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環球今日訊!人類歷史首次太空防御測試取得成功,行星軌道改變幅度大超預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周二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過去兩周獲得的觀測數據顯示,使用航空器撞擊小行星的確能改變其運行軌跡,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主動改變天體運動。

    NASA局長比爾·尼爾森表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保護唯一的地球家園,而這項任務也展現NASA正試圖為宇宙向地球扔過來的任何東西做好準備。這也是行星防御和全人類的分水嶺時刻。

    需要解釋的是,這項任務的全稱叫做雙小行星重新定向測試(DART),目標是近地雙生星65803 Didymos的小行星衛星迪莫弗斯。在這次行動之前,迪莫弗斯圍繞Didymos旋轉一周需要11小時55分鐘,根據近兩周收集到的數據,在9月26日航空器撞擊小行星后,公轉軌道的時間驟然降低至11小時23分鐘。

    作為一項耗資超過3億美元的科研項目,NASA最初設計的成功門檻是改變小行星軌道周期至少73秒,但初步數據顯示,這次撞擊取得的成果超過最低預期門檻的25倍。

    這次試驗發生在距地球1100萬公里的位置,實驗小行星本身對地球并不構成威脅。

    領導這個項目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教授Nancy Chabot評論稱,在航空器“輕推一下”的影響下,雙生星的軌道出現了4%的變化。但如果未來想要用于行星防御,可能需要提前數年就開始干預軌道。為了能將這項技術用于更大規模的行動,預警時間真的非常關鍵。

    作為對比,迪莫弗斯的直徑約為160米,而Didymos則達到780米。即便如此,如同迪莫弗斯大小的行星如果撞擊人口密集區域,將會造成人類從來沒見過的巨大災難。2013年時,一顆直徑約15米的流星沖入大氣層,并在俄羅斯西部的車里雅賓斯克上方爆炸,造成近1500人受傷,多數為震爆造成的傷害。

    本文來自財聯社,編輯:史正丞,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行星防御 觀測數據 小行星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