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腸會產生致癌物?街邊2塊錢一根的烤腸究竟用的什么肉?
路邊攤、大排檔不知道溫暖了多少人的胃,熬夜加班后在地鐵旁吃一根熱騰騰的烤腸,一掃疲憊,這是多少北漂人小小幸福感的來源呀!
可上月底一篇名為《2塊錢一根的烤腸,里面究竟是什么肉?知道真相后......》的文章刷遍網絡和朋友圈,讓不少人對烤腸的安全性產生了懷疑。
大胸妹經過幾天的查證,發現這篇文章有對的地方,也有錯誤的地方。雖然主旨是勸大家少吃路邊攤烤腸沒什么不對,但過度妖魔化2元烤腸就有些謠傳的嫌疑了。
對此文的關鍵信息,大胸妹有必要逐一解讀一下:
火腿腸是什么做的?
該網文中對2塊錢的火腿是這么介紹的:
國家標準《GB/T20712-2006火腿腸》
里對火腿腸的定義為“以鮮或凍畜肉、禽肉、魚肉為主要原料,經腌制、攪拌、斬拌(或乳化)、灌入塑料腸衣,經高溫殺菌制成的肉類灌腸制品”。
也就是說使用“雞大胸、雞皮、鴨皮”制作香腸不違反國標。即便真的用“狐貍肉、貂肉”做香腸,如果是養殖的并且經過檢疫,也是符合規定的。
至于使用淀粉,即使是在特級火腿腸中,也是允許的。
國標中規定特級火腿腸的淀粉用量不超過6%,普通火腿腸的用量不超過10%,似乎比大家認為的“大量使用淀粉”要低得多。需要注意火腿腸的主要成分是水,特級的含水量限定是不超過70%,而普通級的不超過64%。也就是說,2根完全合格的普通級火腿腸(100克),如果含有10克蛋白質、10克淀粉和15克脂肪,是完全正常的。而且,不管蛋白質和脂肪來源于豬肉、雞肉還是雞皮,都是符合國標的。
2
文中是這么說的:
用市場上的豬肉牛肉價格,去推測火腿腸的價格,這是完全錯誤的思路。市場上的豬肉牛肉是生鮮食品,消費者購買的是分塊切割的“好肉”,從肉聯廠到超市等銷售渠道,儲存、運輸、經銷的過程中提升了不少成本。火腿腸的原料供應環節少、量大,成本要比超市里的肉低得多,而且火腿腸是加工食品,合法規范地加入淀粉等其他成分之后,還可以降低原料成本。成品火腿腸保質期長,儲存、運輸成本也要低得多。
在電商網站上,可以查到主要品牌火腿腸的“整箱價格”。一支50克左右的火腿腸,貴的也只在1元左右,還有很多便宜的在1元以下。對于烤腸買家來說,“整箱”也只是很小的采購量。如果是更大批量的采購,價格還會更低。
也就是說,2元一根的烤腸,可能有來自于小作坊的不合格產品。但是,合格規范的產品也完全可以做到“2元一根”。
烤腸會產生致癌物?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烤腸機“一開就是一天”,但每一根烤腸在里面的時間很短,
加熱對食物的影響,取決于食物在里面的時間而不是機器開了多長時間。電烤中增加的致癌物其實很少碳烤增加的致癌物要多一些,不過因為烤腸所需要的時間往往比較短,所以增加的絕對量也不會很多。
所以這就是“欲加之罪”。
香精香料對人體有害?
烤腸為什么很香文中是這么描述的:
火腿腸的確會加入肉味香精、味精等調味料。不管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只要符合國家標準,都不會危害健康。而且,香精香料并不便宜,用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就安全性而言,即便是用到消費者無法接受的地步,也還是到不了“有害健康”的量。
那路邊烤腸到底能不能吃?
其實路邊攤上除了烤腸,還有烤面筋、烤魷魚、烤冷面等食物。由于路邊攤糟糕的衛生條件,難以追蹤的原料來源,這些食物的安全風險比正規餐館的更高。
正規、合法的產品是存在的,但沒有人能保證你光顧的那個小攤賣的就是合格產品。
火腿腸、香腸、臘腸,即便是完全合格規范,一般也是高鹽、高脂肪食品。
所以,既不必妖魔化路邊攤烤腸,也要對它存在的風險有一定認知。解饞與規避風險如何抉擇就看各位小伙伴們自己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