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震驚!三分之一類行星被恒星吞食

    意大利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大約1/3的類日恒星吞食了自己的一顆或多顆行星,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天文學家排除不太可能包含類地行星的恒星系統。

    幾十年來,研究人員已經知道恒星有時會吞沒它們的“后代”。巖石行星富含鐵、硅和鈦等重元素,而恒星則大多含有氫、氦、氧和碳等較輕的物質。當一顆行星被恒星吞沒時,它所含的重元素會彌散到恒星的外層,在光線中留下明顯的特征。

    最新研究負責人、意大利帕多瓦天文臺天體物理學家洛倫佐·斯皮納說:“如果一顆恒星含鐵量異常豐富,但不含碳和氧等其他元素,這可以解釋為其行星被吞沒的蛛絲馬跡。”

    在最新研究中,斯皮納及其同事通過觀察107個雙星系統(包含兩顆類日恒星)來研究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雙恒星從同一團氣體和塵埃中誕生,因此它們的化學成分應該幾乎相同。研究小組還選擇了在質量和溫度上彼此非常接近的雙恒星。

    結果表明,33對雙恒星中其中一顆恒星的含鐵量比同伴高,這是恒星吞噬行星的跡象。這些恒星也富含鋰,進一步證實了“吞噬行星”假說。利用這些不同的證據,研究小組計算出,大約20%—35%的類日恒星吞噬了其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天文學家埃里克·馬馬耶克沒有參與這項工作。他說:“以前科學家曾對行星被吞噬進行過研究,但這篇新論文提供了更多樣本,并為這一現象提供了明確的統計證據。”

    斯皮納認為,太陽不太可能吞沒任何行星,因為地球的重元素已經耗盡。這項研究有助于天文學家找到地球2.0——如果一顆類日系外恒星似乎吃掉了自己的“后代”,就可以將該恒星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