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重慶將投入支持科技創新1200億元
“十四五”開新局
重慶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確定了科技創新任務書路線圖。5月18日,中共重慶市委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17日召開的重慶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此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重慶市委關于深入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和全會決議。
明確“七個主”,產業科技創新是主戰場
“中央有部署,重慶有行動。”中共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市委新聞發言人王賦開門見山地說,中央下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目標非常明確,要求成渝地區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開局之年,市委決定以全會形式專題研究部署科技創新,主題鮮明、意義重大。
全會成果包括“一個決定”“一套政策”和“一張清單”。“一個決定”即《中共重慶市委關于深入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一套政策”即《支持科技創新若干財政金融政策》,“一張清單”即《重慶市“為科技工作者辦實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貢獻”工作清單》。
王賦說,全會的總體要求,可概括為“七個主”,即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把大數據智能化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方向,把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為主目標,把產業科技創新作為主戰場,把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作為主平臺,把科技成果產生轉化應用作為主抓手,把優化創新生態作為主任務。
重慶為何把產業科技創新作為主戰場和主攻方向?王賦表示,在科創中心建設上,重慶具有國家戰略定位、特殊區位、良好生態、大數據智能化先行等優勢,重慶是國家重要現代制造業基地,工業門類齊全,具有產業基礎優勢。
瞄準主要目標,1200億元投入支持科技創新
全會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框架體系和核心功能。全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使重慶加快成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誕生地和全國重要的創新策源地。產業科技創新在全國有鮮明特色,大數據智能化應用走在全國前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以上,現代化經濟體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力爭整體創新水平進入全國科技創新第一方陣,科技實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在全國處于先進行列,基本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重慶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封毅表示,根據《支持科技創新若干財政金融政策》,“十四五”期間,重慶市和區縣兩級財政將新增科技創新投入200億元,大致撬動1000億元社會投入。這1200億元的投入,預計能夠支撐重慶“十四五”末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
重慶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許洪斌介紹,針對全會提出的“加快集聚用好創新力量”,重慶將重點從形成空間集聚的優勢、形成科技為產業賦能的優勢、形成培育戰略科技力量的優勢三方面做好工作。
下一步,西部(重慶)科學城將突出科學主題、聚焦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兩江協同創新區突出技術創新主題、重點建設產業創新高地,聯手打造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將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補鏈成群、強強聯合,在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組建一批創新聯合體,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產生轉化應用一批科技成果,形成產學研用融通創新的新動能,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