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天天微資訊!十年小紅書,疲態獨角獸

    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今年的最后一個季度,去年開始傳得沸沸揚揚要上市的小紅書,隨后便沒了消息,日前CFO楊若的離職,讓觀望其年底上市的一些投資者徹底沒了指望。

    有種說法,CFO的來去往往和公司IPO傳聞不無關系。果不其然,楊若離職消息一出,已多時沒了音信的小紅書上市相關消息再次被提及,估值在去年11月完成由淡馬錫和騰訊領投的融資后,達到200億美元。


    (資料圖片)

    資本對這個擁有3000萬+KOC加持的流量龐然大物的期待是有目共睹的,這一估值相當于4.6個B站、6.6個微博以及29個知乎。

    傳聞中的上市地由去年年初的美股變更為香港,今年又沒了音信,其中或有阻礙出現。

    對于國內“第一種草社區”來說,上市或許就是個時間早晚問題。但擺在小紅書創始人毛文超和瞿芳面前的“鬧心事”顯然并不止這一件。

    眼瞅著還有半個月,電商業的雙11大考又要來了。2014年起推出電商業務“福利社”,2017年首次參加雙11,這么算下來,小紅書在電商業務上的探索已走了8年左右。

    每年雙11過后,在淘寶、京東等銷售數據滿天飛的時候,小紅書卻“隱身”了。公開數據顯示,去年11月1日在小紅書直播帶貨的品牌和KOL,單日最高不到10萬的觀看數,被頭部電商遠遠甩在身后。

    業界有一種說法,“社區的盡頭是電商”,而8年的經營,小紅書的電商大考顯然不盡如人意。

    廣告和電商是小紅書“走路的兩條腿”,也是種草社區最主要的變現模式。其中廣告收入占絕對的大頭,而另一條腿電商則顯得多少有些營養不良。

    小紅書的高速增長是真的,但幾乎靠“一條腿”走路也是事實。

    單一的商業變現能力是近年來市場對小紅書的疑慮所在。公開數據稱,小紅書八成左右的營收由廣告貢獻,電商業務經過8年的發展收入占比僅兩成左右。據36氪報道,小紅書2022年廣告營收目標240億元,是2021年的兩倍,粗略估算一下,今年公司的營收在300億左右,電商收入多少則一目了然。

    創始人瞿芳自2017年開始多次表示,小紅書不是電商。話雖如此,但在社區的商業變現路上,電商是極為重要的模式。

    而且小紅書多少有些“口嫌體正直”,雖然說不要給小紅書貼電商標簽,但8年來它在電商業務上的事一點不少做,有沒有用則另說。

    官網將2014年上線電商平臺“福利社”寫在了公司發展大事件中。隨后,為發展跨境電商,鄭州和深圳等自營保稅倉開始運營,此外小紅書不斷升級電商業務,還推出了電商自有品牌有光。

    2016年,跨境電商政策的調整沖擊到正在推進電商業務的小紅書,毛文超和瞿芳也不是沒有努力,他們試圖將“兩條腿”進行整合,讓社區的種草筆記和電商消費進行精準匹配,然而這“兩條腿”要么存在天然的壁壘,要么就是方向不對,至今也融合不了。

    有心且盡力,但8年時間,小紅書的收入來源依然是流量紅利帶來的廣告收入,而社區+電商之間好似存在壁壘,就是打不通。

    來自杭州的小白(化名)2015年開始玩小紅書,起初會在小紅書內完成消費閉環,但因數次遇到品質和真假問題,小紅書如今就是像“百度一下”的工具。

    小白告訴“商業人物”,“玩小紅書時心里很矛盾,既希望種草筆記下掛商品鏈接,但真的出現鏈接時,我對小紅書以及這篇筆記的信任度會直線下降。”

    小紅書的種草社區氣質太突出,已經習慣了“在小紅書種草,去淘寶京東上消費”,內容社區和電商消費很難形成“接力”效應。

    即便已被淘寶、抖音、快手等巨頭驗證過,電商搭上直播的風口簡直如虎添翼,但當小紅書2020年姍姍來遲地推出直播帶貨,至今仍“水土不服”。直播帶貨也并未如小紅書預料的那般加速“兩條腿”的融合。而負責小紅書直播業務的負責人劉煥今年初離職,從一定意義上透露出,直播風口仍然帶不動小紅書的電商。

    “商業人物”在小紅書直播平臺連續蹲守了五天,每次停留15分鐘+,不知是大數據算法還是其他原因,“商業人物”發現觀看人數超過2w的直播間屈指可數。

    2年多的時間,小紅書沒有培養出如淘寶直播李佳琦般的頭部大主播。小白對“商業人物”說,“有‘李佳琦’們和抖音直播在前,愿意在小紅書直播平臺消費的,自然少之又少。”

