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鵝廠送出退休福利大禮包,打工人:先熬過35歲這關再說

    「核心提示」

    從今年開始,一向“內卷”的互聯網大廠,突然調轉了風向,展示出“人文關懷”的一面,不但取消了996、大小周,還員工周末自由,還給員工提供了股票、漲薪等福利。騰訊最新推出的“員工退休方案”,甚至引發了人們的聯想,互聯網大廠已經開始養老了?

    2021年堪稱“互聯網反內卷元年”,擺脫了996、大小周的互聯網打工人,養老問題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繼“全面雙休,每周三為健康日強制6點前下班”“提供員工購房無息貸款90萬”“應屆生4000元房補”后,騰訊今天又推出了“員工退休方案”。

    11月5日,騰訊宣布升級員工關懷方案,正式推出了員工退休待遇。員工在騰訊就職期間達法定年齡退休時,可同時享受公司為其提供的定制紀念品、長期服務感謝金、退休榮譽金三項福利。其中,長期服務感謝金為6個月固定工資;退休榮譽金提供“服務年限金”和“50%的未解禁股票期權”兩個方案,員工可自由選擇其一。

    騰訊此舉引發了互聯網打工人的激烈討論,有人在脈脈上評論稱:“大廠都還在瘋狂割韭菜,鵝廠直接可以養老了?”

    其實,不只是騰訊,其他大廠今年也紛紛開始“福利內卷”,先有雷軍給員工發股票,京東官宣全員漲薪兩個月;后有字節跳動、快手、美團優選取消大小周,還打工人“周末自由”。

    一時間,互聯網大廠為員工“減負”“謀福利”動作頻頻,難道真的像網友所說要放棄“硬核奮斗模式”,開始養老了嗎?

    互聯網打工人要退休了?

    騰訊升級員工關懷方案的消息一經推出,就登上了熱搜。

    在“騰訊推出員工退休待遇”這條微博話題下,網友展開了一系列討論:

    有網友認為:“騰訊自己才23年,理論上還沒有退休的員工吧。”還有人表示:“不敢想象一群五六十歲的程序員在辦公室里劈里啪啦敲代碼的場面。”

    甚至有人直指問題核心——“先過了35歲這關再談這個。”

    雖然騰訊剛剛升級的退休政策意味著互聯網開始正視退休這個問題,但是網友的討論確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關鍵問題:互聯網員工能熬過“35歲”這道坎兒順利退休嗎?

    據脈脈數據研究院2020年統計的數據,被調研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員工的平均年齡均未超過35歲。

    字節跳動、拼多多、快手三家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分別為27歲、27歲、28歲;老牌BAT中,百度員工平均年齡30歲、阿里巴巴員工平均年齡31歲、騰訊員工平均年齡29歲;新浪、華為員工的平均年齡都是31歲,滴滴出行的員工最為“高齡”,達到了33歲。

    35歲定律是很多人繞不開也逃不掉的緊箍咒,被公司“優化”亦或是自主出局。對于大多數“互聯網人”而言,在35歲之前離開互聯網公司已經成為一種不用言說的默契。

    一位大廠員工對《豹變》打趣道:“我們的法定退休年齡不是35歲嗎?”

    日前,脈脈上一名認證為騰訊員工的用戶發帖稱:“35歲,已準備好退休……1kw的房產+1kw的騰訊股票+300萬的現金……995拼了10多年就是打算把別人一輩子的錢提前賺完。”

    這或許就是大部分打工人在大廠工作的底層邏輯,35歲之前,攢夠了足夠多的錢就從大廠逃離。

    在知乎“如何在互聯網公司干到退休”的問題下,有人回復:“首先這家互聯網公司能活到你退休,其次你能活著退休。”

    比起剛剛畢業走出社會的畢業生,35歲的職場人不但要面臨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路,還要兼顧老人、孩子等家庭問題,所以互聯網公司在招聘時更偏愛年輕人。

    在“騰訊推出員工退休待遇”這條微博話題下,也能看到這樣的評論:“到現在還記得我問學妹為什么從騰訊離職,她說怕活不過25歲。”

