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會被和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下)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相似的人會相互吸引,這種吸引力是自然而然的。你或許有這樣的經歷:看到一個人第一眼,或者才相處了幾個小時,就覺得挺喜歡這個人的。當然,這種感覺有時候也具有欺騙性。我們要學會識別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并利用好這種吸引力。由于篇幅較長,故拆分成上下兩篇,本文是下篇。本文來自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相關閱讀:為什么我們會被和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上)
跟你約會的人為什么都很差勁?你為什么忘不了你的前任?為什么有些關系相處起來讓我們感覺毫不費力,而有些關系卻迫使我們非常努力才行?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于理解吸引力(attraction)。
我的重點不是在談論性吸引力,盡管我要分享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解釋這一點。我指的吸引力是,當你看到一個人時,會有一種“我挺喜歡這個人”的感覺。這種吸引力是自然的,毫不費力的,你可能對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
這種吸引力是件好事。它讓人類得以在這個擁擠的世界中生活,這一點日益重要。當你很容易和別人合得來的時候,你就可以無縫地處理成千上萬的關系,不管他們在你的生活中扮演多么微小的角色。假設一個場景:面包店前排起了長隊,你是喜歡每個人都死死瞪著對方,還是開著玩笑,偶爾說一句:“我也總是買巧克力味的!”
最后一點“我也是”是吸引力的關鍵因素:相似孕育喜愛。“喬希喜歡特瑞娜”表明喬希和特瑞娜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似的。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現在,我們要記住,既然相似性很容易找到,那么吸引力也很容易找到——這就把我們表面的化學反應變成了一把雙刃劍。
如果你很快與他人建立聯系,除了建立真正的友誼,你還會與許多最終并不屬于你生活人的人建立聯系。有時,這種聯系遠遠超出了在面包店的短暫相遇,這就是事情變得復雜的時候:對同一事物的共同喜愛可能會變成了連續六個月無休止的爭吵;一起完成一項困難的任務可能會讓你成為同事尋求晉升的炮灰。是“吸引力”讓我們誤入歧途了,在這種情況下,后果是傷害。
雖然這并不能阻止你再次喜歡上錯誤的人,但了解為什么會產生吸引力,是讓你更好地知道什么時候改信任你的吸引力,什么時候該質疑你的直覺的第一步。
4. 好奇心是如何讓我們誤入歧途的
讓我們回顧一下到目前為止我們所學到的:
1. 人類有一種永恒的、無可辯駁的求知欲。
2. 不斷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種方法是成為某方面的專家,然后嚴格地運用你的專長。
3. 另一種更基本的方法是進行模仿,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簡單地識別出兩個事物的相似之處。
一旦你把好奇、理解和相似放在一起,你就擁有了解釋人際關系的吸引力所需要的一切知識:識別相似會促進理解,而理解會滿足好奇心。這就是為什么很容易就產生了吸引力:每次你發現另一個相似點時,你就會受到一點多巴胺的刺激。你越意識到你和約會對象的相似之處,你在他們面前就越開心。你的理解力飛上了屋頂,因為沒有什么比“得到它”更讓人感覺良好的了,你很快就會飄飄欲仙。
你會用你的感官來識別相似性。她的頭發和你迷戀的明星的頭發顏色一樣嗎?他也像你一樣長雀斑嗎?你們的相似性掃描器打開了,你的想象力正在開花結果。“她的野心從何而來?”“他也出軌了嗎?”
