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這屆315沒有大魚

    又是一年沒有意外狀況的315。

    兩個多小時的315晚會,曝光了包括直播打賞騙局,翡翠直播的江湖騙術,被操縱的口碑,免費WiFi的信息安全隱患,小學生抽獎陷阱,“土坑”酸菜,變味粉條,軟件捆綁下載亂象,騷擾電話,兒童智能手表安全隱患,失速的電動自行車,非標電線電纜,醫美培訓亂象等在內的共計13類問題。

    與往屆相比,被曝光的問題依然還是集中在幾大領域:互聯網平臺經濟、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其中,互聯網平臺經濟依然是這屆315關注的重點,被點出的13類問題中,關于互聯網亂象的就占到7類。

    雖然今年增加了對直播亂象的曝光,但無論是直播間刷單、控評的手段,還是軟硬件產品隱藏的信息泄露風險,以及無孔不入的騷擾電話和令人頭大的軟件捆綁下載,都早已是橫行網絡多年的固疾。這些被曝光的問題,已經難以引起更多消費者的震驚。

    這屆315所點名的公司,大多是消費者很少聽聞的中小公司。

    如,男運營冒充女主播騙打賞的虛假直播,矛頭指向的是行業鏈上的中小直播運營傳媒公司聚享互娛、華億播、億泰傳媒等。

    又如雇傭水軍、萬詞霸屏、篡改標題、負面消息網頁404、刪帖等被操縱的口碑營銷,矛頭指向的是英邁思、珍島網絡、上海牛推信息、四川刻羽云、上海頂匠、天津企航等公司。

    今年315被點名的上市公司中稍有名氣的算是容聯云、新日和小牛電動,三家公司市值分別為2.4億美元(約合15.3億人民幣)、25.93億人民幣和6.35億美元(約合40.4億人民幣),它們距離百億都還有著不小的距離,更別說與知名大公司之間的差距了。

    今年的315,沒有大魚。

    A

    自1991年首屆315開播以來,315晚會已經舉辦了31屆。隨著互聯網深度影響人們的消費生活,互聯網企業也逐漸成為315晚會的常客。

    縱觀往年的315,2013年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2013年之前,315更多曝光的是傳統消費領域;2013年之后,不少互聯網大廠成為被315點名的對象。

    2013年,首次被點名的互聯網大廠是網易和高德地圖。

    315曝光了網易等第三方公司通過加放代碼竊取用戶cookie(cookie被視作用戶的網絡身份證,包含用戶在網絡上的瀏覽記錄、IP地址、網卡號、用戶名、密碼等信息),偷偷跟蹤用戶瀏覽行為的行為。

    高德地圖則是被曝出共享定位服務非法收集用戶信息,此舉侵犯了使用者的個人信息安全。

    問題曝光后,高德彼時立即做出了解釋,稱央視曝光的是兩年前的舊版本,當時受制于分享到微博的技術方式,采取了模擬用戶登錄方式。自2012年5月以來,微博改變了登錄方式,高德地圖后來也改變了第三方登錄和認證方式,現高德地圖安卓版已全部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公司之外,跨國巨頭蘋果也曾出現在2013年的315上。315晚會報道了蘋果手機售后服務“內外有別,雙重標準”,引起了中國廣大“果粉”的憤怒。2013年4月,蘋果中國官網掛出署名蘋果CEO庫克的《致尊敬的中國消費者的一封信》,就“售后服務內外有別”行為正式道歉。

    2014年,被315曝光的大廠是百度。百度搜索推廣為“老陶家黑發散化妝品”提供的4款加“V”商業推廣,被國家工商總局批為嚴重違法廣告。此外,還有50位作家聯合署名發出《三一五討百度書》,抗議百度在知識產權方面的侵權行為。

    到了2016年,餓了么虛假外賣店被315點名,稱“餓了么”平臺存在引導商家虛構地址、上傳虛假實體照片,甚至默認無照經營的黑作坊入駐等違規行為。一些黑作坊餐館的照片看著干凈正規光鮮亮麗,但實際卻是油污橫流,不堪入目……甚至還有無證經營的黑作坊。

