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項目|36氪為什么要做一款內容社區產品?
2021年9月,36氪在應用市場悄悄上線了一款內容社區產品“翎氪”,即便在36氪內部,絕大部分員工也并不清楚自家公司研發了一款新產品。上線至今,翎氪始終采取邀請制,只對36氪的部分讀者和少數財經科技圈的創作者進行了內測邀請,直到近期,由于關注度提升,翎氪的邀請碼變得“一碼難求”,這款醞釀了半年的產品才浮現在人們眼前。
翎氪取意于英文單詞「Link - 連接」,產品負責人王坤擁有近10年的互聯網產品設計、運營經驗和團隊管理經驗。加入36氪前,曾先后就職于360、百度、網易等多家頂尖互聯網公司,全面操盤過網易新聞、網易公開課、百度視頻、360瀏覽器等多款知名產品。
王坤表示之所以使用“Link”,原因是他們想打造的是一款連接人與人、人與信息的產品。將“翎氪”定義為內容社區也并不準確,相較側重于內容生產和興趣聚集的泛娛樂社區,翎氪更注重高質量內容的推薦與分享。
在翎氪,用戶被分為主理人和消費者,主理人每天可以發布1-5條內容,但必須基于一個鏈接(包含圖文與視頻),消費者通過“Link”主理人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話題。相較于基于原創的內容社區,翎氪建立了一種人為的篩選機制,主理人通過個人的判斷轉發他感興趣或者認可的內容,為其關注者進行推薦。
link頁
這種機制一方面降低了內容生產的門檻,不需要深度的原創能力,用戶就可以自己生產內容,需要的能力從“原創”變成了“判斷”。另一方面,通過限制主理人發送的條數,社區可以保障一定的內容質量。
王坤說:“有段時間我們探討過是否要上線發圖片的功能,后來又否決了,我們不希望社區里充斥類似風景生活等內容。” 在他看來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可以通過興趣和圈子聚合,信息更需要高效的獲取。”
如果純粹從信息獲取效率的角度來看,翎氪是一款逆潮流的產品。在當下算法主導的信息分發時代,人們看重的是市場規模、用戶規模和用戶時長,千人千面的算法邏輯最大化的將內容生產與消費進行匹配。
但翎氪卻并不想通過算法迎合人性,讓用戶沉浸在巨大的信息海洋中,他們更希望節約用戶的時間,讓用戶變得更好。在這一點上,王坤入職前就與36氪CEO馮大剛達成了一致,馮大剛表示:“當下的內容產業過度算法,需要通過人來打破信息繭房。”
發現頁
在經歷了人工編輯、搜索再到算法推薦的三輪迭代后,36氪認為未來的信息推薦機制需要加入人的因素。馮大剛說:“現在流行的內容產品最注重的是效率,而我們希望能在效率和質量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在信息與信息之間加入人的篩選,可能會比單純的機器篩選質量更高。”
在如何平衡效率與質量的問題上,翎氪進行了幾個方面的探索。
一、嚴格把控社區的內容質量,主理人的資源庫建立在36氪的平臺基礎上,主理人的資格審核和職業認證也十分嚴格,并限制其發布次數,以保障其發言質量。未來翎氪會進一步拓展其資源庫,讓主理人能更方便的分享高質量的內容。
二、在消費側不采取算法機制,只能看到主理人推薦的內容,內容消費者可以選擇誰來充當他的“閱讀推薦編輯”。
三、鼓勵主理人對文章進行二次解讀和觀點發布,圍繞一篇文章可以形成主理人、該行業以及讀者的多方觀點,最終形成一個聚焦同一話題的場域,讓一條信息變得更有價值。
四、通過工具幫助用戶對信息進行結構化,翎氪在近期的版本里推出了“小屋”和“收藏夾”的功能,用戶可以在小屋聚焦一個話題進行群聊,收藏夾則可以為自己收藏的所有文章打標簽整理,形成一個自己給自己打造的“閱讀頭條”。
翎氪實際上是為每天需要輸入高質量內容的用戶打造了一個個人文庫,這個文庫一部分由于主理人進行內容推薦,一部分則由自己把感興趣的內容收藏進來,最終這些內容會以體系化的方式呈現在用戶面前,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閱讀單元。
上線至今,翎氪始終聚焦在信息獲取效率上,核心功能主理人推薦機制是為了鏈接人與信息,最新上線的小屋、收藏夾則是幫助信息進行結構化。王坤表示,他們預期的發展節奏是在1-2年的時間里打造好產品的氛圍,隨后再去做增長。
小屋
“做翎氪的初衷是為了幫助用戶節約時間、提升效率,我們不希望一開始就把規模變得很大,這可能會讓我們偏離目標。”
不止是翎氪,近期較為熱門的幾個產品,包括字節跳動的識區、阿里的友啥和36氪的翎氪都從不同路徑探索算法之外人與信息的連接方式,這種逆流而上的信息分發探索或許本身就代表著一個新的方向。
“打破人們的信息繭房,利用高質量信息構建自我,而不是被無效信息淹沒。”
想要產品嘗鮮,可以掃二維碼,成為領氪主理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