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市公司也成為「韭菜」
今年 8 月,一部描繪建筑行業的電視劇《理想之城》開播,劇中孫儷飾演的造價師苦口婆心地教育建筑公司老板,要學會提高資金使用率,例如過年前公司賬上有 3000 多萬現金,如果買個短期理財,年后再拋掉,過個年就能有幾萬塊收入,夠公司買十年衛生紙了。
不得不說,編劇對現實生活的體察還是少了點,「錢生錢」的做法,早在十幾年前就被上市公司們用得淋漓盡致,到了現在,這些往事拿出來足以拼湊一部令人瞠目結舌的《上市公司奇聞錄》。
舉個最近的例子,10 月 27 日,云南白藥發布三季報,公布其炒股浮虧 15 億元,網民議論紛紛,一些投資者破口大罵管理者不務正業。第二天,云南白藥便回應稱,會逐步優化結構和推出證券投資。熱鬧過后,很少有人注意到,云南白藥 2020 年炒股還賺了 23 億,和今年的虧損沖抵之后,仍有 8 億元落袋為安。
是不務正業,還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翻看上市公司們這些年集思廣益貢獻的炒股大法,很難不感嘆一句:無數人智商的巔峰和低谷,都在「錢」這個字上了。
01
上市公司炒股, 2007 年是一個重要節點。
資深股民們應該都記得, 2007 年是一個難得的大牛市,上證綜指累計上漲 416.3% ,券商、地產和有色金屬板塊漲幅最大,中信證券全年上漲 2123.7% ,江西銅業上漲 1346% ,萬科A也漲了 747.6% 。哪怕一個投資者不看任何公司的信息,只買與上證綜指相關的指數基金,也會大賺特賺。
這一年 8 月 9 日,滬深兩市總市值達到 21.15 萬億元,超過 2006 年中國 GDP 總量,資產證券化率首次突破 100% ,專家認為這是中國證券市場從量變到質變的重要標志。
其實早在專家們下斷言之前,上市公司們已經按捺不住親自下場炒股的心。
據 Wind 數據顯示, 2005-2006 年,全國 1400 多家上市公司里,有 500 多家在 A 股、B 股和三板市場進行證券投資。和普通投資者一樣,上市公司們炒起股來,也喜歡試一試全憑運氣的「打新」。自 2006 年 5 月恢復新股發行后,各大上市公司參與打新的熱情高漲,絕大多數新股網下配售的公告中都能發現上市公司的名字,直到次年 3 月,證監會出臺「禁止利用募集資金參與打新」的禁令,上市公司的打新勢頭才有所減緩。
2007 年火熱的股市
然而,打新只是炒股的一道開胃菜,真正的大餐,還得是在股市上低吸高拋的搏殺。
進入 2008 年,國內金融風向迅速轉冷。4 月底,已經披露一季度報告的 620 家上市公司中,有 118 家交出了炒股成績單,其中只有不到 20 家賺了錢,其余都虧了,其中佛山照明、三一重工虧得直接宣布,要退出二級市場投資。但愿意淺嘗輒止的上市公司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公司看慣了 2007 年的大牛市,仍然沉默地潛藏在股市中,掏出錢袋子「搏一搏」。
有的上市公司比較心急,喜歡炒短線。例如浙江陽光,和佛山照明一樣,這也是一家以生產燈泡起家的企業,2009 年全年交易的股票數量上百只,除去節假日休市,基本上每天都買賣,股票類型涵蓋A股所有行業。廣撒網,多撈魚,這一年浙江陽光投資收益達到 749 萬元。一通操作增加了資本收益,卻沒有讓市場更青睞浙江陽光。盡管 2000 年就已上市,但直到現在,浙江陽光自己的股價仍在 4 元上下。
有的公司擅長與規則共舞。例如雅戈爾,一家主業做男裝的公司,僅 2009年一年,就通過定向增發,參與了 9 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到了 2015 年,雅戈爾持股市值高達 50 億元,數量多達 37 支。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個月,雅戈爾發布了 2021 年第三季度財報,公司總營收為 100.4 億元,同比增長 11.68% ,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房地產項目集中交付。雅戈爾到底是炒股、賣房還是做男裝的?對于投資者的疑惑,雅戈爾坦然回答:「有賺錢的機會就會去做。」
