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上海交大誕生“外賣天團”,網友:學術論文都要出來了

    疫情封校之中,上海交通大學上了熱搜。

    這一波不是挨罵,反而收到了不少夸贊。

    其中熱度最高的,要數這么一群“外賣天團”,惹得網友直呼:

    再送幾天,學術論文都要出來了!

    這是怎么一回事?

    要說這些“外賣騎手”,平時的身份可真不簡單,博導教授就不說了,優青杰青長江學者都閃亮登場。

    而他們送餐的載具,畫風是醬嬸的:

    沒想到吧,不僅是私家車,這波連實驗室里的無人駕駛車都給搬了出來。

    并且為了讓校園里的三萬號人能在飯點盡快吃上飯,他們甚至白天送餐,晚上還就配送問題開啟了“研討會”。

    有人琢磨其快遞優化模型問題:

    △圖源:上海交通大學官微

    還有人精準推算起了載具的最大裝載量:

    △圖源:上海交通大學官微

    體力、腦力齊付出,也難怪隔離中的交大同學們自發在樓上高喊起“謝謝老師”、在群里刷起“比心”表情包。

    而網友們也多少有點繃不住了:

    無人車、無人小巴齊上陣

    時間回到3月初,一波奧密克戎BA.2變異株帶來的上海疫情,讓上海各大高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3月12日起,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嚴格實施“足不出戶”政策。

    也是從這天開始,留守校內的老師們組成了志愿服務隊,開始為學生們送餐。

    要知道,整個閔行校區占地面積4600多畝,有將近100棟學生宿舍樓。

    300多位志愿者需要承擔起近3萬名學生的送餐任務,其中有一半老師是教授。

    △圖源:上海交大微博

    據上海交大楊明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中介紹,他所在的學院里,5位老師一共負責了4棟宿舍樓、1000多名學生的餐飯配送。

    當時他們手中最便利的運送工具,就是自己的私家車,但是私家車一次只能裝幾十份飯。

    第一天,老師們送完飯時已經晚上八點半了,整整花了三個多小時時間。飯送到學生們手上時,也已經有點涼了。

    楊明教授在采訪中表示:

    我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于是從第二天開始,老師們就把更新迭代了配送工具。不僅加上了可以在校園里穿梭自如的三蹦子,還把自動化系自研的無人車也開了出來!

    △圖源:上海交大官微

    實驗下來,這樣一輛無人車領航,一次可以送餐780份

    之后,還有裝貨量更大的無人小巴上場。

    △圖源:上海交大官微

    這是上海交大在2018年時試運行的無人車,配有標準的L4級自動駕駛系統,通過多傳感器融合的方式實現無人駕駛。

    當時試運營時,它可以支持乘客用微信叫車、語音交互等功能,同時還具備完整的系統調度、遠程監控、運行維護等功能。試運營兩天中,它完成了600+人次的運輸。

    這個無人車小巴由上海交通大學智能車實驗室研發。

    該實驗室成立于2006年,主要從事與智能車輛有關的定位、導航、感知、控制等方面的理論研究,以及自主駕駛、輔助駕駛和協作駕駛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連運輸優化模型都出來了

    你以為優化配送工具就完了?No、No、No。

    交大船舶與建筑工程學院的老師們,還從優化方案上下手了。

    首先是配送問題。考慮到現有的車輛和人手,有的老師就做了一個簡單的模擬。

    經過大腦里“噼里啪啦”一通計算,得出來輕松又高效的方案,最后還不忘帥氣地給出結語:

    一個簡單的有邊界條件的運輸優化模型。

    △圖源:上海交大官微

    那么,怎么讓配送車每次最高效地完成任務呢?

    有的老師則盯上了送餐車的最高送餐量。

    他將此稱為:一個有約束的裝箱問題

    經過嚴密測量,這位老師算出來了自己的車極限容積是2.53立方,每個餐盒及間隙的大小約為0.0025立方。

    考慮到車廂不規則、裝載過重會導致車身前傾、減速帶會干擾等問題……最后他得出結論,最大裝盒量應該是810份,當天實際驗證的最大盒量是680份,布局方法還有進一步改進空間。

    △圖源:上海交大官微

    經過了多天的配送后,老師們還總結出了一些經驗。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三蹦子居然榮登榜首,成為效果最好的配送工具。

    具體優勢就是:可以走街串巷,把餐送到離宿舍樓最近的地方,同時還裝貨量大、方便裝卸。

    △圖源:上海交大微博

    甚至有的老師表示疫情之后還要接著用三蹦子。

    干啥呢?讓助教去拉學生作業,一次拉30個班的那種!

    One More Thing

    如此“大白”,不可謂不硬核。

    而這樣的風景線,還只是上海交大這場抗疫之戰的冰山一角。

    背后,還有白天保障全校師生一日三餐、夜里睡在食堂臨時床鋪上的食堂工作人員;還有為同學們提供幫助、協助維護校園秩序的后勤人員;還有緊急馳援交大指導防疫、加快核酸檢測速度的瑞金醫院醫療專家……

    △圖源:上海交大微博

    今年的春天有些不平靜,但有此情、此景、這些人,山花爛漫必有來時。

    你覺得呢?

    參考鏈接:[1]https://www.163.com/dy/article/H2JOJPVR0514R9P4.html[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144506[3]https://mp.weixin.qq.com/s/qb0Yz9wx20eS84y8j2bCSw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量子位”(ID:QbitAI),作者:魚羊 明敏,36氪經授權發布。原標題:《上海交大這波操作,亦可賽艇》

    標簽: 學術論文 上海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