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時間對照表2022 新版退休年齡查詢一覽表
延遲退休將在2022年開始啟動,將在2027年正式實施,過程中相關配套政策也會陸續推出。
男性職工1961—1995年出生退休對照表
女性職工1961—1995年出生退休對照表
一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在強烈反對延遲退休,反對人群中占比更大的就是60后群體,這點其實很好理解,按照我國現行退休政策規定,男性滿60歲,女干部55歲,女工人50歲退休,到2022年對應的出生年份分別是1962年、1967年和1972年,這意味著絕大多數60后在即將退休時,卻可能會被告知還得繼續上班。
之前有人提到過,延遲退休會在2022年實施,然后還整理出一堆數據佐證這一觀點,比如老齡化人口、出生人口、自然增長率等等,雖然這些都是延遲退休強有力的證據,但要在2022年匆忙上線延遲退休政策,我還是覺得有點唐突。
一方面,十四五規劃提到延遲退休調整方式。
大家應該還記得在2021年6月份時,人社部發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中明確提到延遲退休要“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穩妥實施”。
每一個文字都透露出在這件事上一定得“小心翼翼”。延遲退休關乎著全民切身利益,任何一個細節的處理都需要經過嚴謹的調研才能做出最后決定,人社部十四五規劃提出來到2022年3月份,也才過去幾個月時間,如此龐大復雜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
另一方面,2022年未提及延遲退休。
如果說2021年十四五規劃提到了延遲退休遵循“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穩妥實施”,算是對“延遲退休”政策的官方定調,那么進入2022年之后,有關部門應該就這一重要工作持續進展做一個定期匯報吧?
事實是什么呢?在此之后,人社部和 *** 工作報告都提到過養老問題和醫療問題,唯獨沒有提到過與它們有密切關系的延遲退休問題,這意味著2022年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集中在養老和醫療這兩項工作上,延遲退休未來肯定會實施,但當下并非最為緊急之事,因此也不可能在2022年草草執行。
既然2022年延遲退休實施的可能性很低,那么哪一年的希望會比較大呢?就目前 *** 上大家提到的實施年份里面,實施可能性更大的年份是2025年:
首先,兩類矛盾突出,方案出臺不能延遲太久。
“延遲退休”方案的提出,主要是為了緩解兩類矛盾,一類是老齡化、少子化導致的社會勞動力銳減,一類是養老金的可持續性。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經有2.5億了,且根據我國人口結構分布顯示,未來幾年、十幾年,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會更加嚴重,而每年出生的新生兒人數還在銳減,青壯中年的穩定關系著國家的長遠發展,延遲退休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人力緊缺問題。
還有就是養老金的可持續性,大量老人的出現,加劇養老金支出,而年輕勞動力的減少,養老金收入也會跟著降低,延遲退休不僅能延緩大家領取退休金的時間還能讓原本領取退休金的人繼續為養老金收入做一份貢獻。不管是之一類還是第二類,留給延遲退休全面方案出臺的時間都不會太久,留出三五年時間去制定、演練、修改足夠了。
其次,部分行業和城市已經展開試點。
我國一項政策在全面鋪開之前,一般會選擇一些阻力較小的城市展開試點工作,這點可以從以往的政策實施中去證實。“延遲退休”自十四五規劃提出來之后,2021年底全國眾多省馬上就開始了意見征求,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在工作完成之后,一些城市也率先敲定了延遲退休的方案。
已經出臺政策實施延遲退休的省份有山東和江蘇,山東和江蘇和江蘇的方案雖然有差異,但整體思路是保持了一致。之一點是政策非強制性,換句話說還是以鼓勵為主,給有意愿延遲退休的人一個機會,比如山東是可延遲1-3年,而江蘇是不得低于1年。
第二點,延遲退休為管理人才、技術、專家等,這部分人早期培養時間長,在崗位上的時間相對較短,但這些人在工作中又占據著重要作用,按照法定年齡退休,對整個國家和社會是很大的損失。
如果山東和江蘇延遲退休方案運行一段時間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他省市也會在此基礎上普及開來,經過幾年磨合在大家普遍能接受的情況下可以全面實施。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人社部曾經提到過要給方案預留5年的過渡期,咱們按照2021年確定延遲退休開始計算,5年后的2026年可能會實施,但考慮到我國十四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2015年,那么這一屆管理層很有可能提前一年將方案公布實施在任期內。
如果延遲退休方案在2025年實施,保守估計先延遲一年退休年齡,則對應退休年齡為男性滿61歲,女干部56歲,女工人51歲退休,到2025年對應的出生年份分別是1964年、1969年和1974年,這么看來,60后絕大部分人還是躲不開延遲退休的命運,70、80后就更不用說了, 基本上都會延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