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全球快播:巴菲特拋售比亞迪?破案了

    CCASS 到底是個啥?

    說這個問題之前,先要了解一個基本知識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家港股交易的結算最終是經過每個人證券賬戶所用的券商,通過香港的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 (CCASS) 系統來實現的。

    但這個結算系統除了會有券商的戶頭之外,還會有一些個人投資者直接通過 CCASS 來持股。通過 CCASS 系統,我們可以看到:

    (1)代客持股的中介機構持股數量與變動情況;

    (2)個人投資者沒有通過券商與經紀公司,而是直接通過 CCASS 的持股數(有買賣會有額外費用),但這些個人投資者是否愿意披露自己的戶名,取決于自己的意愿;所以,大家買賣股份,只是在 CCASS 系統內不同戶頭之間轉手。

    除了這兩個之外,在 CCASS 系統之外還有:

    (3)一些股東因為不交易,還有一些美股轉股的轉債,都不會在系統中體現。

    另外,由于 CCASS 是 T+2 交易,因此 CCASS 當日的交易記錄顯示的其實是兩日前的交易狀況。CCASS 系統的倉位變動除了常規買賣之外,偶爾也會是轉倉、提倉、拆股、合股、配股等等。

    我們以 CCASS 系統 7 月 7 日(實際對應 7 月 5 日的交易記錄)比亞迪在港股的結構為例:

    (1)比亞迪港股股本一共有 10.98 億股,其中 CCASS 具名戶頭的持股數量是 8.7 億;

    (2)CCASS 系統內,不具名的只有 39 萬。

    (3)在 CCASS 系統之外,還有股東以未注冊在 CCASS 系統內的實物股票形式持有大概 2.26 億港股。

    顯然, 這種不進 CCASS 系統的股東大概率是長期股東,根本不交易,因為按照港交所的規則,持股人買賣的時候仍然需要通過券商等中介來操作。

    而只有這樣,港交所才能監控持股到一定量的股東在調倉時是否按要求進行了信披,如港交所要求持股超過 5% 以上股東,每累計變動 1% 就要披露)。

    這相當于, 沒有在 CCASS 系統內注冊的股東,等快到交易的時候,無論是轉倉,還是買賣,都要先進入 CCASS 系統內把股份注冊了。

    為什么說這次花旗持股變動一定就是巴菲特的?

    (1)根據跟蹤 CCASS 變動的網站信息,7 月 7 日比亞迪的 11 億的港股當中,還有大約 20.5% 的股份 (2.256 億股)是在 CCASS 系統外的。

    (2)到了 7 月 11 日,這些股份已經全部進入了 CCASS 系統,剛好對應花旗戶頭上多增的 2.25 億股。

    (3)同時,根據長橋 APP 上比亞迪股東的持股信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比亞迪 7.74% 的股份,按照比亞迪港、A 總股本 29.11 億來算,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的股份就是 2.25 億股。

    (4)另外根據比亞迪財報,巴菲特的伯克希爾能源公司 100% 控股的 WESTERN CAPITAL GROUP LLC(西部資本集團有限公司),為比亞迪第四大股東,持股數為 225,000,000,持股比例為 7.73%。

    而把(1)-(4)拼在一起,一個很明顯的結論是,伯克希爾哈撒韋把原本自己在 CCASS 系統外的股份開始注冊進入了 CCASS 系統。

    當然眼下伯克希爾哈撒韋還沒有變化,這也對應著比亞迪今天回應大股東減持傳聞時所說的:“根據香港聯交所及證監會相關規則,大股東減持需進行權益申報,查閱香港聯交所權益披露平臺,未顯示減持信息,以股東權益申報為準?!?/p>

    目前,伯克希爾哈撒韋確實還沒有減持,它只是把 NON-CCASS 的股份轉入了 CCASS 而已,類似跑步啟動前先進入預備姿勢。但轉入 CCASS 系統之后,下一步是什么?是減持、是轉倉?

    考慮到之前美團被聯合創始人減持,也是先進入 CCASS 系統然后再賣,再到最近的商湯科技,解禁之后大股東減持也是股份在解禁之前事先從 Non-CCASS 進入 CCASS 系統,為減持做準備的。

    這個大股東減持風險,對于比亞迪的小股東而言,不得不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長橋海豚投研”(ID:haituntouyan),作者:長橋海豚君,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伯克希爾哈撒韋 個人投資者 持股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