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領英接連退出中國,開發者:GitHub?也會受到影響嗎?
繼半個月前微軟宣布關閉領英(即 LinkedIn)在華業務后,本周二,雅虎也宣布了最新消息:自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用戶將無法從中國大陸使用 Yahoo 的產品與服務。
一時之間,許多人將這兩起事件結合在一起,也由此引發了開發人員對 GitHub 的擔憂:GitHub 在中國會受到影響嗎?
“愈發具有挑戰性的環境”
不過半月,為何領英、雅虎接連停止中國業務?細細查看這兩家公司的聲明,或許可以發現問題所在。
領英官方博客:“在中國,我們面臨著愈發具有挑戰性的經營環境和更高的合規要求。鑒于此,我們決定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目前中國本地化版 LinkedIn。”
雅虎官方聲明:“鑒于中國愈發具有挑戰性的商業和法律環境,自 11 月 1 日起中國大陸將無法訪問雅虎的產品與服務。”
可以看出,“愈發具有挑戰性的環境”是領英和雅虎共同提到的原因。雖然二者均未明確指出其背后原因,但結合最近國內政策,不難推測出這或許與 11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有關。
《個人信息保護法》是國內自 2003 年就開始醞釀的一部法案,個人信息保護也是網絡信息時代下廣大人民最為關心的利益問題之一,因此在 2021 年 8 月 20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個人信息保護法》時,可謂是眾望所歸。
舉個例子,針對網絡平臺常見的“大數據殺熟”,《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指出“不得對個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不合理的差別待遇”;針對許多 App 和網站“用戶同意隱私條款才能使用”、“不授權就不能用”等無理行為,《個人信息保護法》也有對應法則“不得以個人不同意處理其個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為由,拒絕提供產品或者服務”。
總體來說,《個人信息保護法》不論是從明確個人信息和敏感個人信息處理規則,還是從嚴懲治違法行為,都有一套明確且完善的處理方案,稱其為個人信息的“安全鎖”也不為過。
與此同時,從前那些通過獲取用戶數據謀利的公司就“遭殃”了,甚至但凡涉及用戶個人信息的公司也需要重新整頓內部機制,以應對如今國內對企業愈發嚴格的個人數據審查,畢竟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六十六條規定,如有情節嚴重的違法行為,將“由省級以上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五千萬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營業額百分之五以下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信息保護法》不僅旨在保護中國公民的個人信息,還要求將數據存儲在國內——這一點適用于任何傳輸中國用戶數據的公司,其中自然包括微軟、雅虎。
一切都有跡可循
雖然《個人信息保護法》引發的國內個人數據嚴格審查可能在領英和雅虎停止中國業務的決定中起到了一定影響,但回顧過去,不難發現一切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
領英
早在今年 3 月初,領英就關閉了中國境內注冊新賬號的功能,近幾個月更是陸續關閉了寫過中國相關內容的學者、研究人員、編輯等人的領英賬號。
此外,盡管微軟關閉了領英的在華業務,但并不代表它就此放棄中國市場:
“雖然我們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在中國取消 LinkedIn 的本地化版本,但我們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 InJobs —— 一款針對中國的全新獨立工作應用,以此幫助中國專業人士在中國找到工作或者幫助中國公司找到優質候選人。”
不過領英補充道,InJobs 將不包含社交和分享帖子或文章的功能。
雅虎
相較于領英,雅虎顯露得更早。2013 年雅虎關停了中國的新聞和郵件服務,到了 2015 年更是直接關閉了北京的研發中心,還裁員了數百人。
因此,此次雅虎宣布停止中國大陸的產品與服務更像是一種道別,因為本身雅虎在中國只僅存一些少數的在線服務了。
下一個會是 GitHub 嗎?
盡管如此,但近期領英和雅虎相繼退出中國的舉動還是令部分人感到擔憂:是否還會有更多的外資平臺退出中國?與領英一樣同屬微軟的 GitHub 會不會也因此收到影響?畢竟,它有過“前科”。
大多數開發者想必對兩年前GitHub 封鎖伊朗開發者賬號的事件還有印象——當時美國對包括伊朗在內的多個國家實施制裁,導致已被微軟收購的 GitHub 也必須像其他美國企業一樣遵從美國法律。一時之間,“開源無國界”的說法備受質疑。
所幸,在前任 GitHub CEO Nat Friedman 的帶領下,GitHub 還是努力實現了代碼托管平臺的中立性:今年 1 月 5 日,Nat Friedman 在官方博客上表示,GitHub 已向伊朗開發者重新開放,真正實現了“無論開發人員身在何處,所有開發人員都可以自由使用 GitHub”的承諾。因此在許多開發者眼里,Nat Friedman 在 GitHub 的存在幾乎是個定心丸——他讓我們相信,開源無國界是真實存在的。
然而,適逢昨日 GitHub CEO 換帥,Nat Friedman 將接力棒交給了 GitHub 首席產品官 Thomas Dohmke,再結合近期領英和雅虎接連退出中國退出,開發者們又開始有些擔憂了——Thomas Dohmke 能像 Nat Friedman 一樣維持 GitHub 的中立性嗎?
對于這點,我們或許可以從Thomas Dohmke 在 2019中國開源年會 (COSCon’19) 與 CSDN 創始人蔣濤的對話中找到答案——沒錯,這位 GitHub 新任 CEO 曾到過中國。彼時,他就曾明確表示:“中國的開源開發者跟世界頂級的開源項目開發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要永遠對參與的項目保持激情,與世界其他開發者保持緊密協作。我們之間最大的障礙應該只是時區和語言。”
此外,據 GitHub 2020年度報告統計,其 5600 萬貢獻者中近 10% 來自于中國,GitHub 全球產品技術生態總經理 Michael Francisco 也曾表示“中國在 GitHub 的開發者數量增長迅速,目前僅次于美國,數量位居第二”,GitHub 上還有眾多中國開發者貢獻的優質開源項目:Vue.js、Apache SkyWalking、Apache Kylin、Apache RocketMQ......
這樣看來,你還擔憂 GitHub 可能會受到影響嗎?
參考鏈接:
https://restofworld.org/2021/github-microsoft-in-china-how-long/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59136937
https://blog.linkedin.com/2021/october/14/china-sunset-of-localized-version-of-linkedin-and-launch-of-new-injobs-app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CSDN”(ID:CSDNnews),作者:鄭麗媛,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