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暴漲250%?吹“元宇宙第一股”的人,非蠢既壞
A股炒概念的魔幻程度,總是能刷新我們的認知。
8月底元宇宙概念在國內剛火的時候,有同事問我怎么看中青寶,當時我愣了一下。前幾年VR火的時候有不少游戲公司有過布局,一線的騰訊網易,二線的游族、完美、三七,還有最近陷入麻煩的掌趣、愷英,不敢說中青寶一定沒有布局,但排不上號是肯定的。
不過畢竟已經兩年不看VR這個賽道,所以還是去百度搜了一下中青寶和他所謂的元宇宙游戲《釀酒大師》,結果把我逗樂了——這不就是個三流模擬經營手游,還套了一堆NFT、云游戲的噱頭。
這種炒作的段位給當年的賈老師、馮老師提鞋都不配,所以當時很篤定地和同事講:“沒兩天就得跌成狗。”
事實證明:錯的是我。
8月底以來,中青寶的股價從8元一路漲到28元,漲幅超過250%,前幾天FB宣布改名Meta后,中青寶更是連漲2個“20cm”,不光散戶在追,賣方分析師們也在大捧特捧,看了幾份最近寫元宇宙的研報,具體是誰就不點名了,反正都把中青寶放在行業重點關注的個股之列。
在一連串“事實”面前,我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動搖:我覺得可能是對中青寶的研究還太膚淺, 我的思想還不夠成熟。本著對“錯失好幾億”的同事負責的心態,這次我決定用“整整”2天的時間,仔細研究了一下這家公司,今天再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跨世代元宇宙游戲?
最核心的問題當然是:《釀酒大師》,到底是不是元宇宙游戲?
我的看法是,如果它也算元宇宙的話,那10年前的《開心農場》就是元宇宙的鼻祖。
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最近已經有很多媒體科普過,如果還是不熟悉的可以翻一下投中網之前的幾篇文章,這里不再贅述概念,補充幾個產業角度的事實:
第一,元宇宙還處于發展非常早期的階段,不論是500億美金的Roblox還是名字都改了的Facebook(meta),都還在探索中,元宇宙是他們接下來的故事,而不是現在已經成熟的產品。
第二,目前行業對元宇宙到底會以一個什么形態的產品落地還沒定論,可能是游戲,可能是社交,也可能是其他什么的。唯一算是共識的是,元宇宙是一個仿真的數字世界,是一個能讓人走進去的數字空間,但也不是什么數字空間都是元宇宙。
然后我們再來看看《釀酒大師》。前段時間中青寶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要求說明《釀酒大師》和元宇宙的關系,中青寶的回復如下:
“《釀酒大師》是一款基于元宇宙概念的,打通虛擬與現實壁壘的,且擁有相對高自由和高社交度的全擬真社交經營產品。該游戲以百年傳承的慎初燒坊為背景,玩家模擬經營“金沙古酒”酒廠,在虛擬世界對酒廠進行經營管理,依托云計算,算力和社交等元宇宙技術,從價值交互,內容承載和數據網絡傳輸及沉浸式展示融合構建元宇宙,開啟現實與虛擬的夢幻聯動。
產品內容層面遵循元宇宙設定,基于現實構造擬真還原平行空間,根據現實社會良俗和法律法規,為用戶開放高自由度、高創造度的虛擬空間,將現實和虛擬深度綁定結合。用戶在虛擬空間中,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土地和產業,全擬真化經營,從原料的采購、產品的制造、酒品的調勾、包裝的設計、銷售鏈路的鋪設全部交由用戶自己來打造和處理。”
這語言藝術真是嘆為觀止,雖然TMT行業和創投行業都以“黑話”著稱,但多數還是有基本邏輯,外行看熱鬧,圈內還是能看懂門道。
但中青寶的這段介紹,只能說是把一串概念,拼接到了另一串概念上,看起來講了一堆,讀完發現讀了個寂寞。
《釀酒大師》游戲截圖
簡單用人話描述一下《釀酒大師》:玩家在游戲中扮演一個古代酒廠的老板,要負責采購原材料,制定配方,設計包裝,管理銷售渠道。游戲會有H5、2D、3D版本,目前來看沒有VR版本,也就是說是款模擬經營類的手游。
所以我才會認為,如果這也算元宇宙,開心農場簡直就是元宇宙鼻祖。
畢竟玩家需要“全擬真化”經營農場,從購買種子、幼畜,施肥澆水,到收割作物、賣出產品,都需要玩家親自打理,作物生長也與現實世界的時間同步。甚至開心農場還多了用戶之間的交互功能,當時全中國的網民都在定鬧鐘偷菜,中青寶總不能讓玩家去別人的酒廠偷酒吧?
