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Nothing”手機:從海外市場和營銷開始,一加的路再走一遍?
有個人覺得現在的手機市場太無聊了,于是他自己造了一臺不太一樣的手機。
(相關資料圖)
當地時間7月12日,裴宇坐在倫敦一個劇院里獨自一人發布了這臺手機。整個發布環節,持續了不到15分鐘,連PPT都沒有。別誤會,這不是一臺山寨手機,它叫做Nothing。創始人裴宇在手機行業有豐富的從業歷史,先后在諾基亞、魅族、OPPO任職。9年前,他和劉作虎一起成立了一加。
根據Nothing的說法,目前已經有超過20萬人預訂了這部手機。
Nothing Phone(1)白色版本|圖片來源:Nothing
終于有人造了一臺不無聊的手機
但很難想象,2022年還會有人進入手機行業。這個行業已經過度飽和、超級成熟,以致于很難有新品牌的立足之地。這個行業的領導者是蘋果,其次是三星。它們占據了大部分的高端機市場。在競爭更激烈的中端機市場,OPPO、小米和vivo也都占據了可觀的市場份額。
更何況,智能手機本身就在走下坡路。IDC預測,2022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下降3.5%。中國信通院此前也公布數據,2022年3月,中國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同步下降了40.5%。通貨膨脹和全球供應鏈短缺都是手機市場增長乏力的原因。在行業內部和整體大環境,Nothing都面對著多重阻力。
全球手機市場份額(2020 Q2-2022 Q1)|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Nothing發布的Phone(1)是一臺定位中端的手機,售價399英鎊(約合3200元人民幣),核心處理器是驍龍778G+。驍龍778G是高通在2021年5月發布的中端處理器,“+”代表了這是高通為Phone(1)定制的版本,額外支持了無線充電和反向充電。
其他配置方面,Phone(1)采用了6.55英寸的1080P AMOLED顯示屏,搭載基于安卓12的Nothing OS、4500毫安電池以及兩個5000萬像素的后攝像頭。
總體而言,Phone(1)的配置中規中矩,但這是一個精心選擇后的結果。
供應鏈廠商們遵循著這樣的法則:出貨量越大,手機能拿到的價格就越低,零部件型號就越高端。對于一家初創公司而言,它很難在供應鏈端有足夠的話語權。所以盡管裴宇已經從業多年,Nothing背后也有Alphabet(Google)、蘋果iPod設計師托尼·法德爾(Tony Fadell)、 Twitch 聯合創始人凱文·林(Kevin Lin)、Reddit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霍夫曼(Steve Huffman)等支持,拿到供應鏈資源依舊很難。
他在2021年接受36氪采訪時表示:“供應鏈會覺得你背景還可以,有資本,但是沒有量,畢竟前面他們有失敗的案例……一年前一、二流的工廠基本不怎么想理我們。開始只能用三流的供應鏈,然后把自己的人懟上去。”
此前羅永浩錘子手機的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來自于供應鏈把控能力不足,產能跟不上,也很難用上最新的零部件。
另一方面,即使初創公司用上了最新的零部件,同等配置下,成本也比大公司要高得多。“安卓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在2017年推出Essential Phone PH-1時聲量很高,搭載了當時最主流的高通835處理器和模塊化的設計,但同時售價也高達699美元(約合4752元人民幣)。據彭博社估計,Essential Phone PH-1最終的銷量僅為15萬臺,而iPhone 2017年的銷量為2.17億臺。
值得注意的是,Essential Phone如今已經被Nothing收購,其品牌和專利都已經歸Nothing所有。
一加在早期在海外市場成功的核心因素在于主打“低價高配”,原因在于同為廣東歐加控股的公司,OPPO和一加共享了供應鏈和產線資源。
失去OPPO加持之后,裴宇為Nothing想出的差異化路線在于設計。“當你生產的產品沒有差異化時,難怪你只能在功能和規格上進行競爭……這也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萎縮的原因。”他說。