還有的公司,不僅扎根主業,還憑借對行業的了解在股市掘金。海螺水泥,安徽省最大的企業,全球水泥行業的領頭羊。除了在主業上發力,海螺水泥還投入重金,購買了許多同行的股票,比如有「南海螺,北冀東」之稱的冀東水泥。最了解你的是你的對手,這句話用來炒股,造就了海螺水泥的多年投資佳績。
網上有句戲言,「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比人與猴子之間的差距還大。」這句話拿來形容沉迷炒股的上市公司們,也很合適。
02
在熱衷炒股的上市公司中,曾有兩大「股神」極具代表性,其一是蘭州黃河,其二是上海萊士。
2014 年,蘭州黃河被許多媒體評為「 2014 年最牛炒股公司」,一句「上市公司炒股哪家強,蘭州黃河錢包鼓囊囊」的順口溜在股民中間流傳。彼時,已經很少有人再提起它曾經的另一個稱號:「西北啤酒王」。
1985 年,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鄭家莊的黃河岸邊,誕生了一家啤酒廠,黃河啤酒。僅用 5 年時間,黃河啤酒就迅速占領了甘肅乃至整個西北市場。1999 年,黃河啤酒在深交所上市,股票簡稱「蘭州黃河」。在國產啤酒最好的年代里,黃河啤酒作為「西北啤酒王」,與「西南啤酒王」重慶啤酒遙遙相望,另一邊的青島啤酒、燕京啤酒也各有各的風味。
2001 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許多產業對外資打開了投資大門,國產啤酒迎來嘉士伯、百威兩大國際品牌的挑戰。蘭州黃河審時度勢, 2004 年與嘉士伯合作,成立合資公司,試圖利用國際品牌的技術和優勢,抓住原有的西北大本營。然而,蘭州黃河作為一個地域性極強的品牌,長期局限在甘肅、青海兩地, 2008 年業績達到頂峰后就再難突破。為了財報好看, 2010 年,主業遭遇瓶頸的蘭州黃河開始炒股,由此形成了「公司盈虧全看股市」的神奇現象。
2010 年,蘭州黃河炒股元年,主業凈利潤為 1572.7 萬元,炒股卻賺 1.08 億。2011 年,啤酒賣得不好,股市行情也不好,主業虧損 96.99 萬,炒股也虧了 2305.96 萬。被封為「股神」的 2014 年,蘭州黃河手握眾多大藍籌股,狂賺 7063.17 萬元,是主業凈利潤 2077.69 萬元的 339.95% 。2019 年,蘭州黃河主業虧損 875.07 萬元,全靠投資收益 3016.34 萬元抹平虧損,保持財報盈利為正。
如今黃河啤酒的官網上,仍有這么一句話
從曾經的「西北啤酒王」,到如今重度依賴股市的「股神」,蘭州黃河的改變背后是國產啤酒的全線后退,也是這個老牌企業艱難求生的無奈之選。
上海萊士的情況,與蘭州黃河大有不同。
說其它企業「賣血求生」是同情,但這么說上海萊士,卻是一語道破它的主業:血液制品交易。
上海萊士成立于 1988 年, 2008 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雖然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血液制品企業之一,也是同行中最早進入國外市場的企業之一,但因為業務受監管較嚴,主營業務始終無法快速增長。為了打破困局,2013 年,上海萊士改變經營戰略,積極擴大規模,收購同類企業,擴大市場份額,并在 2014 年開始炒股。
2015 年,上海萊士用 10 億元炒股,獲利 8.74 億元,占公司凈利潤的 59.1% 。2016 年,上海萊士再次加碼,把投資額度提升到 40 億元,獲利 8.28 億元,占公司凈利潤的 50.22% 。因為公司財報與同行類比,非常亮眼,上海萊士也被許多股民稱為上市公司里的「股神」。
但和蘭州黃河不得不戴上的「股神」帽子不同,上海萊士對這頂帽子態度曖昧。
2018 年,因為血液制品市場不景氣,上海萊士主業虧損 4 億元,沒想到同樣是這一年,炒股又讓上海萊士虧了 11 億元,總計虧損 15 億元的凈利潤,讓深交所在財報公布當晚就發了問詢函。面對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的質問,上海萊士順勢宣布放棄炒股,不再參與新的二級市場投資。
等到上海萊士發布 2019 年報,凈利潤果然扭虧為盈,有研究機構直接指出:「公司逐步退出風險投資,同比減少投資損失約 19.61 億元,對業績的影響較大。」這話說得直白,對于上海萊士這種前景光明的行業龍頭來說,堅持主業,比虛頭巴腦的「股神」稱號更能贏得市場的青睞。
03
不管是「股神」,還是同樣被割的「韭菜」,都躲不開這個問題:上市公司應不應該炒股?
