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軸撥回到1901年 帶來至少25個諾貝爾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視為物理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每一位獲獎者,都在人類物理學領域作出巨大的貢獻。時間軸撥回到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一人威廉·康拉德·倫琴的發現,帶來了物理學領域的巨大變革,從而為更多科學家帶來了至少25個諾貝爾獎。
1895年11月8日傍晚,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正在研究陰極射線。為了避免雜光對實驗的影響,他關閉了實驗室的門窗,拉上窗簾,還用黑紙板將放電管包起來。實驗中,倫琴意外地發現,只要一接通電源,距放電管一段距離的一塊熒光屏就會發出綠光。即使用木頭、硬橡膠等擋住放電管,熒光屏仍然發光。倫琴意識到,在實驗中還存在另外一種未知的射線。后來,倫琴以一篇論文《論新的射線》向世界公布了自己的發現“X射線”。倫琴夫人的手掌“X射線”照片,更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X射線的發現如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圍繞X射線的創新成果在物理學領域不斷涌現——1912年,德國物理學家勞厄發現了晶體的X射線衍射,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2-1913年間,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父子通過X射線分析晶體結構,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典物理學家西格班設計了X射線管,對X射線譜系做出了準確的分析,他在X射線光譜學領域的發現為其贏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學科交叉融合為人類文明進步帶來了重要的機遇。隨著X射線在物理學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另辟蹊徑,將目光轉移到其他研究領域。1927年美國生物學家繆勒把X射線照到果蠅身上,從而發現X射線照射可人工誘發遺傳基因發生突變,并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英國生物學家約肯德魯和佩魯茲合作開展蛋白質X射線晶體學的研究,并測定了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結構,從而共同獲得196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從1895年到現在的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把對X射線的研究從物理學領域擴大到化學領域,進而又深入到生理學、醫學領域探索生命現象。其實,X射線只是一個引子。正是無數科學家們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智慧,以及對創新的執著追求,才使得他們在各自領域不斷突破,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道上不斷前行、取得驕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