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iPhone 13 Pro 的鏡頭很好,但我還是想吐槽它……

    對我這種隔代換機的用戶,iPhone 13 Pro 的提升比以往來得更大一些。無論是屏幕、續航、還是相機,它相比我之前使用的 iPhone 11 Pro 都有明顯的提升。在折騰手機這種事上我已經逐漸退燒,而 13 Pro 成熟到有些無聊的使用體驗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歸宿。但是有那么一個小問題,一個從發售至今都未解決的小問題,一直困擾著我,讓我在忍了它小半年之后終于決定「小題大做」一下,站在一個對攝影有一些執念的用戶的角度認真地抱怨一下 iPhone 13 Pro 相機鏡頭的切換邏輯。

    無論是相較于前代機型或是常規的 iPhone 13,13 Pro 的相機系統在硬件上都可以說是全面進化:更大的主攝傳感器面積,終于支持微距模式和自動對焦的超廣角,焦距更長的等效 77mm 長焦。但硬件上的提升永遠不能和體驗上的進步直接劃等號,13 Pro 在很關鍵的鏡頭切換邏輯上帶給我的體驗甚至不如 11 Pro,用兩個詞概括就是遲鈍和糊涂。

    先從目前已經通過 iOS 更新變得比較穩定的微距切換邏輯講起。

    13 Pro 的微距切換機制在 iOS 15.0、15.1 和 15.2 一共有三個版本,每個版本的邏輯都不太一樣。15.0 也就是剛發售時的版本完全沒有給用戶任何控制權,啟用微距模式與否完全由相機自己判斷,所以在使用 26mm 主攝對準距離較近的物體拍照時,相機可能會自作主張切換到 13mm 超廣角鏡頭成像,最后的得到的照片其實是裁切而成的。如此得到的照片在各方面效果都會比調用主攝直接成像要更差,而用戶除了想辦法「哄」相機換回主攝之外沒有其他有效的控制方法,在等待相機在兩個鏡頭直接反復橫跳時還有可能錯過想要捕捉的瞬間。

    MKBHD 在去年 9 月對原版微距模式的吐槽,當時 Apple 已經在著手準備下個版本

    好在 Apple 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一個月后的 iOS 15.1 中加入了「自動微距」的一刀切開關。這個開關默認為開啟狀態,工作邏輯和 15.0 時一樣,依然沒有在相機 app 中給用戶任何選擇權。如果你選擇將自動微距關掉,相機則只會在用戶手動選擇超廣角鏡頭時啟用微距模式,使用主攝時哪怕因為拍攝物體太近而無法合焦都不會切換為超廣角裁切的畫面。我至今認為 15.1 的切換邏輯是三個版本中最合理的:對于不會特意切換超廣角鏡頭來拍攝微距照片的普通用戶來說一切都沒有改變;而對于想擁有更多控制權的用戶來說超廣角和主攝之間的界限終于清晰了,取景窗畫面終于不會在兩顆鏡頭之間反復橫跳了。

    15.1 中的「自動微距」開關,截圖來自 iBeta 嘗鮮派

    沒想到這個機制在 15.2 中再一次發生了改變,iPhone 13 Pro 的微距模式在發售兩個多月后又獲得了全新的切換邏輯。上個版本中的「自動微距」開關變成了「微距控制」,默認依然是開啟的狀態。開啟時相機依然會自己判斷是否采用超廣角的畫面裁切,但會在取景器左下角顯示一個微距圖標。這個圖標起到了兩個作用:讓用戶明確知道相機是否啟用了微距模式,同時允許用戶完全控制微距模式的開關。在圖標點亮的時候,無論選擇 0.5 倍、1 倍或 3 倍,相機都會使用超廣角微距模式的畫面來成像。用戶也可以選擇點擊圖標來關閉微距模式,關閉后相機將不會將 1 倍和 3 倍的畫面替換為超廣角的裁切,而是會通過顯示微距圖標的方式來提示用戶:我判斷現在這個場景用超廣角裁切比較合適,你要不要考慮一下。

    最終版本的微距控制界面

    微距模式的鏡頭切換邏輯最終還是穩定在了一個比較成熟的版本上,但對我來說更加常用的長焦鏡頭使用體驗比起剛發售時卻絲毫沒有改進,這也是促成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iPhone 的中長焦鏡頭應該是我最喜歡用也是最常用到的鏡頭,50mm 到 70mm 的焦段在我看來比主攝的 26mm 更好構圖,也更容易突出主體。而當在我點擊 3× 按鈕希望調用長焦鏡頭時,總是需要仔細觀察取景窗的畫面來確認 13 Pro 確實切換到了長焦,而不是在裁切主攝的畫面來「變焦」。因此在幾個月的使用中,13 Pro 在切換長焦時的猶豫不決和反復橫跳對我使用原生相機的體驗影響非常大,以至于我后期直接把第三方手動相機 Halide當做了長焦專用拍攝工具,原因就是 Halide 允許我直接調用 77mm 的長焦鏡頭進行成像,切換焦段的控制權完全在我的手里。類似的問題是我在使用 11 Pro 的 52mm 鏡頭時沒有碰到過的,使用主攝畫面裁切的概率比較低,一般都是在光線很差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并且在點擊 2x 按鈕切換時也要果斷很多。

    iPhone 11 Pro 52mm f/2.0 1/786s; iPhone 13 Pro 77mm f/2.8 1/1041s

    相比前代產品出現體驗下滑的其中一個原因正是 13 Pro 相比前兩代機型在長焦鏡頭上的「升級」。雖然等效全畫幅 77mm 的鏡頭比 11 Pro(52mm)和 12 Pro Max(65mm)焦段都要更長,但隨之而來的代價就是更小的光圈和更少的進光量。13 Pro 的長焦鏡頭光圈只有 ?/2.8,相比前兩代機型 ?/2.0 和 ?/2.2 的光圈變小了不少。這就意味著在同樣的光線環境下,13 Pro 的長焦鏡頭需要更長的曝光時間才能獲得和前兩代機型同等的進光量,這是一個顯著的劣勢

