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難成6G的支點?
“元宇宙需要6G,但目前的商業模式相對于社交媒體和AR/VR無根本變化,且是小眾市場,不是6G的剛需。”在3月23日全球6G技術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直言,元宇宙難成6G的支點。
從Roblox上市、字節收購Pico、Facebook更名Meta開始,元宇宙成為這一年來資本市場中最火爆的名詞。
市場研究公司GrandView research的報告預測,2021年至2030年,全球元宇宙市場的規模將從388.5億美元增長到6788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39.4%。根據天眼查顯示,2021年3月至12月,我國新成立且存續的元宇宙相關公司共計763家,平均每月76家。而截止目前,2022年平均每月僅成立27家公司。
對此,鄔賀銓認為,元宇宙是將人類的想象延伸出的虛擬空間加載到現實空間。而狹義的元宇宙,是一種基于AR/VR/MR的技術升級,整合了用戶化身、內容生產、社交互動、在線游戲、虛擬貨幣支付等的網絡空間。
“實際上我認為‘元宇宙’這個詞就是一個商業符號,是個虛擬空間的技術,它本身的技術并沒有什么新技術,還是5G、IP、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世界、區塊鏈、虛擬貨幣、物聯網、機器人和人機交互等技術。”
那么,6G技術的到來會對元宇宙產生何種影響?
在鄔賀銓看來,元宇宙需要6G。“因為如果全息的顯示,做實時交互,峰值吞吐量可能達到150Gbps/秒,就算100倍的壓縮,平均吞吐量也要達到1.5Gbps/秒,而且用戶是在全方位、多角度的全息交互,可能同時承載上千個并發數據流,因此用戶總的吞吐量可能要達到Tbps/秒,甚至交互需要的延時也要小于1毫秒,用戶體驗速率要大于10個G,這種情況下現在5G是支持不了的,可能就需要6G了。”
元宇宙需要6G,但6G需要元宇宙嗎?鄔賀銓認為,元宇宙難成6G的支點。他表示,元宇宙主要面向消費的應用(沉浸式文旅、高體驗游戲、感官互動等),未來還可產業應用(數字創意設計、開發平臺、虛擬辦公空間等)。元宇宙商業模式相對干社交媒體和VR/AR沒有根本的變化,而且只是小眾市場,至少不是6G的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