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二次元游戲公司涌向成都
“現在成都出了很多好玩的二次元游戲。”95后的林可是“老二次元”兼游戲迷,每天會固定花2-3小時玩二次元游戲的她發現,近兩年不少好玩的二次元游戲都是成都的工作室研發的,“從《約戰:精靈再臨》到《關于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件事兒》,成都簡直是二次元寶藏。”
在成都某游戲公司任職游戲策劃的歡歡則告訴燃財經,“成都二次元游戲整體氛圍特別好,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找不到的(二次元游戲)”。
實際上,成都一直在國內的游戲賽道譜寫著“傳說”。作為西南地區的集散地,成都經歷了頁游、端游再到網游時代。早在2002年,成都就開始建構數字文創產業鏈,以政策支持網游開發,吸引了一大批的游戲企業入駐。
據《2021成都網絡視聽產業發展機遇指南及機會清單》數據顯示,游戲電競已成為成都網絡視聽產業核心支柱。游戲電競標上企業營收自2018年逐年增長,2020年達到413億元。截至2019年12月,成都共有2474家游戲研發公司,被譽為“中國手游第一城”、“中國游戲產業第四城”。
濃烈的ACG文化氛圍吸引著眾多的游戲創業者。1992年出生的吳哲從陜西來到成都,創辦起一家小型的二次元游戲公司,他向燃財經表示,“我覺得成都會是下一個二次元宇宙中心,比起上海,成都創業的資金壓力會小很多。”
2020年,1995年出生的白胤廷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也選擇在成都創建了蘭廷科技,他告訴燃財經,“我已經習慣了成都慢節奏的生活狀態,讓我能夠保持一個好心態。”
田海博在2018年來到成都,創建了東極六感。作為老牌的成都本土游戲公司,田海博向燃財經表示,“選擇成都就是因為這里性價比高,無論是房租成本、人員成本和政策支持,和北上廣深對比,對初創企業相對更為友好。”
在極富包容力的成都,從獨立游戲到包括二次元等各細分類別,畫風各異的游戲企業遍地開花。近兩年,成都的二次元游戲更是屢屢破圈。林可告訴燃財經,“現在二次元游戲我就認成都的公司,畫面、劇情、設定一級棒。”
田海博則表示,“去年不少游戲公司都舉家搬遷到了成都,不少是從原來堪稱二次元游戲宇宙中心的上海遷來的,比如煥藝科技、上海煥奇等等,這些新血液的加入也是對成都游戲產業的助力。”
在二次元的細分游戲領域,成都越來越顯示出獨特的地域魅力。成都二次元游戲資深策劃師白路補充道,二次元游戲企業在成都聚集,整體行業發展前景看好。
不過,即便逃離了北上廣,這些二次元游戲企業同樣也面臨行業“內卷”,“年前版號停發,全國游戲市場遇冷,內卷加劇,成都的游戲產業都應當沉下心來做精品內容。”
游戲產業投資人李競告訴燃財經,“二次元游戲賽道一直被資本重點關注,成都的二次元游戲頻出爆品也給了資本信心,但現在版號停發導致很多游戲公司失去了國內市場,出海或許是游戲行業的未來出路。”
二次元游戲創業者涌向成都
2018年,吳哲從陜西來到成都創辦了一家二次元游戲工作室,主創團隊從3-4人的小規模逐漸增加到后來的20多人。
“我在成都旅游了一個月,注意到成都街頭全是大大小小的漫展,還有穿行在漫展里的年輕人。”吳哲被成都濃厚的二次元氛圍所吸引,“二次元游戲在年輕人群體里接受度很高,我當即決定,做二次元游戲一定要來成都。”
吳哲正趕上成都游戲產業大繁榮的時期。
2015年騰訊在成都設立的天美工作室研發《王者榮耀》手游,此后,成都二次元游戲爆款頻出,包括數字天空的《少女前線》、樂狗的《萬國覺醒》等。此后,資本也隨之涌入,吳哲創辦的工作室也找到了個人投資人。
吳哲告訴燃財經,“成都的游戲產業環境很包容,再小眾的游戲也能找到忠實愛好者,公司團隊成員都是90后,每天上班做二次元游戲,下了班就一起結伴去看漫展、吃串,公司的創業氛圍非常好。”
和吳哲一樣,田海博也在2018年從新疆來到成都,創辦了東極六感。從小喜歡玩游戲的田海博告訴燃財經,“我認為游戲是一個完美的現代文化載體,我想通過游戲讓傳統文化出海。”
2019年3月,東極六感拿到了游戲版號,并在6月上線了《匠木》的測試版。“在全網公開測試后,我們遇到了第一個投資人,提供了幾百萬元的融資。”隨后,《匠木》成為了現象級的益智手游,更獲得了故宮、IMGA、Indieplay等頒發的多項國內外游戲大獎,東極六感也成為了極具代表性的成都本土游戲公司之一。
繼吳哲、田海博等先驅者之后,2021年6月,白胤廷創辦了蘭廷科技,組建起20-30人規模的公司團隊。幸運找到個人投資人后,預計明年3月份將正式上線籌備3年的游戲項目。