當然,《釀酒大師》還多了一步,玩家設計的酒可以到線下的酒廠品牌經營店提酒,也就是玩游戲還能拿到實物白酒。如果說這一步就是元宇宙的關鍵,那螞蟻森林應該才是元宇宙,畢竟在支付寶里偷能量種的樹,螞蟻是真給種到祖國的大江南北。
從手游角度來看,《釀酒大師》也不太主流。模擬經營類手游中比較主流的是經營餐廳、經營小鎮、經營便利店和體育經理這些類別,經營酒廠并不是大多數模擬經營玩家的菜,更別模擬經營本身就不算大眾品類。
當然話也不能說太死,現在手游行業太卷,從一些小眾品類去切也是三四線手游廠商的生存之道。
而且根據中青寶回復投資者提問的說法,《釀酒大師》游戲,根本就是與金沙古酒合作的經營策略類游戲。這在游戲里也能看到很多跡象。
比如,這款游戲回古代經營酒廠的世界觀,與“金沙古酒”所宣傳的“古酒”品牌理念吻合;再比如,設計完白酒之后,玩家要去金沙古酒的門店提酒;再加上明年3月首發的形式是H5,H5游戲這幾年雖然挺火,但流水一般,給品牌做定制H5游戲已經成為不少游戲工作室重要的變現渠道。
中青寶,下一個暴風?
中青寶的這種炒作,很難不讓人聯想起幾年前發生的一幕。
2014年Facebook收購Oculus掀起VR熱,不少熱錢涌入VR行業,看準機會的馮鑫帶領暴風科技殺入,暴風魔鏡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VR龍頭,暴風更是上市后迎來一波28連板,成為當年市場最搶手的公司。
但從今天來看,這波炒作對VR行業的發展起到的完全是副作用。暴風做的VR手機殼子,雖然賣了幾百萬臺,但不僅沒能加速VR普及,糟糕的體驗反而給用戶留下了VR很差的印象。而熱錢涌入到暴風這樣的眼睛盒子和一些所謂的ToC VR平臺,沒推動技術進步,只留下一堆堆不可降解的塑料殼子。
而真實的情況是,不論是VR還是元宇宙,想要打造一個能讓人走進去的虛擬世界面臨一系列的技術挑戰:要用各種電子設備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要改變人們過去幾十年鼠標、鍵盤、觸屏的交互方式,要有幾倍乃至幾十倍于當前計算能力的處理芯片,來運行一個擬真世界的運算……不亞于從沒有電腦的時代,打造出今天的互聯網世界。
這也是為什么Facebook(meta)這樣的巨頭,已經花了7年和上百億美金,才把市場的體量從百萬級推進到千萬級,但這其實遠遠不夠,做出《雪崩》、《頭號玩家》、《黑客帝國》這些科幻作品中描述的元宇宙世界,不是一兩個巨頭燒錢就能解決,需要大量的市場投資來突破一個個技術瓶頸。
熱錢涌入“暴風”們的惡果,使得技術尚不成熟而資本已經退潮,在元宇宙火起來之前,過去兩年VR行業舉步維艱,像Facebook還有剛被收購的Pico,前幾年都是燒錢咬著牙做消費市場。其他沒有大公司支持的創業團隊,要么倒閉,要么轉去做ToB。
比如中青寶唯一真正和VR行業有交點的地方,是幾年前投資的超級隊長。這家公司之前算是當時國內最大的VR體驗店連鎖品牌之一,在行業小范圍里還有個“北方樂客,南方超隊”的叫法。這兩天和VR圈內的朋友打聽了一下,超級隊長還沒倒閉,但這兩年主要精力轉去做VR黨建這種ToB項目,算是“猥瑣發育”。
但暴風蹭概念起碼還做了個眼鏡盒子,中青寶蹭元宇宙這波熱度時,卻連做個VR版本都沒做。
更有問題的是,就這樣的一款產品,還沒上市,就被國內二級市場的投資人和分析師,捧作國產元宇宙的標桿,一個投資500-1500萬的游戲,拉動了40多億的市值。是什么人在鼓吹、炒作“元宇宙第一股”?
作為一名曾經的VR從業者,我只能祈禱國內玩家不會像5年前,把暴風魔鏡當成是真正的VR一樣,把《釀酒大師》當成是真正的元宇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東四十條資本”(ID:DsstCapital),作者:鄭玄,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