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欠薪被員工“送上”熱搜,言幾又的“情懷”碎了一地
很多文藝青年都在心中向往著詩和遠方,因此也會將夢想中的未來,寄托在有著“小資”生活象征的書店、咖啡館、以及一些高端空間。
與此同時,以現代時尚生活為標配的網紅書店也盛極一時。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大型賣場,言幾又書店就是這樣一種存在。據觀察,言幾又很少賣書,書店里卻人滿為患。
不過,近日多名曾經或正在言幾又書店的網友發帖爆料,稱言幾又公司拖欠工資、半年未繳社保等。自此,一直有著光線靚麗標簽的網紅書店,也被撕下了遮羞布。
經營不善、瀕臨困境等正在成為其新的網絡“標簽”。甚至有媒體報道,其位于廣州的門店因“內部調整”而暫停營業。種種跡象表明,這家在北京、上海、成都都有連鎖店的網紅品牌,正在步入困境。
那么,曾經一度有著高雅情懷的言幾又,為何會淪落到棄員工薪資福利不顧,門店關閉的地步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言幾又欠薪問題牽扯出的經營問題,也恐怕并非空穴來風。
欠薪折射出“網紅書店”的困境
據了解,言幾又一般出沒在大型商場,尤其是一些享有“減免房租”政策的新建購物中心。鑒于商場巨大的人流量,言幾又也享受了十足的流量紅利。
誠然,言幾又從文化產業切入,以看書為由頭,借助商場引流、書店周邊的咖啡、文創產品等變現的新穎模式,也受到了資本的熱捧,甚至也是其進駐地區政府的重點補貼與扶持對象。
不過,言幾又欠薪的背后,是其經營模式的弊病,被再一次無情的暴露。據觀察,導致其陷入困境,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2020年的一場疫情,對線下流量的沖擊可謂前所未有。而且,疫情帶來的影響至今尚未過去,而拋開2020年疫情最為嚴重時帶來的重創,其帶來的“后遺癥”依然存在。
作為實業之一,言幾又可謂沒有趕上時代大勢,甚至在逆風而行。因此,其走向衰落似乎在其選擇線下模式時,即已注定。
其次,過去言幾又吃盡了租金減免政策的紅利,但是數年過去,減免政策不可持續,因此也對其盈利能力提出了挑戰。當減免政策不再,其日常營收如何支撐其運營成本,才能避免入不敷出,恐怕是擺在言幾又面前的一道難題。
而導致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或許是其模式問題。眾所周知,書店原本是為了大家看書、買書而存在,奈何言幾又卻成了資本的傀儡,甚至演變為一種“空手套白狼”的資本運作模式。歸根結底,言幾又做的甚至是一種流量倒賣的生意。
正如網友經常吐槽,言幾又是掛羊頭賣狗肉。以言幾又凱德天府店為例。它雖然位置優越,客流量很大,但是書店里的簡餐和咖啡也受歡迎,不過書店卻對賣書,似乎沒有任何興趣。這通過其書店空間的裝修布局就可以對其誠意窺見一斑。
甚至有網友吐槽,這哪里是什么書店,不過是一個“文藝青年”凡爾賽的“秀場”。據了解,有的門店里,最有特色的是一面假書墻,雖然拍照效果很好,卻完全是一個擺設。
例如,很多書架上的書,顧客根本看不清書脊,因此甚至只能掃一眼,拿下來看一眼的可能性都很低。而言幾又書店中的圖書,也幾乎成為了擺設和布景,儼然成了網紅打卡圣地。
與此同時,這樣的書店,在圖書的陳列上也非常的雜亂無章,很難滿足用戶的選書體驗。由此,也導致了其盈利模式,只能是靠周邊咖啡、文創產品的消費帶來受益。
但是,一旦言幾又進駐的商場開始收租,其經營成本也直線上升,如何讓營收及利潤保持穩定增長,也是其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
再次,為了吸引資本,言幾又不得不在自身經營尚且根基不穩的情況下,擴張更多門店。因為言幾又倘若不再一路狂奔,也難以繼續向資本講一個自圓其說的故事,也將加劇其財務危機的爆發。
「于見專欄」注意到,開啟“交租”模式后,言幾又已經充滿焦慮。一方面,言幾又不斷收縮門店數量壓縮運營成本,另一方面,言幾又從內部員工“開刀”,從延遲發薪與交社保上節衣縮食。
據多家媒體報道,早在2020年,成都、寧波等地的言幾又關門歇業。最近,上海企業天地、北京王府井門店也宣稱“內部調整”,廣州K11的黑金旗艦店則直接閉店。盡管閉店的說辭花樣百出,但是種種跡象表明,一直以“品味”、“情懷”自居的言幾又節操掃地,風光不再。
