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壟斷運營商,結果自廢武功,慘遭收購……
1877年,“電話之父”亞歷山大·貝爾基于自己的發明,注冊成立了一家公司,并將其命名為 貝爾電話公司。
因為電話這個發明實在是太受歡迎,所以,貝爾電話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登門造訪的客戶也絡繹不絕。
沒過多久,1878年,貝爾和他的公司迎來了一個重要的官司,對方是實力雄厚的西聯電報公司。貝爾起訴對方,認為對方侵犯了自己的電話專利。
西聯電報,就是西聯匯款的前身
在一番激烈的法庭爭辯之后,雙方達成了和解。和解條件是:西聯公司退出電話業務,而貝爾公司則保證自己不再進入電報領域。 這相當于兩家公司各自劃清了經營界限, 井水不犯河水 。
顯 然,這個結果對于貝爾來說更為有利。電話是未來的趨勢,在發展電話業務的道路上,他們少了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
不久后,貝爾電話公司的業務繼續擴張,很快就覆蓋了美國中部的芝加哥地區,以及西部的舊金山地區。
1880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開始經營長途電話業務。
1885年,貝爾電話公司專門成立了一家做長途電話業務的子公司,取名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也就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AT&T(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1893年,貝爾的電話專利到期,市場上一下子涌入了大量的電話公司,數量一度達到6000多家。
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AT&T毫不畏懼。憑借自己苦心經營的長途電話網絡,他們擊敗了無數的競爭對手,不斷鞏固自身的市場霸主地位。
1899年,AT&T反向收購了美國貝爾的業務和資產,成為了貝爾系統的母公司。
1910年,AT&T又兼并了老對手西聯電報公司,逐步成為美國最大的電信服務提供商。
1913年,AT&T遭遇了來自美國司法部的第一次反托拉斯法訴訟。
反托拉斯法,就是反壟斷法。
當時,整個美國都處于洶涌的反壟斷浪潮之中。兩年前(1911年),美國著名的石油巨頭——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就因為壟斷經營,被強制拆分為34家地區性石油公司,結束了自己的歷史。
AT&T顯然不希望自己擁有和洛克菲勒一樣的命運。于是,他們竭盡全力進行抗辯。
最終的訴訟結果,對于AT&T來說并不算太壞。它沒有被拆分,但是,法院要求它必須停止兼并其它電話公司,退出西聯公司股權,承擔“普遍服務義務”。
所謂“普遍服務義務”,就是說,AT&T必須以適當的價格,向全國民眾提供基本通用電話服務。
20世紀20年代的AT&T員工
死里逃生的AT&T,開始規規矩矩地經營自己的主業。后來,AT&T將自己的目光,放到了海外。
20世紀20年代,AT&T不斷加大海外業務的投入,在歐洲、南美洲和亞洲的很多國家開辦工廠,并簽訂了許多授權許可協議。
這一波海外投資熱潮,幫助很多國家建立了自己的早期通信工業,也使得電話這個偉大發明走進了更多的家庭。
后來,由于美國國內通信行業的迅猛發展,AT&T被迫放棄了很多海外業務,集中力量以滿足本國用戶的需求。
誰也沒想到,這些被“放棄”的AT&T海外資產,很多都成長為世界知名的通信企業。例如,加拿大的北方電訊(北電),日本的NTT等,其實最早都來自于AT&T。
積極進行海外投資的同時,AT&T也沒有忘記核心技術的創新和研發。
1925年,當時的AT&T總裁華特·基佛德收購了西方電子(Western Electric)公司的研究部門。在這個部門的基礎上,他授命成立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的獨立實體。
沒錯, 這個獨立實體,后來成為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實驗室——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位于紐約的大樓
貝爾實驗室成立之初,就得到了AT&T的全力支持。僅第一年的科研經費,就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1200萬美元。要知道,那可是1925年的1200萬美元,放到現在,差不多是幾十億美元!
