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國內首例,ESS成功完成5G SA數據呼叫
對于移動通信運營商來說,得頻譜者得天下!但骨感的現實卻是,優質的頻譜資源經常是“一兆難求”。
在新的連續優質頻譜資源極其稀缺的5G時代,如何利用既有頻譜為用戶提供更廣泛的5G覆蓋成為業界共同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對于已經運營4G業務且希望能夠復用較低頻譜、低成本快速部署5G網絡的運營商來說更是如此。
為此,愛立信獨到的“動態頻譜共享”(ESS)成為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繼今年2月底斬獲GSMA全球移動大獎兩項殊榮、今年3月宣布動態頻譜共享解決方案已實現商用之后,愛立信近日攜手四川電信在德陽商用2.1GHz網絡環境下,成功完成國內首例基于多品牌第三方終端4G/5G SA動態頻譜共享的業務演示,這也是愛立信攜手中國運營商在商用網絡環境下利用動態頻譜共享技術成功完成國內首例基于5G獨立組網的數據呼叫,意義非凡。
國內首例,ESS成功完成5G SA數據呼叫
首先,來看看什么是動態頻譜共享?愛立信動態頻譜共享方案,可以通過軟件升級,在同一頻段內和同一臺無線設備上同時部署4G和5G網絡,并根據用戶需求以毫秒級速度動態分配頻譜。
可以說,要在現有頻段上部署5G網絡,采用愛立信動態頻譜共享技術是最經濟可行的方式,因為部署完成后即可實現5G網絡廣覆蓋,既能更高效地利用頻譜資源,又能為用戶帶來卓越的性能體驗,運營商可以在幾乎不影響用戶體驗的情況下部署5G網絡,同時提高效率,增強服務保障,并大幅提升網絡性能和移動性。
以中國電信為例,與3.5GHz頻率相比,5G的2.1GHz頻率覆蓋能力更強,能夠有效提升上行網絡覆蓋,同時可以提供更低的時延支撐URLLC場景5G業務。而與傳統的靜態頻譜重耕方案相比,動態頻譜共享技術能夠助力運營商在現有2.1GHz的4G頻段上快速引入5G。
從德陽現場測試結果來看,此次愛立信與四川電信雙方在商用網絡上運用愛立信動態頻譜共享技術進行數據呼叫,在2.1GHz頻段上同時服務4G和5G商用用戶,德陽現場測試使用了多個品牌的三方終端,5G SA手機和4G手機根據業務需求動態占用2.1GHz頻率資源,上行和下行鏈路吞吐量均達到預期的服務級峰值速率,并完成與現網LTE基站互操作、VoLTE語音等基本業務驗證。
三大示范意義
而在筆者看來,這次愛立信攜手四川電信利用動態頻譜共享技術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重大示范意義:
意義1:商用網絡環境下的實戰驗證。
愛立信動態頻譜共享技術已經成走出實驗室,在國內現網真刀真槍的展開實戰。此次,愛立信攜手四川電信在德陽的商用網絡環境下,利用動態頻譜共享技術成功完成國內首例基于5G獨立組網的數據呼叫。
意義2:異廠商互操作已不是問題。
本次演示在2.1GHz商用網絡下,基于多品牌的第三方終端,實現異廠家核心網、無線網、第三方終端的SA動態頻譜共享演示。也就說,即使在復雜多元的網絡及不同品牌、不同類型的軟硬件環境下,愛立信的動態頻譜共享技術都能適用,讓運營商有了更多選擇余地。
意義3:SA獨立組網不再那么昂貴。
5G商用初期,出于節省建網成本考慮,大部分率先商用5G網絡的運營商均采用非獨立組網(NSA)模式,雖然成本相對較低,但并不能將5G網絡性能充分發揮,僅能支持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應用,對于URLLC(高可靠低時延)和mMTC(海量大連接)應用場景難以勝任,與之相比SA獨立組網模式能夠將5G網絡性能優勢發揮到極致、真正開啟萬物互聯、但相對建網成本更高。
而通過將愛立信動態頻譜共享技術與5G獨立組網技術相結合,運營商得以推出采用FDD新空口的5G獨立組網網絡,同時還可以利用載波聚合技術顯著擴大頻率更高的TDD頻段5G新空口的覆蓋范圍,從而為未來更大范圍的5G商用部署夯實了基礎。
本次現網環境下的成功演示,表明愛立信動態頻譜共享技術可以部署在5G獨立組網上,通過現有的頻譜資源直接向SA演進,是動態頻譜共享技術在中國電信SA商用部署之路上的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為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加速推出更高階的5G服務提供了更快速、更簡單、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創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