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昨天,幾百位產品經理在求一個邀請碼

    在“弱化算法推薦”的趨勢下,不少產品不僅將原先的“個性化推薦”功能設置成可關閉,還準備探索脫離算法后的新模式。最近,字節跳動旗下的識區APP作為一款智能閱讀工具,在內測階段就頗受矚目。它能否開創“新算法時代”下的先例?一起來看文中看看吧。

    昨天,當我還沉浸在收假第一天的痛苦中時,幾個產品經理和運營的社群同時活躍了起來,大家不約而同都在求一個邀請碼,讓我夢回 Clubhouse 的火爆時期:

    能在內測時期就引起關注的產品并不多,這個“一碼難求”的產品就是字節跳動旗下的識區APP。

    識區是什么

    識區,是字節跳動旗下的一款智能閱讀工具。早在今年的1月就傳出消息在內測,直至昨日涌現出邀請碼熱潮。

    相比于一直被網友詬病算法的今日頭條,識區被認為是更有人情味的今日頭條,它的官方slogan就足以證明:

    定義你的閱讀宇宙。

    這一定位,就給自己立出打破信息繭房的人設——除了閱讀,識區也涉足社交領域。以興趣驅動社交,打造類似圈子的互動平臺。

    識區的產品邏輯

    目前,識區是有一定的準入門檻的,采用邀請制注冊登錄;近期開放了邀請限額,每位注冊用戶可自主邀請三位朋友注冊使用——這才造成了“一碼難求”的盛況。

    識區的界面也比較簡潔,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識區、推薦、點亮。

    進入產品后,在左上角的【發現識區】,找到你喜歡的圈子加入。除了少部分官方識區外,大部分識區都是由個人用戶創立,包含藝術、書籍、科技、生活等多個領域。

    加入社區后,可以以“推薦”和“最新”兩個排序方法查看圈子的相關內容;用戶可以閱讀和發表帖子,并在評論區收獲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遇到喜歡的帖子,可以為它點亮,相當于點贊和收藏。點亮后的內容會存儲在底部導航欄內的【點亮】功能中,便于下次尋找。

    如果沒有你喜歡的內容,用戶也可以自己創建識區,成為區長,每位用戶最多可創建 3 個識區。

    在【推薦】功能中,可以看見被用戶推薦和區長點亮的帖子內容,以及推薦的識區。

    作為一個閱讀工具,它的主要內容來自于機器抓取聚合的資訊,這些信息源基本都是今日頭條的創作者。

    點擊帖子內容,你可以選擇開啟【全局閱讀模式】,屏蔽今日頭條網頁中的其他無用信息。

    左為開啟前,右為開啟后

    以上為識區APP產品的主要功能。

    從內測開放到現在,關于這款產品的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識區的設計簡潔、比較小清新,用起來很流暢舒心。

    也有人認為,這就是早期的即刻,加上點豆瓣和貼吧的影子,宛宛類卿。

    為什么現在出現這樣一款產品

    識區這款產品的很大特征是突出個人喜好,弱化算法——這和互聯網行業的“去算法化”的趨勢密不可分,可能也是它誕生于此時的原因。

    去年8月27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了關于《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根據《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或者向用戶提供便捷的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

    此政策一出,抖音、今日頭條、微信、淘寶、百度、微博、小紅書等APP陸續上線算法關閉鍵,允許用戶在后臺一鍵關閉“個性化推薦”。

    在今年年初,字節跳動就在試水脫離了算法推薦的識區。

    從識區的產品功能可以得知,它弱化了算法推薦,轉而玩起了RSS+興趣的組合方式。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指的是簡易資訊聚合,一種在算法推薦時代被視為過時的玩法。RSS搭建了信息迅速傳播的一個技術平臺,使得每個人都成為潛在的信息提供者。

    而識區在這個基礎上引入了“區長”這一角色,增加了人工篩選的步驟,使得整個玩法不會過于僵硬。

    至于這套玩法能不能在“新算法時代”站穩腳跟,還得看后續的發展。

    未來會怎樣

    目前,很多人對這款產品的未來持有觀望的態度。

    這樣一款產品,在資訊和社交之間反復橫跳,需要有很強的平衡能力。

    首先說說資訊,它是依托于用戶自身的產出以及對今日頭條的抓取上。目前處于內測階段,用戶自發產生的內容比較少,主要還是由系統機器人提供的相關內容。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同樣都是今日頭條的內容,我為什么不在今日頭條閱讀,反而要跑到另一個產品來閱讀它呢?

    而且,它的個性化推薦也沒有那么強大的吸引力。

    今日頭條APP已經可以通過“我-設置-個人信息與權限-個性化廣告管理”來關閉個性化推薦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給“算法繭房”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法。

    這樣,識區的“自定義閱讀宇宙”聽起來就沒那么香了。

    再說說社交。

    社交可謂是新產品的重災區,在此折戟的產品不計其數。

    識區根據興趣交友,這樣的先例前有貼吧,后有豆瓣,已經被玩得透透的了。

    想要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識區并不是大家腦海中的第一選擇。

    在沒打響名氣之前,識區想要吸引到更多數量的圈子,恐怕有點難。

    最后,說一下變現。

    識區將自己定位為“智能閱讀工具”,那就和知識變現離不開關系。它最后會不會演變成另一個收費的知識社區,成為另一個“知識星球”,就看未來的發展了。

    參考文章:

    宋妤:《字節跳動內測智能閱讀工具App“識區”》

    愛范兒:《字節正在內測一款新 App,是更有人情味的〈今日頭條〉》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ID:woshipm),作者:Darcy,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