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EDG逆襲奪冠刷屏,“破圈”后最大贏家會是“電競之都”上海?

    騎士歸來,新王加冕。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決:中國的Edward Gaming(EDG)作為一支從未進過四強的戰隊,四年后再度闖入世界賽,一路總決賽之路跌宕起伏,曾在LPL夏季季后賽被打入敗者組,受益于雙敗賽制,在后續賽程中一穿三最終獲得LPL夏季賽冠軍得以晉級。八強賽對陣RNG時直到第五局才取勝,四強賽對陣GEN同樣是3-2逆轉,在各方面預測中不被看好。而對手——韓國的Damwon KIA. Gaming(DK)為衛冕冠軍,在小組賽、八強賽保持著“不敗金身”,被視為奪冠最大熱門。

    總決賽之夜為BO5賽制,DK連勝兩局,率先拿到賽點,1:2的劣勢下,國內直播間氣氛一片凝重。EDG頂住壓力獲得關鍵的第四局勝利,并在第五局推倒對方水晶,這也被稱為“LPL史上最有含金量的冠軍”

    這場堪比“中國隊拿下世界杯”的勝利,也刷爆了社交媒體:從朋友圈,微博到抖音,“我們是冠軍”刷屏。僅在bilibili平臺,S11總決賽的直播便吸引了3.5億人氣,“8億買3年LOL獨播版權”之舉不可謂不值。凌晨微博狂攬20個熱搜,熱搜第一“EDG奪冠”持續顯示為“爆”,閱讀量破26億,多個大學宿舍樓以“喊樓”“掛出旗幟”祝賀EDG奪冠,網友立下了各式各樣的奪冠Flag,眾多商家發起一波又一波蹭熱度“免單”營銷。EDG本身粉絲基礎龐大,再加上生死逆襲劇本帶來的“路人粉”,舉國沸騰背后,誰是幕后推手?LPL和中國電競又贏來了怎樣的勝利?

    職業化推動電競破圈,LPL和中國電競大獲全勝

    “世界真的不一樣了。我上大學的時候,sky再牛逼也僅限各個男生寢室和走廊,男生們鬧出的最大動靜是為了看世界杯整棟樓起哄逼宿管供電,直播比賽最大的動靜是08奧運會中國男籃。現在感覺電子競技要取代乒乓球成為群眾基礎最好的運動了。”某85后博士在朋友圈寫道。

    在這場狂歡中,不少人的直觀感受是:電競再也不是屬于小眾圈層的愛好,而是日漸大眾化的“社交貨幣”,即便平時不玩英雄聯盟的人,不發一句“祝賀EDG”便儼然已落后于時代。相比18年IG在S8奪冠,19年Fpx在S9奪冠,這一次的輿論聲勢可謂鋪天蓋地,更為浩大。追究電競出圈的原因,固然與社交媒體、長短視頻平臺的深度傳播覆蓋不無關系,同時也離不開中國電競產業職業化、商業化進程的加速。

    迎來第三座冠軍獎杯,再次向世界證明了LPL(中國大陸最高級別的英雄聯盟職業聯賽,大陸賽區通往S賽的唯一渠道)“第一賽區”的地位。2013年,iG、OMG、WE等八支隊伍獲得第一屆簡稱LPL的參賽資格。從第二屆S賽(全球英雄聯盟總決賽)起,LPL開始參賽。S3-S7早期五年時間里,LPL長期被韓國LCK賽區戰隊所壓制,后者曾經創造“五連冠”。LPL曾試圖引入韓國一線選手等外援,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團隊溝通不暢等問題。

    2017年,LPL迎來了影響深遠的一次改革,重大舉措包括取消降級,建設全新的主客場制,收益共享,以及全新的薪酬體系等,一系列動作仿效了傳統體育賽事NBA的制度,直指聯盟化,華碩ROG、滔搏運動、B站、FunPlus趣加互娛等加入席位名單,多個主場城市開啟了地域化電競時代,吸引更多粉絲線下觀賽,提升賽事商業價值。其后的幾年內,戰隊逐步擴充,LPL進入加速職業化、商業化的良性循環,形成日漸成熟的電競生態,才有了此后的榮譽加身,使得電競影響力不斷深入。

    2018年被視為電競爆發之年,在當年度的S8世界賽上,IG戰隊拿下了LPL賽區的第一座S賽冠軍獎杯。同一年還發生了許多大事件:電競入選亞運會成為表演項目,上海宣布打造“電競之都”,產業紅利爆發。在S9世界賽上,FPX戰隊再次為LPL賽區帶回來一座S賽冠軍獎杯。

    事實上,近幾年來“電競+文娛”的融合,也在推動著電競進一步破圈,擴大路人盤。從影視劇、綜藝、紀錄片,到音樂、虛擬女團、動漫、網文、電影,英雄聯盟等IP正煥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越來越多的劇熱衷于將主角設定為電競選手,或是加入電競元素。以2020年新上線的電競衍生劇《穿越火線》為例,截至2021年4月在豆瓣平臺有接近13萬人打分,評分高達8.1分。去年,繼《穿越火線》后,耀客傳媒官宣與騰競體育合作,以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為主要內容,推出一部全新的電競題材電視劇。