“很多企業都來到了成都,這里的游戲產業越來越熱鬧了。”獨立游戲制作人陳北徒向燃財經表示,“成都本來就是西南地區的集散地,不少游戲企業從重慶、貴陽、陜西搬過來,聚集形成了完善的游戲產業群。”
田海博告訴燃財經:“去年整個行業資金壓力大,成都就顯得更有性價比,上海不少游戲公司因為人才內卷在成都設立了分部,有的整個公司都搬來了成都。”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上海心曌網絡科技在2021年6月成立了成都分部煥藝科技,并建立團隊招收優秀游戲人才。而在成都整體政策的吸引下,上海煥奇科技將整個公司搬遷到了成都,以上海心曌和上海煥奇為代表的游戲企業并不算少。
實際上,除了以龍淵、東極六感為代表的成都本土游戲公司持續發展,近幾年成都吸引了多家老牌游戲大廠建立分公司,包括騰訊、三七互娛、完美世界、游族等等。
游戲廠商的聚集引發“內卷”的同時,也使得大量的高質量游戲涌現成都。許多專注二次元的游戲公司及工作室開始發力,讓成都“一夜之間”吸引了全國游戲玩家的矚目。
從首款二次元槍娘卡牌養成戰術手游《少女前線》的爆火,到2021年龍淵網絡發行的《來古彌新》首次探索文博題材手游,在TapTap和B站兩大平臺累計預約人數突破50萬,并分別收獲8.7、8.4的高評分,同年還推出了科幻題材的冒險游戲《行界:重構》,TapTap預約量超過46萬,評分高達9.1,一經發布就引起了二次元游戲圈的轟動。
成都二次元爆款游戲登陸TapTap
來源/燃財經截圖
成都在二次元游戲交出的亮眼答卷迅速吸引了資本的關注,近年不少優質的游戲公司獲得了騰訊、吉比特、B站和三七互娛等廠商的投資。鯨準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今,成都網絡游戲領域投資事件99起,熱度最高。
截止目前,2021年度B站投資的8家游戲公司中,3家都位于成都,包括成都空在社、東極六感和洛斯特,其中成都空在社和洛斯特都是典型的二次元游戲開發商。
為什么是成都?
成都的二次元游戲產業,大有后來者居上的意味。
在與燃財經交流中,創始團隊無一例外都提到了成都“二次元”、“慢節奏”的獨特城市氛圍。
白胤廷告訴燃財經,“成都是一個隔三差五就有漫展的地方,我身邊的同學都是二次元愛好者,其實游戲本身就有幻想屬性,古劍奇譚、仙劍奇俠傳等以傳統文化為創作背景的游戲也都存在二次元元素,成都自然會吸引很多二次元游戲公司。”
在白胤廷看來,慢節奏的生活方式賦予了成都獨特的城市魅力,吸引著白胤廷這樣的年輕游戲創業者。
此前,白胤廷曾經在上海呆過一段時間,聊起被譽為“二次元游戲宇宙中心”的上海,他告訴燃財經,“雖然上海也有很多漫展,但是在上海逛漫展,是高強度工作和生活間隙里難得的放松,而在成都,逛漫展就是正常的享受生活。”
成都漫展展示圖
來源/comiday官方微博
和白胤廷一樣看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連續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都,以“蓉漂計劃”為代表的硬核人才政策、舒適的生活節奏、豐富多樣的美食吸引著年輕人。
“成都人的生活態度悠閑但并不消極,這種慢節奏積極的生活態度其實對創業很重要。”陳北徒告訴燃財經。
被這種“慢節奏”吸引而來的還有田海博,“做游戲是需要大家沉下心來才能做好的,成都相比北上廣深生活節奏比較慢,更適合我們。”
在采訪中,陳北徒和田海博都提到了成都是個“性價比”極高的城市,陳北徒表示,“如果算筆賬,一家成都天府新區的中小型公司,租金不到北京的四分之三,疫情期間租金甚至更低,員工的工資低于北上廣,但幸福感普遍還很高大家都很喜歡這座多元文化的城市。”
“和北上廣比,成都生活成本真的很低,在北京租個屋,能在成都租個房。我不用擠地鐵通勤,還有吃不完的美食。”在成都某二次元游戲公司任職的歡歡告訴燃財經,“哪怕不和北上廣比,成都比起相鄰的新一線城市重慶,地處平原,人員流通快,對二次元和游戲都很包容。”
田海博補充道,“成都形成了年輕人的文化圈層,這和成都巴蜀文化、三國文化的豐富文化內涵是分不開的,而且成都一直很用心的打造城市文化景觀,特別是成都作為國內最大的漢服產業集中地,年輕群體對國潮文化的歡迎,也讓成都聚集了一批天然的二次元游戲人群。”
在成都慢節奏、二次元的城市獨特氛圍之外,ACG產業聚集形成的地域效應,也使得游戲公司紛紛選擇落戶成都。
根據《2021成都網絡視聽產業發展機遇指南及機會清單》,成都從2002年就開始布局數字文創產業,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游戲產業鏈條。