此后的每一年,AT&T都會將自己營收的3%,投入給貝爾實驗室。
在AT&T的持續輸血下,貝爾實驗室創造了極為驚人的成果—— 諾貝爾物理學獎, 11人。 圖靈獎,4人。 美 國最高科學技術獎,16人……
貝爾實驗室的發明成果,多到令人發指。例如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管、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長途電視傳送、仿真語言、有聲電影、立體聲錄音、通信網……這些全部來自于貝爾實驗室。
回過頭來,我們繼續看AT&T。
193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電信法,成立了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進一步加強了對通信行業和AT&T的管制。
1949年,美國政府啟動了針對AT&T的第二次反壟斷訴訟。
1956年1月,FCC明確規定:AT&T制造的通信設備只允許自己使用;AT&T不允許經營數據業務,只限于通信領域;貝爾實驗室的專利,要以許可證的方式,轉讓給其它公司。
這些限制雖然嚴格,但是沒有傷筋動骨。對于AT&T來說,它又一次死里逃生。
此后的AT&T,實際上仍然是一家壟斷經營的電信運營商,只不過來自政府的管制更加嚴格了一點。
進入60年代,AT&T迎來了一個新的挑戰者——MCI公司(Microwave Communicatioms,Inc)。
MCI公司成立于1963年,主要經營業務是租用AT&T公司的長途電路,在業務量很大的城市向大客戶提供專線服務。因為價格便宜、服務好,MCI公司的發展速度很快。
1974年,MCI公司以反托拉斯的名義起訴AT&T,控告其存在不正當競爭。與此同時,一些小公司也趁機起哄,對AT&T提出了訴訟。
這些訴訟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注意。于是,對AT&T的第三次反壟斷訴訟開始了……
這次訴訟的目的,是對AT&T進行組織架構上的拆分。美國政府要求,AT&T必須和自己的24個本地子公司及西電公司進行分離。
經過漫長的討價還價,1981年,AT&T被迫同意了與子公司的拆分。但是有前提條件——保留西電公司;進入計算機行業;準許經營數據處理業務。
1982年,法院接受了AT&T的請求。1984年1月1日,拆分行動正式開始執行。
于是,老AT&T被拆分為一個新AT&T(專營長途電話業務)和七個本地電話公司(分別是大西洋貝爾、西南貝爾、西部貝爾、太平洋貝爾、南方貝爾、亞美達科和紐新公司,俗稱“貝爾七兄弟”)。
美國政府和民眾沒有想到的是,拆分之后,AT&T反而變得更加強大了。拆分使得AT&T更加專注于自己的主營業務,而且數據業務有很大的增長。
1994年,AT&T的營業額一度達到700億美元。
盛極必衰,到了90年代末,AT&T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命運拐點。
當時,AT&T雖然表面上是一個電信運營商,但實際上也是一個設備制造商。它既經營電信業務,也研發生產電信設備。
不過,它的設備只賣給自己,不賣給別人。所以,限制了設備制造部門的市場拓展。
于是,AT&T設備制造部門的負責人就提出,我們是不是可以退出AT&T公司,獨立出來成為一家新公司?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做所有運營商的生意啦!
