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現在去開家普拉提店還來得及嗎?

    備戰考研的間隙,顧雯每周都會練2次普拉提,不僅能緩解久坐看書導致的肩膀和腰部不適,舒緩放松的上課氛圍也戳中了輕微社恐的她,“如果說舉鐵像酒吧蹦迪,普拉提就像是小清吧的吉他情歌”。

    這兩年,越來越多消費者像顧雯一樣走進了普拉提室,在2013年孫儷的明星效應之后,普拉提在中國慢慢生根、發芽、成長,在近10年后迎來了又一次可見的明顯增長。而這背后,是消費者需求和創業者需求的雙重驅動。

    市場競爭:內卷與反內卷

    打開朋友圈,Julianne發現越來越多人悄無聲息地把微信名從某某瑜伽館改成了某某瑜伽普拉提,旁邊的瑜伽館也在3個月前,在一樓靠近外窗的角落擺上了一臺普拉提核心床。

    越來越多健身房和瑜伽館正在加入普拉提,這在行業里已經不是秘密。作為葆沃普拉提創始人,Julianne透露今年收到的加盟申請中60%都是健身房和瑜伽館轉型。

    這部分是內卷的產物。健身早已不是身份的象征,并且在這5年內從藍海變為了紅海——至少從數量上看是這樣。

    隨之而來的是器械、裝修、服務等的同質化,增加新品類無疑是打破這一局面的解法,銷售話術中也能多一樣武器。進一步內卷,就成了別人有自己也要有,以應對客戶“你這有普拉提嗎?”的詢問。普拉提比傳統健身高出20%左右的私教課單價,對創業者來說也很誘人。

    這一趨勢也傳導到了產業鏈上游。一戀是國內最大的普拉提器械制造商——據董事長胡醒獅介紹,也是全球規模最大,整個生意中出口和內銷各占一半。

    而近幾年,梵音瑜伽和奇跡健身等品牌陸續都成為了他們的客戶,且采購量不低于普拉提領域的買家。去年3億產值的一戀,在今年新廠房落地后,計劃在2023年做到10億。

    一戀出口澳洲的器械款式

    教練們也向著普拉提遷徙,李欣普拉提創始人李欣透露,大概從2019年開始,他們已經不用在招生上太費心思,主動咨詢很多,每月底的招聘會供需匹配度基本都在100%。葆沃普拉提旗下培訓業務這兩年健身房教練的身影也越來越多。

    行業內卷,消費者的需求則在反內卷。不同于主流的健身需求,普拉提習練者很多并不熱衷討論減肥、蜜桃臀、馬甲線這些話題。上海起家的普拉提工作室品牌魔練,在門頭上寫著“塑形、孕產、康復”,這可以視為對這群消費者需求的更好概括。

    魔練核心客戶群體是25-45歲的城市女性,很少有超重人群。南京R普拉提創始人張龍則形容普拉提客戶崇尚科學,“他們被反復教育和揉捏過,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普拉提強調離心收縮,“從原理上,沒有比它更適合調整體態的運動”。

    一言以蔽之,通過調整體態、發力模式等,普拉提能幫助練習者更好地生活,滿足的是更年輕、更輕松、更舒服的健康需求。這其中包括產后康復、辦公室亞健康、運動損傷防護等人群。Julianne記得,有段時間類似的事情很多,“很多人受傷了,不能繼續原來的運動,練一陣普拉提,好像變好了,又回去做原來的運動”。

    張龍所在的普拉提教練培訓課程中,總有10%的占比為普通消費者,“他們想知道在生活中怎么給自己或家人訓練,以調整到最佳狀態”,葆沃普拉提的消費者中也不乏一家三口一起習練的。

    聚焦深層肌肉訓練的功能定位,讓普拉提在習練體驗上相對更“輕”,不追求暴汗、心率飆升的快感。如果強度大,第二天也會肌肉酸痛,但課上柔韌和力量融合,動作和呼吸配合,可以感受每個動作的流動,很多動作也有一定美感,都讓顧雯覺得“做動作像是在完成藝術品”,習練過程舒適。

    這也是為什么魔練普拉提場館主色調選擇了藍色,而不是健身場館常見的紅、黑、黃,“劇烈運動需要環境調動積極性,提升心率,但普拉提強調的是控制和專注,刺激的環境反而容易產生干擾,喧賓奪主”,魔練研發中心總監潘睿表示。