支持的人很容易找到理由,把閑置資金用起來,為公司和股東創造更高的收益,否則閑置大量的資金就是一種資源浪費。這也是大多數炒股的上市公司對外宣稱的理由——錢生錢,在公司主業之外增加利潤來源。
但是,除了券商這樣專業從事證券投資的公司,還有幾家公司敢擔保自己炒股和做主業一樣專業?
上市公司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不斷盈利,對內向公司員工負責,對外向股東負責。當上市公司自己的股份還在被股民們買賣的時候,再去炒股,無疑是增加財報的不穩定,把公司營收和炒股得失的雙重風險傳遞給股東。對于心中有把尺子的上市公司管理者來說,主業是根基,炒股獲益,是錦上添花,虧損了也能控制,但對一些「賭徒心理」極強的管理者來說,炒股的盈虧直接決定了公司盈虧。
而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大多數股民無從了解自己購買的公司管理者到底是哪一種風格,買到前一種,也許你可以陪伴一個好公司慢慢成長,買到后一種,恭喜,你只是換了個地方,買了一堆不知道基金經理的基金組合。
從 2007 年到現在,上市公司炒股的規模越發龐大, 2020 年已經達到 1.44 萬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但與這種龐大的投資規模不匹配的是,上市公司炒股時由誰決策、如何決策、誰來為結果負責仍不明確。有研究表明,當上市公司本身的股價上漲時,上市公司就愿意花更多的錢去炒股,也就是說,上市公司和個人投資者一樣,都深受投資者情緒的影響,容易盲目跟風——而這本該是成熟的管理者要盡力避免的。
投資還是投機,一字之差,造成了上市公司千奇百怪的炒股群像,或為求生,或為謀利。但不管炒股的理由是什么,都不可否認現金流是一個公司的血液,花在金融市場的多了,用來發展主業的就少了。虛擬經濟本該為實體經濟輸血,一旦反過來,在任何行業談「長期主義」都將成為空話。
當上市公司也迫不及待地成為「韭菜」,那只能說明,廣大的股民朋友又要學習新一輪「韭菜的自我修養」了。
資料來源:
[1]韓燕,崔鑫,郭艷:中國上市公司股票投資的動機研究,管理科學
[2]朱文健: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證券投資內部影響因素,廣西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王偉:中國上市公司證券投機:行為動機與經濟后果,西南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4]孫曉東: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效果與對策分析,財政金融
[5]吳戰篪,李素銀:管理者自利與短視行為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證券投資的角度,經濟經緯
[6]雷倩華,柳建華,龔武明:機構投資者持股與流動性成本——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金融研究
[7]蒲江雪:基于過度自信視角的證券投資效果分析——以上海萊士為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圖片來自網絡
封面圖| 《理想之城》劇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ID:fengluntalk),作者:馮侖風馬牛,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