但他否認這樣做是為了隱瞞牛的來源,只是想在牧場主和屠宰場之間賺差價。
費利佩與中間商進行交易(圖源:紐約時報)
事實上,朗多尼亞州保護區從2018年至2021年間的政府牲畜流動數據表明,有124起交易存在像卡斯坦海拉這樣的“洗?!臂E象,至少有5600頭牛從保護區的牧場轉移到中間商,這些中間商會在同一天將牛賣給三個屠宰場。
“這是給牛披上合法外衣的一種方式,”朗多尼亞州的退休檢察官莫瑟爾表示,她花了近20年的時間來打擊當地保護區的非法放牧行為,“將保護區飼養的動物賣給中間商的做法,表明他們有意隱瞞牲畜的來源,這樣屠宰場就可以否認存在任何違法行為了”。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地理學家吉布斯表示,“中間商的行為正在把保護區內非法飼養的動物帶入國際供應鏈”。
盡管很多肉類加工和皮革公司都設有專門的系統來追蹤牛群生活的最后一個牧場,但是他們沒有考慮到的是,牛通常不會在同一個牧場度過一生。面對合法性的質疑,這些企業正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以改善他們的追蹤監督系統。
巴西隆德里納的一家制革廠(圖源:紐約時報)
與此同時,不少汽車制造公司也認為應該重視供應皮革的來源合法性。大眾汽車表示,正在努力將供應鏈追蹤到牧場源頭;戴姆勒則承認有一部分用于生產的皮革來自巴西;斯特蘭提斯也對皮革源頭表示擔憂,并正在積極確認相關制革廠和牧場在供應鏈中的角色。
非營利組織環境調查署的里克認為,“只有對單個動物從出生到屠宰不斷追溯,才足以確保亞馬遜這些高風險供應鏈中沒有非法的行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時代周報”(ID:timeweekly),作者:劉沐軒馬思佳,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