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把元宇宙搬上太空?NASA首批「全息」人類正式抵達空間站

    2021年10月,美國宇航局的飛行外科醫生Josef Schmid博士、行業合作伙伴AEXA Aerospace首席執行官Fernando De La Pena laca和他們的團隊成員,成為了首批從地球「全息傳送」至太空的人類。

    「這是一種全新的遠距離人類交流方式」Schmid說。

    「全息傳送」是如何實現的?

    這一次,NASA使用的設備是:微軟的Hololens Kinect攝像機,以及一臺裝有Aexa Aerospace定制軟件的個人電腦。

    其實,微軟HoloLens頭顯早已開發出來,但運用在太空這樣的極端遠程環境中,還是第1次。

    Kinect是由微軟公司生產的一系列動作感應輸入設備,包含RGB攝像機、紅外投影儀和探測器,可以進行實時手勢識別、身體骨骼檢測、語音識別、語音控制等。

    而Aexa是一家為航空航天、醫療、石油等行業提供混合現實定制軟件的供應商。

    外科醫生Schmid說,「全息傳送」是一種捕捉技術,可以重建、壓縮和實時傳輸高質量的人體3D模型。

    微軟HoloLens混合現實頭顯允許傳輸3D情景,允許使用者觀看、聽到并與遠程參與者互動,就像實際上在同一個物理空間。

    就這樣,外科醫生Josef Schmid博士等人被「全息傳送」至國際空間站。因此,地面上的外科醫生Josef Schmid和空間站的歐洲宇航員Thomas Pesquet,實現了首次實時3D圖像對話。

    現在,我們的人類實體可以離開地球「旅行」,雖然我們的肉體不在那里,但我們的人類卻感覺就在那里。

    更多的應用

    為什么地面人員要和宇航員實現「全息傳送」?

    你想,能上太空的宇航員,堪稱「國寶」,只有鳳毛麟角的人才有資質。

    然而,宇航員飛行那么久,萬一出點病癥,除了服藥自治,還能怎么辦?

    要知道,上太空,他們是不會帶私人醫生出門的。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連接地面與太空的3D遠程醫療應運而生。

    2021年10月這一次,從地球「全息傳送」到太空,讓醫療專業人員與宇航員進行了首次磋商。

    全息透鏡醫療,配圖與新聞無關

    目前,NASA正在展示這種新的通信形式,「全息傳送」在未來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下一步,NASA的計劃是雙向交流,除了地球上的人被「全息傳送」到太空外,還要讓宇航員「全息傳送」回地球。

    而且,「全息傳送」還將和增強現實結合起來,以真正實現遠程指導。

    伴隨著系統的運行,我們不僅在地球外「流浪」,還將在空間站上「生活」。

    另外,「全息傳送」可能會對未來的深空旅行產生重大影響。

    隨著火星計劃的推進,往返火星存在的通信延遲問題,是一個需要克服的障礙。

    那么,有了「全息傳送」,是不是就改善了呢。

    NASA表示,「無論人類在哪里探索,宇航員都需要與地球、任務控制中心聯系」。

    因此,傳輸技術對未來的太空任務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https://www.inavateonthenet.net/news/article/first-holoported-humans-arrive-at-space-station-as-nasa-says-tech-vital-for-future-missions

    https://www.nasa.gov/feature/innovative-3d-telemedicine-to-help-keep-astronauts-healthy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ID:AI_era),作者:新智元,編輯:時光,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