當你和你的愛人坐在一起的時候,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它可以讓在車管所等車不那么無聊,但不幸的是,這個過程在一些不適宜的情況下也會出現。你的大腦非常渴望精神上的標記,它有時會把最脆弱的關系解釋為一種深刻的、共享的聯系——這就是麻煩的開始。
“哦,他喜歡意大利。我愛意大利!”這意味著對“意大利”對你們每個人的意義有著共同的理解——實際上,這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如果你的約會對象只把“意大利”和翻譯15世紀的意大利詩歌聯系在一起,因為他花了半年時間在加拿大農村的某個地方做這件事,那么這和你上次在意大利度假時沉浸在披薩、冰淇淋和美麗的宮殿里的體驗是非常不同的。
然而,你的大腦很少去驗證。根據大腦對其他同樣不可靠的聯系的記憶,它得出結論:你們對“意大利”的想法很有可能有足夠的重疊,這足以讓你感到興奮,然后多巴胺就會上升。“意大利很美”也許就足夠讓你們倆再次約會了。這就是理解他人的力量。這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游戲——如果我們放任不管,這個雪球會快樂地滾下山。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尤其是在不熟悉的環境中,人們傾向于抱團在一起。當我在國外學習的時候,一天之內九個德國人找到了彼此,并在同一個房間里度過了一個晚上。無論是好是壞,和別人相像感覺很好也很安全,所以為什么不去你知道能保證和別人相像的地方呢?當然,這也是一個陷阱。就我而言,這導致了我缺乏新想法和新觀點——而大學期間交換就是為了這個。
5. 真正的理解是一場"漫長的電影"
讓我們回到約會的案例中,我們對相似的癡迷使我們很容易從相似跳到相似,從而陷入深深的愛中。但問題不在于你們能找到多少相似點,而在于你們在幾個關鍵方面是否合得來。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段長期的關系,可以從這三個“W”開始:什么(what)、在哪里(where)、誰(who)?你希望你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樣的?工作如何融入共同的生活?你們會在哪里一起生活,你希望離誰近一些?已經有不止一個人因為與姻親住在同一條街上而提出離婚了。
這就涉及到如何管理差異的問題,而不是消除。房子里的房間就是這個用途。你做你的事,我做我的,晚餐時再談。發現我們的不同之處就像發現我們的相似之處一樣令人滿意。然而,與后者不同的是,前者不是一個快速的、多巴胺驅動的快速過程。它更像是一部慢熱的電影,我們只能在時間里收獲果實。
我女朋友在購買東西時喜歡退貨退款。如果有損壞的物品需要退回,酒店房間質量不達標,或者購物券沒有兌現,找她就對了。而我更膽小,不愿意社交。有的時候,我可能會把這種差異視為摩擦。“她為什么就不能釋懷呢?”然而,有時候我也會把這種差異視為力量。我可以指望她在前臺唱白臉,我也會唱紅臉跟她一起去。我們共同努力,就會讓人信服,讓我們得到我們應該得到的。這樣的情況發生過,將來還會繼續發生。那么,為什么不把我們的才能結合起來呢?
這種合作需要的理解并不是伴隨著一股能量,就像咖啡因沖擊靜脈一樣。相反,它會觸發一個緩慢的、長時間的理解過程。有一天你會發現:“噢噢!這就是她為什么那樣做的原因。”我女朋友在一個不存在消費者權益的國家長大。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這樣一個地方,在每一次經濟交易中,你都可能被敲竹杠,唯一的問題是會被敲多少,你會養成什么樣的習慣。如果你搬到一個購物受到法律保護的國家,難道你不會好好利用30天保修期嗎?我想我會的。
這有點像mimêsis和tekhnê:任何人都可以因為意識到他們上的是同一所學校而咯咯地笑,但能成為專家的樂趣是很少有人能得到的。
6. 良好的關系造就好的生活
如果我們想建立良好的關系,我們必須了解為什么、何時以及如何與他人聯系。吸引力是建立這些聯系的火花。
雖然一些吸引力的基線可以讓我們在社會的天空中翱翔,但太多太快的吸引力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痛苦。然而,一旦我們知道了吸引的過程是如何展開的,我們就能更好地暫停、加快、放慢甚至逆轉它。
讓我們總結一下我們發現的吸引力原則:
1. 作為人類,我們最強烈、最基本的欲望之一就是學習、了解和理解。
2. 因此,任何以理解為目的的活動都是令人愉快的。
3. 當不斷學習新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創造性的努力時,成為專家可以穩定地滿足我們對智力刺激的需求。
4. 然而,有一種最簡單、最快的方法可以反復鍛煉我們的理解能力,那就是簡單地認識到兩件事是相似的。這包括意識到我們和別人一樣,別人也和我們一樣。
5. 當我們迅速發現與另一個人有很多相似之處時,我們貪婪的大腦會讓我們陷入多巴胺誘導的吸引力麻木狀態——即使這些相似之處是建立在最不穩固的基礎上的。
6. 為了不失去理智而陷入錯誤的關系,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直覺進行質疑,用邏輯和理性來辨別哪些關系重要,哪些無關緊要。
7. 一旦我們越過表面的比較,我們不僅會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別人身上的反映,我們甚至會開始欣賞人和人之間差異中的美,并將它們視為互補的優勢。
良好的關系就像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樣,都需要時間。我們不能因為短暫的經歷就著急下結論。我們要有耐心,直到正確的人出現,并在正確的時間顯示出和你一樣的步調。享受輕松的關系,但不要讓你的多巴胺腺體欺騙你。當涉及到人們的行為時,要考慮所有的原因,不要只看表面價值。
譯者:J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