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健康:電商易得,服務難越
在藥房零售蓬勃發展的同時,線上平臺和數字化營銷等服務則只能貢獻15%左右的收入。因此有人認為,京東健康本質上是個線上藥房,運營邏輯依然是京東最擅長的電商配送。
2014年的某一天,曾在宿遷任職的泰州市領導約劉強東見面,希望與京東聯合打造“醫藥城”項目。雙方會面結束后,劉強東迅速派出小組去泰州實地考察。
很快,考察組就反饋了結果:缺乏政策支持,風險很大。劉強東又讓時任京東商城POP開放平臺事業部總經理的辛利軍前去調研,辛利軍帶回來的消息依然是,很難做,他認為京東應該放棄這個項目。
但劉強東沒有接受這個建議,他認為醫藥和醫療行業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思考片刻后,他強硬地對辛利軍說:“正因為難做才有價值,你們要么做成,要么換人。”
6年以后,京東健康成為了市值超過1500億港元的公司。
根據京東健康發布的2021年全年業績公告,2021年京東健康總收入為306.8億元(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服務收入為262億元,平臺、廣告及其他服務收入為45億元),同比增長58.3%。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指標下(Non-IFRS)凈利潤達14.0億元,同比增長91.5%。年度活躍用戶數為1.23億,比2020年增加了3356萬人。
不過,大眾的關注點仍然聚焦在收入結構上——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收入占比超過了85%,這顯然與京東希望建立一個完整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生態相去甚遠。
劉強東再造一個京東的夢想,遠不如紙面數據那么樂觀。
01京東健康,還是京東藥房?
大健康產業包含多種業態,其中醫藥和醫療服務是最基礎的。
京東健康的切入點也選擇在醫藥上,其主要業務包括零售藥房業務、在線醫療健康服務,以及賦能醫療健康產業的技術驅動平臺。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醫藥電商市場規模達1956億元,增長28.3%,占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11.4%。預計2021年我國醫藥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
背靠京東集團,京東健康的優勢業務自然是零售藥房業務。公司采取了自營、在線平臺和全渠道布局相結合的運營模式。
京東健康在線平臺擁有超過1.8萬第三方商家,豐富了醫藥和健康產品的品類和供給能力。
背靠京東物流,京東健康可以使用全國范圍內的19個藥品倉庫和超過400個非藥品倉庫。京東大藥房自營藥品冷鏈也已覆蓋全國200多座城市。以此為基礎,全京東健康的渠道服務“京東藥急送”通過商家自配送、平臺配送、同城送等多種履約方式,充分發揮了聚合運力的效能,已攜手約5萬家藥房門店,在全國超過300個城市為用戶提供全時段送藥上門服務。
2021年,京東健康80%的自營藥品訂單已經實現次日達。
此外,京東健康還在更多地區開設線下自營的DTP藥房(直接面向病患,可憑借醫生處方買藥的藥房),使得線上線下藥品供應鏈更好融合。
有了強大的供應鏈能力為保障,京東健康在醫藥產業上游的話語權得到了加強。2021年,京東健康與優時比中國、賽諾菲中國、桂龍藥業、諾華制藥等知名藥企合作,多家藥企的新特藥在京東大藥房在線首發。
從2019年到2021年,京東健康的營收分別為108.4億元、193.8億元和306.8億元,其中醫藥和健康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94億元、168億元和262億元,占比分別為86.7%、86.7%和85.4%。
在以自營為主體的運營模式下,京東健康的藥房零售業務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2020年時,京東健康的藥房零售業務的營收已經超過老百姓大藥房、一心堂等四家線下連鎖藥店。
在藥房零售蓬勃發展的同時,線上平臺和數字化營銷等服務則只能貢獻15%左右的收入。
正因為如此,不少人認為京東健康本質上是個線上藥房,運營邏輯依然是京東最擅長的電商配送。
02互聯網做醫療服務,難在哪里?