    除了身體方面的原因,跳槽頻繁也是互聯網公司少有35歲以上人的另一原因。

    中智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企業員工主動離職率平均為9.7%,其中互聯網行業最高,達到了12.8%。

    而天下網商關于TMT行業員工司齡的數據調查顯示,國內企業員工跳槽頻率平均不超過五年,互聯網公司員工的平均司齡則沒有超過三年。

    當互聯網大廠開始反“內卷”

    近幾年,在互聯網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為了獲得更多的產出,大廠打工人被動“卷”了起來,不止有大小周,還有996、超級大小周等。

    然而,一貫崇尚“狼性”的大廠在今年似乎集體轉變風向,展現出“溫情”一面,開始反“內卷”。

    6月,騰訊旗下的光子工作室試點打響反“996”加班文化“第一槍”,“周三強制6點下班,其他工作日不晚于9點離開辦公室”,打工人瞬間沸騰。

    快手、字節跳動緊隨其后,分別于7月和8月取消大小周。美團旗下的美團優選也從7月17日開始,取消了大小周工作安排。

    11月1日,字節跳動甚至成為了第一家理論上邁向“1075”的大廠,也就是早上10點上班,晚上7點下班,每周工作5天。根據字節跳動最新更新的加班管理規定,工作日晚7點后加班需提交申請,需要有理由經過領導同意,每天最多加班3小時,每月最多36小時。

    除了縮短工作時間,把周末還給打工人外,很多大廠也開始了另一種形式的內卷——“福利內卷”。

    7月6日,小米繼青年工程師激勵計劃獎勵了3904名等優秀工程師后,再次頒布新的股票激勵計劃,向技術專家、新十年創業者計劃首批入選者、中高層管理者等122人,獎勵 1.1965億股小米股票。

    京東高調宣布,自2021年7月1日開始到2023年7月1日,用兩年的時間,將京東集團的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漲至16薪,直接漲上兩個月。此漲薪通知一經發布,瞬間沖上了微博的熱搜第一,網友稱劉強東這是 “直男式漲薪,說漲就漲”。

    不過,股權激勵、漲薪對于普通員工來說稍顯遙遠,取消大小周后,很多大廠員工首先面對的是沒有加班工資后的“降薪”。

    此前,按照字節跳動“大小周”制度的規定,每個月有兩個周日需要上班,會支付雙倍工資。這一制度已經實行了將近9年,員工入職前談薪資的時候,接受的薪水大多是加上了加班費之后的價格。因此,對很多員工來說,取消大小周,相當于每月兩天雙倍工資的周末加班取消,月薪“普降”了四天日薪。

    按照職友集統計的字節跳動平均月薪25100元來計算,一個月少了兩天加班費意味著薪資下降19%

    此外,對于很多互聯網打工人來說,制度上的變化,似乎對自己的工作節奏并沒有那么明顯的影響。

    “晚點財經”采訪了字節跳動的一些員工,他們認為“1075”工作制實行之后,變化并不大。“在抖音、電商、今日頭條等業務部門,幾乎沒什么員工7點下班,他們依舊晚上10點或11點下班”。

    而在一些互聯網公司,即便取消了大小周,加班也依然存在。一位受訪者對《豹變》表示,她所在的公司雖然口頭取消了大小周工作制,其實公司的員工還是在默默執行單休狀態。

    其實 大家更反對的是,無效加班。一位前美團員工告訴《豹變》,對無效加班特別厭惡且拒絕,尤其是領導為了交差堅持要做一些無用功,到了下班時間,領導沒走大家都不敢走。

    在這波大廠反內卷風潮中,只有拼多多還沒有傳出動靜。拼多多的上班時間從早上11點到下午11點,每周工作六天。甚至在五一、十一這些節假日里,員工也會被強制加班。此外,拼多多周末加班工資不加倍,只有單薪。

    996不合法已是事實。8月26日,最高法網站發布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聯合發布超時加班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一宗典型案例中明確:“996”工作制嚴重違反法律關于延長工作時間上限的規定,應認定為無效。

    希望互聯網大廠的反內卷,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合規,也能在行動上得到落實。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豹變”(ID:baobiannews),作者:劉霞,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