一方面,上游的游戲音樂制作,成都有著各具特色、深耕多年的音樂工作室;此外,在決定游戲是否吸引用戶“眼緣”的游戲美術上,林立的高校和從北上廣回溯成都的年輕人為成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畫師人才。另一方面,成都分布著眾多文創公司,能夠提供包括游戲IP創意、游戲周邊設計等各類服務。
更不用提成都早已成為全國游戲產業的“研發基地”,為全國的游戲產業提供研發輸出。根據伽馬數據顯示,當前成都游戲企業增速全國第一,其中70.4%都是研發企業,研發占比全國第一。
此外,寬松友好的政策環境也是吸引眾多游戲公司落戶成都的因素之一。
“在政策支持上,成都也是很讓人驚喜的。”東極六感的創始人田海博告訴燃財經,“東極六感剛創建就很幸運的拿到了成都市扶持文娛產業發展的50萬元資金,對我們真的幫助很大。”
實際上,近年來,成都先后發布《成都市建設“三城三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成都市建設世界賽事名城促進體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建立數字游戲產業基地,包括新川創新科技園、瞪羚谷數字文化產業園區等,為成都的游戲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成都真的用心在扶持游戲企業,在一次企業會議上,我提出了融資渠道以及對接文化機構的一些發展問題,會上有關管理部門立刻回應了我。”田海博透露。
此外,成都還為小微游戲企業提供政府、銀行、企業三方的文創產業基金、以及政府貼息的天府科創貸,為了解決融資問題,成立天府文創園為企業和資本對接提供平臺。此外,“蓉漂人才政策”還包括極為友好的外來人才落戶、子女教育的相關政策等等。
這些因素都在吸引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從北上廣“出逃”成都。根據公開數據,2021年成都新引進落戶青年人才超過16萬人。
逃不過“卷”
作為國內西南地區關鍵的游戲產業高地,成都在游戲領域已經形成了規模優勢,游戲企業增速全國第一,研發占比全國第一。從2013年的高峰回落,成都的游戲產業逐漸步入成熟期,出現了全產業鏈覆蓋的巨頭企業,以及各具特色的中小型游戲企業,獨立游戲、二次元游戲等細分領域表現亮眼。
不少新興游戲公司開發出了類似《萬國覺醒》、《我飛刀玩得賊6》等現象級二次元游戲,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一位資深投資人李競告訴燃財經,“去年疫情期間不少投資人都從傳統賽道轉向了游戲行業,成都爆款游戲的出現,讓大家意識到游戲公司不一定上市才能賺到錢。后來元宇宙概念誕生,元宇宙游戲也火了一把,直接帶動不少VR游戲的公司拉到投資。”
2020年5月以來,成都游戲電競領域共發生12起投融資事件,占網絡視聽投融資事件的52.2%,總金額超過13億元,其中11起融資都聚集在游戲研發領域。其中東極六感獲得了騰訊、B站和吉比特的投資,《灰燼戰線》開發團隊則相繼獲得了B站、寶通科技還有騰訊的投資......這些新興力量獲得融資后也傾向于迅速擴張,開發更加亮眼的新項目。
而在國內游戲市場的版號政策控制下,整體游戲市場較為飽和,游戲玩家增速放緩,成都的各大游戲企業也開始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提升運營能力,挖掘潛在的用戶。同時,隨著玩家對游戲畫面和音效等視聽要素的要求提升,內容研發正逐步向精品化研發和IP化打造轉型。
歡歡告訴燃財經,“現在成都的二次元游戲氛圍感沉浸感更重,會更加重視玩家的社區運營。”她就職的二次元游戲公司經常在微博、B站等平臺發布活動信息,贈送精美限定版卡牌、鼓勵游戲二創,“這種運營方式讓游戲帶給人的快樂不僅在線上,下了游戲用戶還能繼續參與游戲討論。”
歡歡表示,“以前的游戲比較簡單,很多是橫版游戲(人物只能上下左右動作),現在游戲都是3D效果,同時將家園系統、寵物系統、裝備系統、主線劇情游戲、戰斗系統等匯聚在一起,讓游戲的內容量和玩法更加豐富。畫面和人物也更漂亮,視覺效果好太多了。”
爆款二次元地下城迷宮探險卡牌手游《靈魂潮汐》的開發者蒼崎表示:“目前二次元已經從一個小的品類變成了一個很大眾的品類,沒有一個游戲可以說自己是一款二次元游戲,而是我是一款二次元+ X的游戲,這意味著之后市場會對二次元游戲細分下的各種品類和玩法分的更加精細。”
在穩定增長以及進行精品化運營的同時,成都的游戲企業也不得不面對轉型的”陣痛期“。