在智能手機同質化嚴重的今天,Nothing Phone(1)確實很不一樣。直角邊框的設計語言、全透明的機身背蓋,加上由900個mini LED燈珠組成的燈帶,看上去非常像一步“探索版”iphone 12。
圖片來源:Nothing
Nothing把這些燈帶稱為Glyph,靈感來自于20世紀70年代意大利設計師馬西莫·維涅(Massimo Vignelli)的現代版紐約地鐵地圖。Glyph并非完全是一個裝飾物,它可以為不同的應用程序分配不同的形狀。搭配不同的通知聲音,當手機背面向下時,就可以知道是哪個應用程序推送了通知。鑒于Glyph17000尼特的最高亮度,它同時也可以充當拍攝時的補光燈。
馬西莫·維涅設計的紐約地鐵圖|圖片來源: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這些功能聽上去其實有些雞肋。如果它出現在一部售價1000英鎊的手機上,消費者大概會覺得自己為溢價買了單。但考慮到Nothing Phone(1) 499英鎊的售價,那更多時候,這就像是一個廠商的贈品。
負責Phone(1)設計的團隊稱得上豪華。設計總監亞當·貝茨(Adam Bates)是戴森公司的前設計主管,創意總監托馬斯·霍華德(Thomas Howard)此前在Teenage Engineering擔任設計副總監。
Teenage Engineer是一家瑞典公司,主打生產電子合成器。在一些狂熱粉絲心中,它的工業設計比蘋果更出色|圖片來源:Teenage Engineer
營銷,裴宇最擅長的能力
如果說裴宇最擅長的一件事,那應該就是營銷。這在一加時期,就有跡可循。
一加的口號是“Never Settle”(不將就),把目標公戶定在了對智能手機要求很高的極客群體。早期一加最出圈的營銷事件,應該就是Smash the Past。一加挑選出100報名者砸爛自己的舊旗艦手機,并將過程上傳到Youtube上,就能以1美元的價格購買One Olus 1。
這場活動招致很多環保主義者的批評,但一加的目的達到了,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家來自中國的初創公司。
回到Nothing。裴宇認為Nothing的目標用戶是visionary(夢想家),包括創意工作者、潮牌愛好者、街頭技術愛好者甚至僅僅是對設計感興趣的人。這和蘋果第一臺彩色iMAC的策略雷速,它瞄準了創意工作者。把這些創意工作者搞定,品牌就會有光環,就能影響更大眾的用戶。
在這次發布會之前,Nothing就在歐洲各國首都街頭張貼了海報。海報旁邊,是當地演出的節日的廣告。這暗示了這不僅僅是一個手機發布會,更是一個文化活動。
更早之前,Nothing還聯合潮流電商StockX,以拍賣的形式限量發售了100款Phone(1)。盡管起拍價僅為156美元,但拍出的最高價格達到了3000美元,最低也有812美元。
這些營銷活動給品牌帶來聲量的同時,也招致了一些批評。一些評論者甚至將Nothing的社區論壇比作一個邪教。但對于一家初創公司而言,裴宇認為這樣的選擇再正常不過:“在這條道路上,我們至少有機會嘗試并提供一個偉大的產品。第二個選擇是成為一個沒有市場預算的小公司,沒有人會知道你的設備。因此,即使產品是好的,結果仍然是沒有人在乎。你連證明自己的機會都沒有。這實際上是我們唯一合乎邏輯的選擇。”
但是,你還買不到這臺手機
Nothing Phone(1)很特別,價格也足夠有吸引力,但它的主要發售市場是歐洲和印度,美國和中國都不包括在內。
在閑魚上,Nothing Phone(1)的價格普遍高于售價5000 元人民幣以上,售價在萬元以上的也不在少數|圖片來源:閑魚截圖
裴宇解釋說,原因在于Nothing對歐洲和印度市場更熟悉,在美國他們還沒有和運營商達成合作,而至于中國:“因為現在國內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國內市場有非常多優秀的企業,我們初期在這可能沒有優勢,海外是我們更擅長的領域。我們打算等一段時間,并且正好在海外已經有一個很好的品牌的時候,再回國參與。”
Nothing主要的銷售渠道為線上售賣和線下的運營商渠道。此外,他們也進駐了一些著名的百貨公司,包括連卡佛和德國百年百貨公司KaDeWe。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電廠”(ID:wonder-capsule),作者:湯一濤,編輯:高宇雷,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