內憂外患接踵而至,“言幾又”的信用危機
員工無奈的對外揭底,無疑是言幾又的又一次信用危機。值得一提的是,言幾又應對危機的公關方式,在令其員工表示寒心的同時,也加劇了供應商追債的節奏。
要知道,除了其欠薪被媒體相繼曝光,有違雇主誠信的事件外,其關聯公司也多次因拖欠供應商貨款,而陷入信用危機。
例如,有供應商曾在社交媒體公開表示,“和言幾又合作了4年,被拖欠貨款3年”。而在該微博留言區,被拖欠的供應商也為數不少。
據企查查顯示,從2019年起言幾又就與外界充滿糾紛,起訴它的公司包括裝飾、照明、機電、家具、食品、物業等各種供應商,涉案的數百萬存款被凍結。可以說,在言幾又表面光鮮的面具下,實則充滿了內憂外患。與此同時,有信息顯示,該公司及多家子公司都存在被執行人或失信被執行人、限制消費令等信息。
除此以外,相比言幾又2019年年初拋出的豪言壯語,號稱當年開店100家,如今只剩下凄凄慘慘的50多家門店,卻顯得有些“打臉”的意味。
此前,言幾又甚至高舉高打抒發了其創業情懷,并大肆推廣其公關文章《突破邊界的言幾又》,其中的數據,讓業內人士有些瞠目結舌。文中提及,言幾又2018年進店客人近2000萬人次,2019年將實現盈虧平衡。但是據業內人士跟蹤踩點表示,在成都凱德天府店收銀臺,長達2小時卻發現無人賣書,因此,其如何實現大規模營收,還需要打一個問號,其對外宣稱當年即實現單店盈利的想法,注定是黃粱一夢。
然而澎湃新聞的記者在言幾又成都凱德天府店收銀臺觀察2小時,卻發現沒有一個人為書買單。這讓言幾又對外聲稱的單店實現盈利的“書業奇跡”顯得站不住腳。
因此,逐漸在員工、投資者、合作伙伴那里喪失信任的言幾又,未來之路注定會越來越難走。
融資盛況之下,其實難副
如前文所述,言幾又前幾年充分享受了商場免租的紅利,而且有資本插上雙翼,所以才得以快速擴張。據了解,其先后獲得四輪融資,并拿了2.4億多人民幣的投資。不過,到了2019年,言幾又一切的幸運似乎戛然而止,隨著其融資信息沒有翻新,各種拖欠貨款的負面消息也接踵而至。
這一方面說明,其在資本市場已經丟掉信任,因此也鮮有資本再度加持。另一方面,它因為一直缺少現金流來源,而無法進行自我輸血,盈利能力亟待證明自己。
很顯然,隨著疫情的來襲,資本的寒冬在實體行業表現得更為明顯。而地產低潮的發展曲線,也給網紅書店帶來了致命一擊。過去的各種減免政策,也不復存在。而同行業的競爭者,也讓整個行業陷入內卷,僅靠營銷噱頭立足的書店,顯然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生持久的吸引力、爆發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言幾又自然首當其沖,險些成為這股洪流中的“炮灰”。
據了解,同樣定位的書店不計其數。以西西弗為例,2021年,西西弗僅在上半年就開出了15家門店,全年新開店數量預計將超過40家。而今年開出多家門店并由地方走向全國的覔書店、幾何書店等似乎都已跑通商業模式,即使不靠資本輸血,也能自給自足。
要知道,這兩家企業都背景深厚,實力不容小覷。覔書店背靠深圳市規模最大的民營書城,而幾何書店創始人林耕旗下則有商貿、建筑裝飾、批發等各種產業,書店只是其產業布局之一。
因此,言幾又雖然有著在這個行業干翻天地的豪情,也有著帶領文化青年走向詩和遠方的情懷。只可惜,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其并沒有向投資者證明其商業價值,因此也慘遭拋棄。
結語
過去的言幾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文藝青年對輕松舒適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其創業初衷想必也是充滿了情懷與故事。只是如今,言幾又相繼喪失其發展的根基,因為各種信任問題,名聲掃地。現在又因為欠薪事件,被員工送上“熱搜”。
不得不說,這是一場言幾又難以解決的信任危機。而喪失多方信任的言幾又,其未來之路,恐怕也將是漫長的黑夜,何時迎來黎明,尚不得而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于見專欄”(ID:yujianzhuanlan),編輯:于斌,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