首當其沖的就是互聯網大廠進駐帶來的競爭壓力。
作為成都的本土游戲企業,田海博向燃財經表示,“互聯網大廠進入成都,本身對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企業多了,集群效應越好。但客觀上確實會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整個成都的游戲行業都卷起來了,所有人都在思考怎么做好產品,怎么活下去。”
互聯網大廠的進駐也使得成都游戲市場上的優秀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
根據拉勾網發布的公開數據,2020年成都游戲行業的整體薪酬整體低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但在二線城市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以U3D工程師、游戲主美、游戲制作人等熱門崗位為例,成都中位數月薪分別為12K、20K和21K。部分關鍵崗位,如游戲主美、游戲制作人,成都的部分頭部公司分別能夠給到25K、30K的月薪,基本和北上廣的薪資持平。
許多中小型企業不得不和互聯網大廠展開“搶人大戰”,在試圖保住自身的優秀員工不被大廠挖走的同時,開出匹配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薪資吸引外來的優秀人才,企業的用人成本也隨之增加。
白胤廷亦向燃財經表示,“做獨立游戲很困難,即使成都產業集群效應很好,但優秀人才還得靠搶。現在的主美我花了整整一個月從廣州騰訊游戲部門挖到成都的,為了爭取她,我列出的條件包括:提供食宿、單間員工宿舍、公司豪華寵物專區、還有20K+的薪水。”
成都游戲企業特色崗位薪酬分布圖
來源/拉勾網《2020~2021網游行業人才招聘報告》
其次,成都的游戲產業還面臨著版號停發、政策不明朗下的市場冷卻期。
在成都建立起初始團隊后,田海博便遭遇了2018年下半年的版號停發風波,“整個游戲行業都冷下來了,成都也不例外,所以很多小公司都死了。”
李競向燃財經表示,“去年8月版號又停發了,我們都在觀望。2020年到2021年,不論是國內市場還是成都市場,二次元項目都是熱度最高的,但現在不少投資機構都在謹慎考慮對二次元賽道的投資。”
資本迎來了冷靜期,并收縮了對二次元游戲項目的投資,這也使得不少小型的二次元游戲公司迎來了“至暗時刻”,由于資金壓力被迫砍掉項目的公司增多。
游戲賽道的市場冷卻期帶來了持久的行業震蕩。某成都二次元游戲工作室畫師告訴燃財經,“前幾個月我身邊不少的朋友就已經收到項目被砍的消息了,我手上負責的一個項目,還剩下三分之一的進度,上周就通知我被砍了。”
面對趨向收縮的國內市場,成都不少的游戲企業已經開始思考布局海外。
在騰訊、網易等巨頭越來越深入的出海形勢下,不少中小型游戲團隊也在嘗試出海。田海博告訴燃財經,“現在成都的游戲市場不景氣,促使很多游戲公司開始關注海外市場,相比起國內市場,海外游戲技術更先進,市場更成熟,包括北美、中東、歐洲,還有東南亞等地區,是一片全新的用戶藍海。”
產品實力則是決定出海效果的關鍵。正如田海博所說,“把我們的產品做得盡善盡美,才能讓傳統文化借助游戲這一渠道被外國市場所接受。”
全國游戲行業遇冷,成都的游戲產業在激烈內卷之下,人口紅利逐漸消退,隨著大廠入駐帶來的競爭壓力,也促使成都的整個游戲產業鏈條朝著規模化、精品化的方向發展,過去黃賭毒、盜版等行業亂象逐漸消失,玩家對于精美畫面、新穎題材和豐富玩法要求的提高,也倒推游戲產業持續引進優秀人才,提升研發能力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成為二次元游戲之都,成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此之前,如何度過行業寒冬,在產業精品化升級的浪潮中活下來,才是成都游戲企業眼下最關心的話題。
參考資料
《了不起的中國城市|成都數字文創:成都游戲沉浮二十年》,來源:36氪;
《聊聊成都的二次元游戲與企業》,來源:游戲茶館。
*文中林可、歡歡、吳哲、李競均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馬舒葉,編輯:饒霞飛,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逃離北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