    此次EDG連克兩大韓國強隊,一掃昔日的“恐韓”情緒,來之不易的登頂,將進一步打破電競和傳統體育之間的壁壘,為電競正名,推動中國電競產業迎來更好的未來發展。

    地產“合生系”成贏家,上海打造“電競之都”

    “選手一人一套房宣言”,令圍觀者將目光投向了EDG背后的資本推手——地產界“航母”合生創展集團創始人、原董事會主席朱孟依的長子朱一航,他本人商業版圖包括名下的20家公司,胡潤財富榜顯示,其家族財富超過700億元,1998年,合生創展實現港交所上市。

    朱一航為超競互娛集團董事長兼EDG創始人,借超競互娛布局了電競教育、電競主題產業園、文創IP等多個板塊。2017年,超競互娛與騰訊電競達成戰略合作,宣布在全國打造不少于10個泛娛樂電競產業園。

    “北美電競靠籃球,歐洲靠足球,韓國靠電信,中國靠富二代”這一“電競定律”再次得到驗證。如同此前王思聰的IG,秦奮的KING,張康陽的SN,并試圖與自家生意打通,如朱一航便是依托于自身地產背景,打造“電競+地產”的商業模式。另外,周杰倫、余文樂等明星也多有入局。

    電競想象空間巨大,同時也是一門極度燒錢的生意,非雄厚資本不能支撐,如DK戰隊的老板便是韓國起亞汽車。大部分俱樂部都處于虧損狀態,TOP級選手動輒年薪千萬,電競俱樂部收入主要來源于贊助商,以及賽事版權分成、選手代言和直播、周邊產品、門票收入等。例如EDG擁有企鵝電競、紅牛、英特爾、美孚、TCL、合創汽車等10家贊助商。

    這批年輕的中國資本家們是中國電競的第一批“開路人”,從耗費巨資挖掘人才,推動選手收入穩定化并逐年遞增,到建立起專業組織聯盟,推進俱樂部注冊、管理、轉會、賽事監督,并圍繞著電競展開直播、硬件、電商、文娛、教育培訓等周邊產業探索,“富二代”們初步推動著中國電競體系成形和建立。2017年后,B站、趣加互娛等更多企業和平臺入局,接棒“富二代”,為中國電競帶來了更多的企業化規范化可能,減少運營風險和不確定性。

    富二代紛紛逐夢電競圈,既與自身興趣愛好有關,同時也瞄準了頂級戰隊背后的流量價值、商業價值可能性。《2021中國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電競用戶預計達到4.25億,同時,2021年全球電競賽事營收規模將達到10.84億美元,中國憑借3.6億美元的預計收入將成為全球賽事收入最高的電競市場。

    據superdata統計,拳頭公司MOBA游戲《英雄聯盟》2020年累計收入達到17.5億美元,是所有非移動端免費游戲收入榜第一,同時位列2020年度免費游戲收入榜第六位。拳頭游戲官方公布了《英雄聯盟》宇宙系列產品月活玩家已達到1.8億。

    Dota2 Ti賽與英雄聯盟S賽并列于電競領域的金字塔尖,后者玩家基數、觀眾數遠高于前者。以國內頂級職業聯賽LPL為例,2020年職業賽事直播觀賽人次超過218億,賽事內容觀看量超過1000億。以本次S11賽季來看,獎金池總額高達222.5萬美金。作為冠軍得主的EDG可拿到總金額的22%,也就是48.95萬美元,此外,冠軍將獲得皮膚銷售分成。拋開這些直接獲益,世界級榮譽令EDG商業價值和流量價值翻番,更多贊助品牌將一擁而入,另外,選手個人IP也將得到強化。對標韓國“大魔王”Faker等明星選手,或許,下一個偶像級明星選手也很快將在國內誕生。

    除了朱一航和“合生系”之外,一直致力于打造“電競之都”的上海或成為最大贏家,城市名片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帶動旅游業、吸引相關投資。2018年起,國內前20電競俱樂部,即有超過半數選擇落戶上海。當前,上海聚集了全國80%以上的電競公司、俱樂部和明星資源,每年有近一半的電競賽事在上海舉辦。IG、FPX、EDG這三支“冠軍戰隊”均位于上海。年初,“上海國際新文創電競中心”在上海“文創50條”指導下成立,建成后這將是全球電競產業單一投資最大的項目之一,電競館、國際賽場、電競主題酒店等設施一應俱全。屆時EDG電競俱樂部的新基地也將在此落地,并將此地發展成為自己未來的上海主場。

    從最初的“網吧游擊”野蠻生長到基建加速,走上同類體育賽事的職業化道路,出擊世界級總決賽,中國電競終于站上了新的巔峰。然而,電競極為考驗反應速度、手眼協調、精神狀態等,因此選手職業生命往往只有18-23歲這短暫的幾年。

    高光之后,于英雄聯盟本身,還需思考如何延長IP生命周期,避免IP老化。于各個俱樂部和城市,需要思考的則是如何持續強化人才培養,推動電競俱樂部們持續增強商業變現造血能力,而不僅僅是憑借著熱愛“燒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獨角獸”(ID:yuledujiaoshou),作者:Mia,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