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 | 「疆程技術」獲數千萬戰略投資,加速推進AR-HUD大規模前裝量產
36氪獲悉,從事汽車抬頭顯示設備(AR-HUD)設計、研發的高科技企業合肥疆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疆程技術”)宣布完成數千萬戰略融資,本輪融資由合肥高投與合肥市產投聯合投資。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AR-HUD的產品研發與技術落地,以及其它產品品類的擴展。
疆程技術的主要產品包括AR-HUD、透明A柱產品、電子外后視鏡等智能座艙產品。基于AR-HUD底層光學和算法核心技術,疆程完全自主研發了AR融合算法技術,同時基于復雜學科系統的整體產品落地能力,在國內領先實現了自主大尺寸AR-HUD的商業化前裝量產。
疆程技術座艙布局示意圖
“AR-HUD作為帶有AR融合算法的復雜光學產品,能夠達到車載的要求,完成車規認證,需要技術研發團隊具備相當高的多學科、匹配車規的系統開發及落地能力。綜合來看,這本身就有著很高的門檻。”疆程技術在訪談中向36氪表示:“為了保持在前沿技術領域的創新與研發能力,確保公司的運轉效率,一方面,疆程充分利用先發技術優勢形成技術壁壘,同時整合公司整套系統開發及落地的能力,以此從主機廠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進而成為行業頭部供應商;另一方面,疆程保持對前沿技術的持續研發與儲備,確保公司具備持續不斷的技術升級和優化能力,就AR-HUD產品來說,除了現有具備量產能力的DLP與TFT技術方案外,LCOS與波導技術都在疆程的儲備范圍內,也在持續研發完善3D AR-HUD、更大視角的AR-HUD與可變焦的AR-HUD。”
疆程技術成立于2017年,其創始團隊從2015年起,即針對上汽大眾項目開始進行AR-HUD的產品設計與開發。2017年12月研發出第一臺AR-HUD Demo;2019年5月獲一汽紅旗AR-HUD量產項目定點,成為該領域國內首家具備量產開發能力的廠商。此后至2021年,透明A柱產品、電子外后視鏡、中控顯示總成、大尺寸AR-HUD等產品也陸續立項及投產。
疆程技術AR-HUD產品效果圖
與傳統的 C-HUD、W-HUD 相比,AR-HUD 投影面積更大、能承載更多信息量,可以更好的結合AR導航與 ADAS 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場景融合,通過數字圖像與真實場景的疊加,增強HUD 的實用性和科技感。AR-HUD可以清晰的告訴駕乘人員,車看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能直觀反映出車輛正在行駛的路況如何,即將導航去哪里,甚至預示路上的風險等。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2020年國內乘用車HUD產品配套出貨76.5萬臺套,整體市場滲透份額在4%左右,其中AR-HUD的配套量與滲透率接近于零。隨著HUD技術逐漸成熟和HUD車型不斷量產上市,預計2025年國內乘用車HUD搭載率有望擴大至38%左右,其中W-HUD滲透率有望達30%,AR-HUD有望達8%,乘用車AR-HUD單車成本有望降至2500元,W-HUD平均達到千元內水平,對應AR-HUD、W-HUD市場規模分別接近百億元,5年CAGR高達65%。
落實到產品層面,疆程技術將智能出行所需的導航、ADAS功能、中控儀表信息及娛樂信息運用AR技術在前擋風玻璃上實現HUD實時顯示,在導航時可以直接將信息顯示到HUD上,并融合實際的路況場景進行顯示,比如當車道偏移時,可以直接在偏移車道線上顯示。
疆程的透明A柱方案,通過攝像頭、顯示屏等技術,實現A柱虛擬化,采用了京東方AMOLED柔性屏技術,不僅能解決A柱盲區問題,還能實現顯示屏與A柱的貼合,兼具了安全性與美觀性,為低速時的安全駕駛提供了有效的輔助。
疆程技術透明A柱產品示意圖
其電子外后視鏡,可將車側、后方盲區畫面顯示到車內顯示屏上,既能解決駕駛中出現的視野盲區問題,又能避免雨雪霧等天氣帶來的視野影響,切實提升了駕駛安全性,并且,電子外后視鏡還可以減小風阻,節省燃油。
疆程搭載于北汽魔方上的電子外后視鏡產品效果
整體來說,疆程技術布局的智能座艙顯示產品,能為主機廠提供車內全景的、曲面的、立柱到立柱的360°全方位互聯顯示座艙,并且與ADAS技術相結合,徹底解決車外存在的視野盲區問題,提升駕駛安全,增強人車互動。
目前,疆程攜手北汽開發完成的北汽魔方,作為國內目前首臺搭載了的大尺寸AR-HUD、電子外后視的車型,已經正式發售。
疆程技術表示:2022年是疆程的量產伊始年,預計營收將突破1億,并在未來幾年實現營收的快速增長,在汽車智能座艙這個行業,有望成為汽車電子新一代的一級供應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