作為京東集團孵化的第三只獨角獸,劉強東對京東健康寄予厚望,他曾對京東健康CEO辛利軍說,做好健康產業,能再造一個京東。
2019年5月宣布獨立運營后,京東健康獲得了集團的全力支持。2019年獲得了10億美金A輪融資,2020年8月,京東健康再次啟動融資,獲得了來自高瓴資本等機構等9.14億美元融資。
獨立運營的第二年,京東健康即于港交所成功上市。
互聯網公司做醫療的邏輯是,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從信息走向服務。比如京東健康就是通過鏈接C端用戶和B端的商家及藥企,最終深入藥品零售、在線醫療、健康管理,以及數字化技術平臺等服務。
但目前來看,藥品零售以外的業務收入占比依然較低。
公告顯示,2021年,京東健康除藥品銷售外的收入來自線上平臺、數字化營銷及其他服務。
在線上平臺方面,京東健康已經推出了糖尿病、肝炎、營養科等12個患者關愛中心,通過對患者的管理和隨訪,幫助藥企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京東健康還與CRO公司、藥企合作成立臨床試驗患者招募中心,既方便患者在在線平臺查找臨床試驗項目,也為新藥研發提速增效。
在數字化營銷方面,京東健康主要服務藥企,除了為后者開拓在線渠道,完成新特藥的首發合作外,還共同探索數字化營銷項目。
而“其他服務”很可能是互聯網醫療和以治未病為主的健康管理。
京東健康正在探索專科疾病預防、治療、康復流程,已經成立了感染及肝病中心、腦營養中心、皮膚修復中心等9個專科中心,專科中心總數達到27個,覆蓋超過15000家醫院。報告期內,京東健康互聯網醫院日均在線問診咨詢量已經超過19萬。
在持續推進線上平臺、數字化營銷和健康管理等業務的情況下,京東健康的服務收入占比僅比2020年提升了1.3%。
醫療服務的互聯網化向來被認為是難啃的硬骨頭。
曾經的掛號網在獲取了足夠多的數據信息后,升級為微醫平臺,開始推出遠程診療、配藥、健康管理等服務。
相關數據顯示,微醫平臺的注冊用戶已經超過2.2億人,但公司在2018~2020年的凈虧損卻高達4.15億元、7.57億元、8.69億元。
究其原因,互聯網醫療服務往往是一對一,個性化的問診服務,醫生資源決定了成本控制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相比之下,醫藥電商是對標準商品的流通,只要將平臺規模做大,就能有效攤銷運營成本,增強盈利能力。
因此京東健康交出亮眼的財報數據是必然性的,它還沒有迎來真正的大考。
03“再造一個京東”?為時尚早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許多行業的分水嶺,對于大健康產業來說更是如此。
首先是線上就診需求激增。2020年3月,國家衛健委委屬管醫院互聯網診療比去年同期增加17倍;部分第三方互聯網服務平臺的診療咨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0多倍。
中信證券預計,到2023年,互聯網醫療診療側體市場總規模預計為351.55億元,市場前景巨大。
另一方面,全社會的健康意識空前提升,對健康管理服務的需求激增。
2020年上半年,我國新增的保健品相關企業數量超過34.8萬家,同比增長25.67%。
“健康中國”戰略也明確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
京東的互聯網醫療和健康管理板塊在這兩年里也獲得了快速發展。
2021年,京東互聯網醫院日均問診量已經超過19萬次,是2019年的10倍左右。
與此同時,京東健康又成立了自貢京東互聯網醫院、成都京東互聯網醫院、濟寧京東互聯網醫院,還采取了專業醫療機構共建的形式,例如與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合作搭建了河南首家中醫互聯網醫院等。
在健康管理方面,“一人簽約、守護全家”的京東家醫是京東健康過去一年多的重點項目。
京東家醫不僅有醫療和健康管理服務,還結合了健康險,可以為家庭提供一站式終身醫療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解決方案。
用戶購買京東家醫產品后,其綁定的每位家庭成員都可以享受7×24小時健康咨詢、不限次數的線上問診處方服務、專家面診服務、2700多家醫院的門診預約、隨訪服務、健康管理、疑難問診的醫療服務導航等醫療健康服務。京東家醫的門診預約服務可以覆蓋全國100多個一二線城市,三甲醫院覆蓋率達98%。此外,每位家庭成員還可以擁有專屬的健康檔案,持續記錄、跟蹤其健康狀況。
根據京東健康公布的數據,到2021年8月京東家醫上線一周年,活躍用戶占比87%,用戶數月均環比增長220%。
通過對互聯網醫療和健康管理服務的強化,這部分業務的收入占比僅僅提升了1.3%,但2021年的經營成本卻達到了235億元,同比增加了62.4%。
為了降低成本,京東健康也開始了大規模裁員。一位員工表示,“京東健康的核心部門醫藥部的裁員比例大概在20%,大力投入發展的互聯網醫院裁員可能達到60~70%”。
不過,在醫療互聯網化的這幾年里,還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靠醫療服務賺到錢,京東健康“以藥養醫”倒也無可厚非,只是在沒有成功經驗可參考的情況下,京東健康距離一家真正的大健康公司還要做很長的資金和時間投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美業新緯度”(ID:meiyexinweidu),作者:周至,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