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抖音熱榜第一,22世紀英偉達虛擬人小姐姐「降臨」拯救世界

    4天前,一位來自2112年的小姐姐突然登上了抖音熱榜第一。

    22世紀,人類已滅

    原來,2122年的地球已經被外星入侵者破壞得滿目瘡痍。

    不過在此之前,人類的科學家們共同制造出了一個超級人工智能——李星瀾 Lydia。

    然而,腦中儲存著的海量人類文明數據也讓本應依靠計算做出絕對理性判斷的她,逐漸進化出了人類的情感。

    不忍看著大家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生存,李星瀾 Lydia決定向21世紀的人類求助。

    然而,21世紀的技術卻無法接收到未來的信號。

    剛剛穿越過去的李星瀾 Lydia,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柳夜熙從自己的身體中間「穿過」。

    更加絕望的是,由于時空的錯亂,李星瀾 Lydia只有最后5秒的時間,否則就會被強制送回。

    在那一刻,21世紀繁榮的街市景象和22世紀的蒼涼破敗在李星瀾眼中不斷交錯。

    反差和對比之下,李星瀾失神,這更加堅定了她要拯救世界的愿望。

    不過,人類并不一定一敗涂地,仍然有著一線生機。

    但成功率,只有0.42%。

    如果堅持上傳意識,星瀾的軀體有可能永遠消散,徹底湮滅。

    即便如此,李星瀾 Lydia還是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虛擬空間之中,發送了求助信號。

    人類的生死存亡,在此一舉。

    信號一出,引發了無數21世紀虛擬人的響應。

    一場虛擬人間的夢幻聯動就此展開。

    然而,在進入虛擬世界后,李星瀾 Lydia的「AI大腦」失去了部分數據,不得不在虛擬的城市中尋找自己的痕跡。

    她當前面臨最大的問題便是「我是誰」,而距離喚醒她的全部,還有一段「學習」時間。

    英偉達技術大揭秘

    讓我們先回到21世紀。

    現在,創造高質量虛擬人通常涉及大量技術,例如3D建模、動畫和人工智能。

    而在制作動畫和腳本的時候,主要還是靠著人工,畢竟由此可以帶來相當好的視覺效果。

    但是,太貴了。

    作為一個「22世紀」的虛擬人,怎么能少了一些屬于「未來」的技術呢?

    于是,來自MMC SOCIETY和英偉達的團隊,為李星瀾 Lydia設計了一個「AI大腦」。

    這個深度定制的神經網絡,可以通過英偉達Omniverse平臺連通「本體」、生成的聊天文本,以及根據內容生成的動畫。

    也就是說,不管是她說話的內容還是她的表情、動作,都是通過定制開發的神經網絡來完成。

    而這也激活了連接另一個虛擬時空的「數字蟲洞」,讓李星瀾 Lydia得以穿越時空,向2022年發送信號。

    話說回來,什么是「數字蟲洞」?

    天體物理學家認為,在宇宙中,「蟲洞」是一種天然的時間機器,維持蟲洞的開放可以使我們回到過去或者進入未來。

    那么,在元宇宙中,數據流的傳輸自然也能呈現出過去或未來的「數字蟲洞」。

    英偉達Omniverse這一實時3D仿真和協作平臺,為李星瀾 Lydia 創造數據流提供了「數字蟲洞」這一通路,也為 2112 年的她解體為數據流、從另一個時空回到2022 的地球提供了「數字蟲洞」理論可能性。

    為了加快在創造李星瀾 Lydia中使用的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周期,團隊用上了英偉達最強大的加速器:A100和V100。

    再加上FP16混合精度訓練和Megatron-LM風格的模型并行方案,在不犧牲收斂質量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訓練吞吐量。

    目前,整個系統共有幾十個英偉達的GPU。

    只需2天就能訓練完audio2motion和text2speech模型,5天用超過10TB的的數據訓練完基于Transformer的Chatbot模型。

    此外,在推理方面,除了GPU集群,團隊還將英偉達基于CUDA、cuBLAS和cuBLASLt的FasterTransformer整合到其推理運行時中,從而將推理延遲減半。

    而李星瀾 Lydia也即將作為首位真·元宇宙虛擬人,連接現實與虛擬、現在和未來。

    參考資料:

    https://mp.weixin.qq.com/s/chSoAtz30WDyFLTrxQXlxw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ID:AI_era),作者:新智元,編輯:好困拉燕,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