這個建議得到了公司大部分管理者和員工的支持。
原因很簡單,他們擁有公司的股票。碰巧1995年又是美國股票騰飛的一年,所有人都認為,股票帶來的財富,遠遠超過企業的正常經營盈利。如果制造部門拆分,勢必帶來大量的設備訂單,肯定會拉高公司股價,大家都能從中漁利。
華爾街的投資經理們當然也明白這一點。于是,在內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1995年,AT&T揮刀自宮,進行了致命的一次拆分——
原公司的網絡部門,也就是此前負責制造交換設備的西方電氣公司,被獨立出來,成為朗訊公司。原公司的信息處理子公司,被獨立出來,成為NCR公司。
NCR公司(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最早是一家獨立的公司,1991年才被AT&T收購,收購之后主要從事計算機方面的研究。
貝爾實驗室也在本次拆分中一分為二,一半歸了朗訊,招牌也被朗訊帶走了。剩下的一半,AT&T改名為香農實驗室,繼續保留下來。
1998年,時任CEO邁克爾·阿姆斯特朗雄心勃勃地推動AT&T的轉型。他想讓AT&T從一個長途電話公司,變成一個全媒體全領域的信息集團(當時,互聯網泡沫正在膨脹)。
在那幾年,AT&T進行了好幾筆大額收購,先后買下了TCI和MediaOne公司。
不久后,瘋狂并購的AT&T開始自食惡果。
他們激進的市場策略,因為缺乏技術創新、客戶需求不強烈等原因,并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反而遭遇到競爭對手的圍攻。
與此同時,2000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碎,也給AT&T的現金流帶來了沉痛打擊。
公司的業績大幅下滑,股票一瀉千里。2000年9年,AT&T被迫再次進行重組,成立消費者、企業、寬帶及無線四家公司,此后一蹶不振。
朗訊的日子也不好過。
剛拆分的時候,朗訊的業績還算可以。因為能夠接到MCI和Sprint的訂單,朗訊的股價一路飛漲,市值曾經達到1340億美元(1999年)。
后來,為了迎合股東,制造“業務繁榮”的假象,朗訊采取了錯誤的銷售策略,搞了很多假訂單。結果,金融危機到來時,朗訊被打回原形,業績一落千丈。
2006年,朗訊被法國阿爾卡特以超低價收購,成立了阿爾卡特朗訊。再后來,2015年,阿爾卡特朗訊又被諾基亞收購。這是后話。
2005年,就在AT&T搖搖欲墜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有一家公司找上門來,要求收購自己。而這個公司,竟然是自己的親兒子——西南貝爾。
西南貝爾,是1984年拆分出的“貝爾七兄弟”之一。
當年,西南貝爾僅繼承了包括德克薩斯在內的五個西南州的業務。這些地方的經濟相對落后,所以,西南貝爾的家產十分微薄,在七兄弟里面排名倒數。
低調成長起來的西南貝爾,在1995年改名為SBC公司。
1997年,SBC公司成功兼并總部位于舊金山市的太平洋貝爾。兩年后,他們又將位處美國中西部的亞美達科兼并。
1996,美國的新《電信法》頒布,打破了通訊方式之間的界限,在開放地方電話市場的同時,允許地方電話公司進入長途和電視傳送。
于是,包括SBC公司在內的幾家地區貝爾公司,趁機向長途和有線電纜滲透,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公司規模也進一步擴大。
其中,亞特蘭大貝爾公司就在一系列并購之后,形成了現在大名鼎鼎的威瑞森公司(Verizon)。
而SBC公司,最終完成了對AT&T的收購(160億美元)。
SBC收購了AT&T之后,繼續保留了AT&T的名字,放棄了自己的原名SBC。
兼并完成之后,新AT&T(之前的SBC)并沒有停止收購的腳步。
2006年,它完成對南方貝爾并購,耗資860億美元。這次并購,讓AT&T得到了Cingular公司(當時美國最大的無線運營商,大股東是SBC和南方貝爾),意義重大。
在不斷的并購之下,新AT&T逐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之一, 美國最大的寬帶、無線、本地接入和企業服務提供商。而美國電信市場,也形成了三寡頭格局:AT&T、Verizon穩居行業前兩位,Sprint緊隨其后。
此后的AT&T,繼續向無線運營商和內容服務商的方向發展,進行過多次收購: 2015年,AT&T以67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最大的衛星電視運營商DirecTV。2 018年,AT&T又以8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第三大無線電視、影視制作及娛樂公司時代華納,震驚全球。
如今,AT&T依然是美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總部位于達拉斯,擁有員工247800人。
2020年,AT&T的業績表現并不盡如人意。他們的全年營收為1718億美元,凈虧損54億美元。世界500強的排名倒是上升了幾位,從2019年的第25名,變成了2020年的第22名。
圖片來自《財富》雜志
百年AT&T,漫漫前路充滿坎坷。在激烈而又殘酷的競爭下,它究竟能不能續寫自己的百年傳奇?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鮮棗課堂”(ID:xzclasscom),作者:小棗君,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