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專家解讀:臘八蒜里發現的高效抗菌肽

    專家提醒,目前不能代替抗生素,吃太多反而刺激腸胃

    受訪專家:天津大學天然藥物化學團隊博士 高旭東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 阮光鋒

    近日,國際科學期刊《食品功能》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天津大學陳海霞教授團隊的一項新發現。他們從我國傳統美食臘八蒜中首次發現3種新型活性肽,其不僅抑菌作用較好,且低毒、不易產生耐藥菌。在媒體報道中,甚至稱其“有望成為抗生素的替代品”。針對這一讓人興奮的研究成果,《生命時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到該研究第一作者、天津大學天然藥物化學團隊高旭東博士,詳細了解研究情況,并邀請食品專家進行解讀。

    高旭東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大蒜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比如類黃酮、多酚、多聚糖、甾醇,以及對微生物和癌細胞有抑制作用的蛋白質。與大蒜相比,臘八蒜擁有翠綠色的外表,這激發了陳海霞教授領導的天然藥物化學團隊的猜想——腌制過程中會不會產生其他活性物?于是,高旭東提取了臘八蒜蛋白,通過水解及超濾操作,分離純化得到了3種新型活性肽。實驗證實,這3種活性肽對大腸桿菌、金色葡萄球菌均有非常好的抑制效果,其主要抑菌機制是,活性肽可破壞細菌的細胞膜,致其死亡。

    高旭東告訴記者,相比于抗生素,新型活性肽有三方面優勢:耐藥性。傳統抗生素易產生細菌耐藥性,而抗菌肽的作用不涉及特定靶位,是物理作用,很難產生抗藥性。起效時間。抗菌肽最大的優點在于作用迅速,而傳統抗生素作用時間需要幾天。生物活性。抗生素主要是抗菌作用,而抗菌肽有多種生物活性。但新型活性肽也有缺點。它們容易受到溫度、酸堿度等的影響,穩定性較差,且目前來說生產成本比化學藥物高。

    大家也許更關注,是不是可以用臘八蒜代替抗生素?對此,高旭東表示,臘八蒜作為功能食品,目前不能替代臨床藥物,但抗菌肽未來或將成為抗生素的替代品。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表示,在抗生素耐藥性成全球難題的背景下,從食物中尋找功能成分是一種好的嘗試。但這個研究說的是臘八蒜經提取濃縮后得到的多肽成分,經體外細胞實驗證實,有抗生素效應,不能直接說它就能代替抗生素,更不能因此就大量去吃臘八蒜。在正式臨床應用和推廣前,媒體最好客觀報道,不要過分夸大研究結果,以免被不良商家利用,忽悠消費者。

    拋開抗菌作用,有人愛吃臘八蒜,還看重其中的色素可以抗氧化,且認為“越綠的臘八蒜保健效果越好”。阮光鋒表示,臘八蒜中的色素確有抗氧化作用,但沒有充足證據表明能幫人體抗癌或降血脂,也得不出“越綠越好”的結論。高旭東說,3種活性肽在臘八蒜中的含量,也和顏色關系不大。

    需要提醒的是,無論冬夏,吃臘八蒜要適量,一天大概2~3瓣即可,吃太多反而刺激腸胃。正在服藥的人,吃蒜前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避免藥物與大蒜成分發生作用,增強藥物毒性,比如華法林和達比加群。(記者 李 爽 王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