    靠著小紅書流量紅利的扶持,完美日記、花西子、鐘薛高、谷雨、橘朵等爆紅,但壯大后的它們無一例外都走向了淘寶、天貓。

    在小紅書上開設店鋪的不少品牌曾對媒體坦陳,“小紅書對我們來說,成交規模實在太小,能起到的作用僅是引流。”它始終在為其他電商平臺做流量嫁衣。

    有個很有意思的數據,2018年11月,小紅書給完美日記的搜索曝光流量是年初的10倍之多,但后者在當年雙11上位天貓美妝國貨第一品牌,雙12銷量超過一眾國際大牌成為天貓彩妝冠軍。

    內容平臺商業化的起點是給電商巨頭導流,小紅書也不例外。中信建投曾在一份研報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廣告收入占主導的平臺進而會導致流量分發機制偏公域,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直播電商的發展節奏。

    在內容社區種草容易,但對于已養成在專門電商平臺消費的用戶而言,要完成在小紅書內的拔草閉環,難。沒有過硬的品質、完善的供應鏈和售后、優質的消費體驗等諸多環節的環環緊扣,小紅書的“第二條腿”短期內會繼續“營養不良”。

    無論是小紅書,還是B站等的電商化之路走得并不順利,也就有了答案。社區和電商之間看似只相隔頁面底部的一個按鈕,實則距離很遠。

    靠種草起家的小紅書,目前幾乎靠著一條腿走路,但它仍有自信的本錢。

    在各大互聯網巨頭用戶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它的用戶數增速仍能保持在30%以上。

    小紅書的月活躍用戶在去年11月就已經突破2億,分享者超過5000萬,而據《晚點LatePost》披露,截至2022年8月,其月活同比增長34%。

    內容是小紅書的王牌和殺手锏。武漢老鄉毛文超和瞿芳2013年創立小紅書,早年依靠質量較高的用戶群,生產海淘購物攻略筆記起家,順便種草全球好物,分享美好生活,隨后切入內容社區。

    自成立起小紅書便將“用戶是真的,體驗筆記也是真實的”掛在嘴邊,但隨著平臺的野蠻生長,有時真真假假又有誰能說得清。

    小紅書成立后的5年間用戶增長差強人意,2018年迎來轉折,林允、范冰冰等明星藝人的入駐直接帶動了小紅書用戶數的大幅增長。據虎嗅網披露,2017年上半年小紅書用戶5000萬,次年4月這一數字就飆至1個億,月活是一年前的3倍之多。

    隨后贊助爆款綜藝偶像選秀節目,用戶增長迎來一個小高潮。也是從2018年起,小紅書進入“野蠻增長”式階段,簽約大批網紅、MCN機構,瘋狂押注內容。

    對于內容平臺,流量和廣告收入是直接掛鉤的。野蠻生長的平臺、大幅飆升的用戶和內容筆記吸引更多廣告金主的同時,“雜草”也隨之叢生,一向主打“真實”的小紅書因虛假、違規等事件頻頻暴雷。

    小紅書的2019年是多事之秋,種草筆記造假產業鏈、涉嫌銷售假貨、涉嫌涉黃、炫富等問題集中爆發,時至今日,小紅書上的“擦邊球”內容玩法仍為外界所詬病。

    創始人瞿芳此前把類似問題歸咎于初期平臺規則不完善、不夠成熟,但小紅書陸續被央視和工信部點名、遭應用商城下架等多番整頓下,它也不得不開始立規矩“拔雜草”。但種草容易,拔草難,“商業人物”在小紅書上沖浪一段時間后生出一種錯覺,“我是在刷不完的廣告里找尋真內容嗎?”

    長遠來看,虛假的玩法對平臺和真正想做原創的KOC百害而無一利。

    小白也曾短暫地在小紅書變現掙錢,但一段時間后,她從虛虛假假中離開了。她告訴“商業人物”,想要在小紅書上找到真實有效的筆記越來越像“大海撈針”。

    雖然小紅書自去年開始在互聯網“清朗”專項行動和平臺展開打擊炫富、違規等治理行動,但雜草叢生的社區,已然對靠種草起家和發家的平臺有了很大程度的沖擊,即便推出《社區商業公約》,能對“除雜草”有幾分效果尚不得而知。

    小紅書電商業務營養不良暫且不說,它的大本營“種草”近來頻遭群狼環伺:阿里的淘寶逛逛、態棒,騰訊的企鵝惠買,拼多多的拼小圈、京東的種草秀等類小紅書產品讓人眼花繚亂。ATDJ等巨頭都想打上一套完整的“內容種草-電商交易”閉環的商業變現組合拳。

    “前有狼,后有虎”,如何扭轉用戶對內容下掛鏈接的反感并提升信賴度,打通社區+電商的閉環尚無成功案例,這對于小紅書而言是挑戰也是機會。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可以打通社區電商變現的壁壘,不僅可以完成收入多元化,而且能夠為其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增加砝碼。反之,天涯、貓撲、鐵血社區等例子在前,“營養不良”的風險總是讓人如鯁在喉。

    種草社區的故事仍具吸金能力,但毛文超和瞿芳需要另一個可當大用的新故事,誰會嫌錢多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商業人物”(ID:biz-leaders),作者:云磐,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商業人物 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