    更舒適的上課體驗,練后的輕快和平衡感,張龍覺得讓普拉提習練不那么反人性,消費者也更容易養成運動習慣,產生黏性,“就像孫儷說的,感覺給身體做了次SPA。”

    模式改良:年輕與傳統

    習練過程舒適,老少皆宜,普拉提似乎早就該更流行。背后原因除了消費者和創業者需求變化拐點未到,普拉提本身其實也在不斷演變。

    普拉提創立百年左右,名字就源自創始人,他創立的這項運動很長時間內都依靠弟子一代代相傳,大規模培訓的歷史并不長,這就使得其一教練養成速度有限,其二整體體系偏于保守,“傳統很好,很多教練也很喜歡,但太傳統了消費者不喜歡,比較難大眾化”,李欣表示。

    19世紀60年代的創始人與普拉提器械

    再來到中國市場,與市場的磨合就更多了。細節的如教練講解口令的簡潔化和本地化,系統的如課程體系的重新搭建。

    普拉提在國內一直以私教為主,Julianne就表示,消費500元以上習練普拉提的消費者,想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身體,教練明確解決問題,而不是出個汗。但隨著日益大眾化,雖然依然堅持團課小班制,以及推薦先上私教學習動作再上團課,他們也開始試著在團課中加入音樂,加入主題,讓課程更好玩。

    李欣普拉提則在課程中增加了強度。因為“照搬國外課程,中國人不太適應,一節課練下來往往沒什么感覺,也不能減脂,而國內更多人的運動需求還是減脂”。

    魔練是國內目前少有主打核心床團課的普拉提品牌,課程研發過程中,不乏教練離職。

    因為大范圍降低難度、花哨動作去掉、容易受傷的動作去掉,“不是所有普拉提教練都能接受”,潘睿分析道,“我們面對的是30歲左右,運動能力有退化的客戶,要訓練時有感覺、有樂趣、有獲得感”,所以不能影響第二天生活,課程要分幕,跟戲劇一樣體驗流暢。

    這都是中國普拉提市場的新嘗試。目前國內連鎖超過10家的單一普拉提品牌屈指可數,商業模式還在不斷摸索和演變中。占地更大、成本更高的核心床團課,這兩年才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間。葆沃普拉提的導師晉升細則也在去年開始系統性梳理。

    由于產品功能、價格定位、訓練目的等都跟健身、瑜伽存在差異,運營模式上也有區別。

    葆沃普拉提的武夷路店,2013年開始運營

    潘睿在跟負責會籍的員工開會時,就會強調客戶大多是高端客戶,不要逼單。加盟渠道也已經關閉,因為“溝通太費勁了”。

    葆沃普拉提不做預售,“大多數上海老牌普拉提品牌都是這樣,依賴口碑傳播,體驗優先,拉而不是推”,Julianne表示不乏跟她習練了10年以上的會員。甚至去年在尚嘉中心開了新店,會員還擔憂問道“你們會不會變得商業化?”。

    未來發展:吉他手是關鍵

    出人意料的是,普拉提在國外也屬小眾,甚至流行度還在下降。在ACSM(美國運動醫學會)一年一度的全球健身趨勢調查報告中,2010年還高居第9的普拉提,如今卻早已跌出前20。

    在如今的世界版圖中,亞洲是一顆新星,其中又以中國和韓國的發展最為突出。但從業者也擔心行業出現泡沫,教練培養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難題。表示目前供不應求的一戀普拉提,在被問到明年預計能賣多少套器械后,給到的答案很簡單,“培訓出來多少教練就可以賣多少”。

    700塊錢一節的私教,與之匹配的自然是更專業的服務,意味著更高的專業門檻。要解決客戶的身體問題,需要深厚的解剖學知識,甚至還有心理學,這樣工具箱才夠用。

    “你不知道客戶腰痛是抱小孩的姿勢不對,還是今天跟老公吵架了”,Julianne舉例。在葆沃的培訓中,她表示一個普拉提教練需要1年半到2年才能獨立執教。

    李欣也認為,普拉提教練培訓屬于進階培訓,需要更長的時間。他們的接觸中,也已經出現轉行教了一段時間后放棄了的學員,“帶不出效果,自己也不愛練”。

    對于消費者的熱情,他也抱有一些謹慎。“文化修養和認知能力比較高,才能理解透普拉提,堅持練習并不容易”。

    說到底,專注也可能是枯燥,舒緩也可能是無效,最終還得看吉他手的功力,和你愛不愛小清吧這一款。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運動連鎖指南”(ID:lx-scg),作者:賀小媚,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