    餓了么官方回應稱已經緊急成立專項組,下線所有涉事違規餐廳,并連夜部署,核查全國范圍的餐廳資質。

    淘寶網、大眾點評的刷單現象也被315揭露。只要花錢就可以把店鋪的信譽度和銷量刷的很高,即使是一個沒有真實貨物的店鋪,也可以通過發空包刷出信譽。

    2017年被315點名的則是互動百科、支付寶。

    互動百科被曝光利用創建詞條的方式向用戶收費,而這些詞條沒有審核,造成了大量虛假信息存在。

    支付寶因為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漏洞“中招”,在315現場的測試中,可以使用軟件后期修改人臉圖片進行臉部識別,從而繞過網絡實名認證系統。

    不過,從2018年以后,互聯網大廠的身影在315晚會上逐漸減少,今年315更是再無互聯網大廠身影。

    B

    縱觀315曝光的各類亂象,大多都與往年有所類似,涉及的主要問題,大致可歸結為以下幾類:

    一類是操縱搜索結果。315早在2017年就曾曝光過互動百科通過收費來創建詞條,給錢就上的行為,只要花4800元錢就可以開通“百科詞條認領”的服務。

    一類是違法虛假廣告信息。2021年的360瀏覽器、UC瀏覽器,也被曝光隨便打開或搜索首先出現的都是廣告而不是有用信息。

    還有一類是泄露用戶隱私、侵犯信息安全。這方面的案例幾乎已經成為每屆315的固定節目。

    2014年曾曝光大唐電信旗下的高鴻股份泄漏個人隱私,手機里的惡意程序能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實現遠程控制,偷偷獲取個人信息,應用刪都刪不掉。

    2019年曾曝光一種“探針盒子”,公司會將這類盒子放在商場、超市、便利店、寫字樓等地,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搜集個人信息,信息詳細到甚至包括婚姻、教育程度,收入等。

    2021年曝光的是科勒全國門店安裝的雅量科技的攝像頭,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信息,存在危害用戶隱私安全的行為。

    另外,像今年報道的免費WiFi,在2015年的315也有曝光,不過當時針對的WiFi是公共WiFi,當時指出全國的公共WiFi有21%存在安全隱患,連接以后會導致用戶隱私泄漏。

    令人討厭的彈窗廣告、軟件捆綁,也是315老生常談的話題。

    2013年的315,就曾曝光四川一家廣告公司向用戶綁定垃圾廣告。2021年的315,曝光過老人機的清理軟件問題。用安卓機的老人,看新聞時不小心點到提示就會跳轉到一個下載鏈接,莫名多出很多不知名軟件,本想著用清理軟件讓手機運行更快些,沒想到下載后卻導致手機越來越卡。

    C

    沒有大魚的315,并非新的消費問題不再發生,更不是知名大公司不再發生新問題。

    例如,在所有的消費娛樂領域中,互聯網依然是被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據中消協披露,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044861件,同比增長6.37%,其中,在服務大類投訴中,互聯網服務投訴量高達102674件,投訴比重為9.83%,排名第二;在具體服務投訴中,經營性互聯網服務投訴量63730件,同比增長6.77%,排名第一。

    只不過,消費者的投訴維權渠道已經不用非等到每年的315。隨著消費者的投訴渠道增多,如社交媒體、內容社區、官媒留言板等渠道的出現,消費維權監督正在變得日常化。

    比如今年2月,58同城就因柬埔寨血奴事件被不少官方媒體曝光,登上熱搜后,58同城也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不過,據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后續回應,柬警方通報的初步調查結果認定所謂“血奴”案純屬編造。柬方媒體報道稱,當事人李某(31歲)和3名涉案人員已被依法起訴。

    隨著更多監管投訴渠道開始發揮作用,可以想象,未來的315或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意外“驚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