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2021年中國CVC投資并購報告》重磅發布:新舊巨頭迭代,各立潮頭數年

    近年來,關于 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企業風險投資)是否會重塑創投行業生態的討論鋪天蓋地。背靠產業的 CVC 們,看似擁有穩定資金來源和雄厚產業背景,可謂含著金湯匙,手握權柄,被諸多 VC 同行艷羨。

    無論是久負盛名的互聯網三巨頭 BAT,還是在教育行業攻城略地的雙雄新東方與好未來,或是華為新設立的哈勃投資,都是 CVC 圈內的代表性機構。甚至中國 300余只獨角獸中過半拿過 BAT 的投資,隨著 CVC 整體影響力逐漸增強甚至開始占據行業主導,沒有人能夠再忽視這只房間里的大象。

    研究發現,行業內技術變化率越高、競爭強度越高,公司風險投資活動越活躍;因此高科技行業有更大的訴求做 CVC。而行業知識專有化程度越弱,公司驅動 CVC 的動力越強。此外,CVC 受整個風險投資環境的影響,且其行為和決策會參考甚至模仿獨立風險投資,當投資環境發生變化時,CVC 整體數量與 VC 的數量呈現相似的波動水平。

    近日,新經濟創投數據服務商 IT 桔子正式發布《2021 年中國 CVC 投資并購報告》。本報告基于 IT 桔子數據,對我國 CVC 的發展與分布、對外投資并購做數據統計分析,并重點解讀數家活躍的 CVC 運作模式。

    以下為報告精選內容,關注 IT 桔子公眾號,后臺回復「中國CVC報告」可獲取完整版報告 PDF。

    首先,明確 CVC 與獨立風險投資 IVC 的區別是什么。

    根據 IT 桔子數據,中國 CVC 對外投資最早可追溯到 1998 年——當年,博記軟件聯合了幾家 VC 共同投資設立了一家專注研究管理軟件工程自動化的公司「博科資訊」。之后的 2000 年,剛成立一年的阿里就涉足投資了海爾旗下智慧品牌「海爾智家」;同年,用友幸福投資投出了第一個案子——四川成都一家做理財軟件的公司「財智軟件」。

    彼時,國內的 CVC 投資才剛剛萌芽,在之后的 10 年時間內均處于摸索階段。2011 年后各大互聯網巨頭主業穩定,新的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來臨,在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 CVC 大舉進行股權投資時,中國 CVC 行業才逐步迎來了快速增長期。從 2011 年到現在,參與對外股權投資的中國企業數量增長了近 10 倍。

    IT 桔子將中國所有曾對外進行過股權投資的 CVC 做梳理,并把他們主要分為互聯網和非互聯網企業兩大類進行觀察和分析。

    截止到目前,中國歷史上曾經出手投資或收購的 CVC 機構有 747 家。從各家 CVC 企業的核心業務所在行業來看,他們中有 159 家是互聯網企業,占比 21%,其余的近 80% 屬于非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 CVC 的典型有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小米、字節跳動等,他們的投資表現非常活躍,且在近幾年中持續活躍;非互聯網的 CVC 則涵蓋了金融、醫療、制造業、傳媒、影視、電子通信等各行各業,他們總體對外投資活躍度相對較低,投資頻次時高時低,或有間斷。

    IT 桔子數據顯示,32% 的互聯網企業在成立 10-20 年之間首次對外做股權投資,26% 是在成立 6-10 年間對外投資。在 0-3 和 3-6 年之間出手投資的互聯網 CVC 分別有 18%。

    在另一邊,69% 的非互聯網企業成立 10 年以上才進行對外投資,不過也有 12% 的在成立 3 年內進行過對外投資。

    隨著 CVC 的普及,這幾年不斷有新公司成立不久便嘗試對外投資,而在成立 1 年內就開展投資的典型公司有:互聯網企業阿里、唯品會、商業地產企業世紀金源、傳統企業精工控股、互聯網人創辦的傳統公司長路體育、美妝品牌 PBA 等。

    整體來看,互聯網公司平均成立 8 年后對外投資,進一步細分后發現,2011 年后創立的互聯網公司平均成立 2 年后就開展投資了;而傳統公司平均成立 14 年后開始投資之路。這不難理解,互聯網公司本身比傳統企業更早接觸和接受風險投資,因而做 CVC 也走在了前面。同理,2011 年后國內風險投資業更發達,新的互聯網公司一出生就接觸到了 VC,比老牌互聯網公司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他們成立不久便躍躍欲試對外投資。

    根據 IT 桔子數據統計,CVC 與風投機構活躍度保持著一致的趨勢。2011 年開展 CVC 投資的企業僅有 58 家;2014 年有 207 家,比上年翻了一番;到 2016 年達到歷史峰值,425 家來自各行各業的成熟企業有意愿和實力對外投資,在整個出手的投資方中占比為 12%;此后歷年對外投資的 CVC 逐漸減少,到 2021 年還有對外投資的國內 CVC 機構已滑落到 168 家——這個數字在歷史上曾經出手過的 CVC 機構中占比為 26%,這意味著有 3/4 的 CVC 在今年處于靜默狀態。

    整體來看,國內 CVC 機構在經歷了長達 10 年的萌芽與發展,在創投鼎盛期有過增長,但不及 VC 機構爆發式發展,可見 CVC 仍是風險投資業態的「非主流」。

    具體地來觀察各家大廠對外投資并購布局與活躍度變遷,對企業本身生命力和未來潛力有窺斑見豹的效果——

    我們根據 IT 桔子數據,梳理出從 2011 年到 2021 年歷年最活躍的頭部 CVC 投資方。我們可以直觀地發現有哪些 CVC 投資方是 10 多年以來長盛不衰、一直霸榜的;而哪些企業前期還算活躍,后來卻被「后浪」逐漸甩開了;還有哪些是后來居上的。

    回顧這些曾經活躍在 CVC 榜上的國內互聯網企業對外投資歷史,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CVC 對外投資活躍的期間代表了該企業的輝煌時期。

    我們判斷,未來趨勢的是 CVC 走向分化:內部化運作 or 獨立 VC。CVC 與母公司是唇亡齒寒的關系,其的最大特點是整體戰略和決策依附于母公司。當母公司業務存在危機的情況下,企業風險投資將完全無進行之可能,「覆巢之下,蔫有完卵」。就像這次的教育行業大地震,新東方、好未來這樣的巨頭也在忙不迭地轉型,調整業務使其合規化,因此不可避免地在對外投資上也「大收縮」。

    因此,有越來越多的 CVC 開始走向 VC 化,他們獨立募資基金、獨立地投資項目,更像是 18 歲長大成人的孩子,能夠脫離「父母」的庇護而獨自成長。比如與美團站投攜手而行的美團龍珠、商湯科技發起國香資本,行云集團作為基石 LP 發起天行者資本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IT桔子”(ID:itjuzi521),作者:IT桔子,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