    更長的焦段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更長的最近對焦距離:根據 Halide 列出的 technical readout 信息,13 Pro 長焦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比 11 Pro 的 40cm 增加到了 60cm,而這 20 厘米的提升在實際使用中的影響是很明顯的。拍攝空間比較小的情況下,13 Pro 的長焦就沒有 11 Pro 的長焦更靈活,我的使用中無法合焦的情況增多了不少

    更小的光圈和更遠的最近對焦距離直接導致了 13 Pro 相比前代機型更傾向于把本應該由長焦鏡頭直接成像的畫面切換為主攝裁切,利用主攝更大的傳感器面積、更大的光圈、更近的最近對焦距離來生成理論上比直接使用長焦更優秀的畫面。但實際使用中這樣算法自作聰明的效果很多時候都會適得其反。由于被攝物體太近導致長焦無法對焦時采用主攝裁切還情有可原,畢竟再能算的算法面對虛焦的畫面可能也無計可施。但如果是因為光線太暗導致算法決定使用主攝裁切成像,我認為在 13 Pro 這代機型上完全站不住腳。

    首要原因就是 1200 萬像素的主攝畫面即使細節再優秀、傳感器和鏡頭素質提升再大,也禁不住 3 倍的數碼裁切。這樣得到的畫面細節缺失太多,涂抹感過于嚴重,比起直接使用長焦成像的效果只可能更糟糕。下面就是 我在 9 月底拍到的一個例子 。

    很可惜刪掉了右邊的原圖;左圖為 Halide 自動模式選擇長焦拍攝,1/15s 曝光,效果好太多了

    另一個原因,也是我最不理解的一點:13 Pro 的長焦鏡頭本身是支持夜景模式的。這是 iPhone 長焦鏡頭史上第一次支持夜景模式,牙膏終于擠出來了,長焦的弱光成像終于能有一絲改善了。但并沒有,至少并沒有完全改善,問題就出在原生相機在「長焦鏡頭+夜景」和「主攝裁切」之間似乎更傾向于后者。哪怕長焦鏡頭終于可以使用夜景模式提升暗光表現了,算法大部分時候還是會固執的認為這種情況下使用裁切的畫面更合適(相機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使用長焦鏡頭并同時激活夜景模式,目前還沒有總結出它降下如此恩惠的規律)。

    有時算法的判斷是對的,有時它是錯的,這與前面提到的微距模式是同樣的問題。但微距模式通過顯示按鈕的方式給了用戶提示和選擇權,而長焦鏡頭并沒有。我在使用原生相機并且面對這種情況時,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通過讓相機重新測光或對焦的方式來哄它切換到長焦鏡頭并激活夜景模式。這個連哄帶騙的過程實在談不上絲滑,拍照切換鏡頭的過程很容易就變成了我和原生相機算法的「搏斗」。這么一鬧,自然就更有可能錯過我想拍攝的瞬間,相機作為一個工具最重要最基礎的「記錄」功能也就受到了影響。

    長焦和夜景同時啟動的三個例子

    硬件層面迭代所作出的取舍導致了 13 Pro 長焦鏡頭在一些場景下可用性的降低,軟件層面 iOS 原生相機的猶豫不決和判斷失誤則導致了拍攝體驗和成像質量的下降,而用戶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是完全被動的。這三個設計選擇結合最終導致了 13 Pro 長焦鏡頭使用體驗的下降 ,也讓少數派 Matrix 社區多了一篇無關緊要的文章 。

    這不是一個多么嚴重的問題,我確實是在雞蛋里挑骨頭,因為它細微和渺小到大部分用戶可能都不會察覺或是在意。而在 Apple 看來這可能都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從 iOS 15.0 到 15.4.1 主攝和長焦之間切換的體驗始終如一。我之所以要花這樣的篇幅來鉆這個牛角尖是因為這樣的瑕疵出現在相機系統全面升級的一代 iPhone 上實在有些可惜,特別是在微距模式的切換邏輯經過兩次修改后已經很完善的襯托下,長焦鏡頭切換依然存在這樣一個讓用戶——尤其是對這些細節最敏感的用戶——很被動的黑盒設計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如果 Apple 愿意,這肯定是一個可以通過 OTA 更新解決的問題,滿足了我這樣挑三揀四的用戶還絲毫不影響其他用戶群體的使用體驗(再次重申,微距模式現在的切換邏輯就是這么改出來的)。

    不過也許就在今年九月,下一代旗艦 iPhone 將會使用光圈更大、傳感器更優秀、最近對焦距離更小的長焦相機,這個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了。畢竟如果牙膏一次都擠完,下代產品該怎么辦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少數派”(ID:sspaime),作者:頑皮跳跳燈,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