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要來了?三大運營商5G用戶數破7億,5G布網水平至少領先歐洲10年
自中國移動今年1月回國上市、三大運營商齊聚A股之后,近日他們迎來了首次同臺業績大比拼。
2022年3月17日,中國電信發布了2021年年報,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4341.6億元,同比增長11.3%;實現凈利潤259.5億元,同比增長24.4%。
事實上,中國聯通是率先報喜的。3月11日晚間,作為首個披露2021年業績的運營商,中國聯通發布的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3279億元,同比增長7.9%;實現全年利潤總額17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63.1億元,同比增長14.2%。
原本計劃于3月下旬正式公布2021年年度報告的中國移動,也許是為了趕一個好彩頭,在聯通公布財報當天,亦發布了業績預計快報,預計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約8448.77億元至8525.5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143.07億元至1164.64億元。
在2021年,三大運營商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取得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實現凈利潤至少1462億元。也就是說,三大運營商平均每天至少凈賺4億元人民幣。
“從2021年年報來看,三大運營商已經越過了業績增長乏力的階段,步入了5G業務回報期。”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高增長的5G
自2019年邁出5G商用的第一步起,5G逐漸發展成為三大運營商業績增長的重要助力。
從用戶來看,截至2021年底,中國聯通5G套餐用戶累計到達1.55億戶,年累計凈增8410萬戶,5G套餐用戶滲透率超越行業平均達到48.9%;中國移動5G套餐客戶達到3.87億戶,凈增2.22億戶;中國電信的5G套餐用戶滲透率達50.4%,5G套餐用戶數達1.88億戶。統計來看,三大運營商5G用戶數已經突破7億大關。
通信領域專家楊波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以往的4G時代,運營商通過不限制套餐流量等方式爭奪用戶,出現了惡性競爭,這也導致運營商的投資和收入難成正比。但在5G時代,運營商改變了策略,變不限量套餐為限流量套餐,流量越來越值錢,使得營收出現好轉。
3月初,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會展中心舉辦的2022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移動公司董事長楊杰稱:“到2020年底,我們將完成逾百萬的5G基站,使用5G網絡的用戶將超過3.3億。”
英國企業沃達豐公司領導人尼克·里德更是直言,要達到中國今年的5G布網水平,以目前的速度,歐洲至少需要10年時間。
“中國運營商5G網絡部署全球第一,但是在商用業務上只是略微領先。”楊波指出,缺乏標志性業務,這是5G建設需要克服的難點。目前,三大運營商也在轉型,拓展to B端業務,加大投入力度。
目前,中國電信的天翼云、中國移動的移動云和算力網絡,以及中國聯通創立的虛擬通信平臺,都是to B端的有益探索。除此之外,三大運營商還緊跟時事,發力布局元宇宙。
據證券時報報道,2021年11月11日,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舉辦揭牌儀式,宣告國內首家元宇宙行業協會正式成立,成員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其中,中國電信旗下上市公司新國脈啟動2022年“盤古計劃”,定位于元宇宙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者;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總經理劉昕在2021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正式發布元宇宙MIGU演進路線圖;中國聯通也進入了元宇宙賽道,加速布局人機交互、萬物智聯等領域。
項立剛認為,5G建設距今還不足10年,所以不太好說歐洲落后中國10年。但即便過了10年,歐洲也追不上中國的布網水平,永遠追不上。再過10年,中國就進入6G時代了。
6G愿景提上日程
自2019年6月至今,5G技術商用已接近3年,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42.5萬個,今年還要新建60萬個以上基站。
5G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最直接的就是網速更快了,更有利于互聯網的發展。從更深層次來看,5G能加速工業、能源、教育、醫療、金融業的更新迭代,加速智慧城市發展。
相比已經展開業務的5G來說,6G顯得很飄渺。盡管如此,各國都不愿落后,他們在摸索中搶跑,悄然開啟爭奪戰。
去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6G通信技術專利發展狀況報告》,報告顯示:當前,全球專利申請量總體呈上升趨勢,6G通信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3.8萬項,其中中國是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國,專利申請占比達35%,居全球首位。
在此背景下,三大運營商也提出了6G的愿景。由中國移動、美國 US Cellular和歐洲Vodafone聯合牽頭的《6G驅動力與愿景白皮書》已正式發布,該白皮書聚焦于6G的驅動力、愿景以及未來挑戰,闡述了全球運營商對未來移動網絡的展望。中國聯通也發布了6G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聯通在 6G研究上還處在起步階段。而現階段中國聯通的6G愿景為:智能、融合、綠色、可信。
在項立剛看來,6G現在更多還在技術層面的研究階段。但真正商用至少還要到2028-2030年,還不會那么快到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時代周報”(ID:timeweekly),作者:陶婭潔,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