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跑出一只獨角獸,估值110億
剛剛,又一只新能源獨角獸誕生。
投資界獲悉,蕪湖佳納日前宣布獲得一輪戰略融資,金額高達14.4億元。此次投資陣容頗為罕見,包括前灣基金、安泰基金、銀湖實業、蕪湖產投等安徽國資機構悉數出手。以公告披露的持股比例計算,蕪湖佳納的最新估值已達到113億元。
蕪湖佳納,脫胎于國內陶瓷釉料龍頭道氏技術,背后掌舵者正是后者創始人榮繼華。從景德鎮陶瓷大學走出,榮繼華早在2003年就廣東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從此與陶瓷材料結下不解之緣。四年之后,他又成立了道氏技術,并在2014年成功上市,成為釉面材料行業第一股。而后,榮繼華一舉并購了廣東佳納和青島昊鑫,殺入動力電池材料領域,蕪湖佳納在2021年11月應運而生。
半年長成一只獨角獸,蕪湖佳納堪稱新能源大爆發的縮影。眼下,幾乎所有的VC/PE都在投新能源,所有人都相信這是一條關乎國運的超級賽道。正如蕪湖佳納總部所在的安徽蕪湖,這個并不算知名的小小地級市,已經崛起成為一座新能源重鎮。這里不僅有奇瑞汽車,還走出了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就連石頭科技創始人昌敬也跑到蕪湖埋頭造車。
成立僅半年,蕪湖誕生一個獨角獸,110億
我們先從一則公告說起。
一周前,道氏技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引進戰略投資者及設立高管團隊持股平臺的方式,對子公司蕪湖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蕪湖佳納”)增資擴股,其中戰略投資者擬現金增資14.4億元;高管團隊持股平臺以現金增資3000萬元。本次增資款合計14.7億元,將全部用于在蕪湖市投建年產10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
公告顯示,本次戰略投資者擬合計現金增資14.4億元,其中蕪湖江北新區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簡稱“前灣基金”)出資1.44億元,對應持股比例1.27%;蕪湖市安泰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安泰基金”)出資4.54億元,對應持股比例3.99%;蕪湖銀湖實業有限公司(簡稱“銀湖實業”)出資3.89億元,對應持股比例3.42%;蕪湖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簡稱“蕪湖產投”)出資4.54億元,對應持股比例3.99%。
換言之,本輪戰略投資者以合計14.4億元獲得蕪湖佳納12.67%的股權計算。以此計算,蕪湖佳納的投后估值將達到113.65億元。
令外界驚訝的是,本輪參與蕪湖佳納增資的戰略投資者,均帶有安徽及蕪湖國資背景。其中,安泰基金、銀湖實業均是國資背景,而蕪湖產投的出資人為國企。此外,前灣基金的股東則包含了安徽省國資委和蕪湖市國資委。
蕪湖國資集體出手,蕪湖佳納——這一只獨角獸是何背景?
一切要從新能源汽車行業說起。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迅速發展,動力電池需求也隨之快速增加。作為鋰電池的重要材料,三元前驅體需求也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為了把握市場機遇,道氏技術以蕪湖佳納為鋰電材料業務運營平臺,對鋰電材料三元前驅體業務進行了整合。值得注意的是,道氏技術成立于2007年,是國內陶瓷釉料龍頭,早在2016年左右開始布局新能源材料。
2021年11月,道氏技術將旗下公司廣東佳納的100%股權注入蕪湖佳納,蕪湖佳納也籍此成立。值得一提的是,廣東佳納是國內重要的鈷鹽和三元前驅體制造商之一,是國內重要的鈷產品供應商之一。正因如此,蕪湖佳納自成立起便有著深厚的產品和技術積淀。
自此,蕪湖佳納便與這座江南小城正式結緣。今年3月初,道氏技術與蕪湖市政府在蕪湖簽訂協議,擬在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而該項目以蕪湖佳納為主體,承擔項目的建設和生產運營。從新能源汽車到電池,各地又開始把目光放在這條充滿想象的新能源材料賽道。
在廣東靠陶瓷材料起家,他坐擁百億市值
蕪湖佳納和道氏技術,都離不開一位60后掌門人——榮繼華。
1968年出生的榮繼華,1989年就讀于景德鎮陶瓷大學硅酸鹽工程專業。大學畢業后,他進入位于佛山的三水南豐陶瓷有限公司,出任技術副廠長一職。到了上世紀90年代,國內掀起了下海創業的浪潮,榮繼華身邊的朋友也紛紛走向創業之路。看到這一幕,榮繼華自然不愿意錯過這個機遇。
2003年,榮繼華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佛山市高明色瑰顏料有限公司,開始涉足化工產品行業,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四年后,技術出身的榮繼華殺入了早已是紅海的陶瓷材料賽道。2007年,他帶著50萬元的原始投入,成立了道氏技術的前身——江門市道氏標準制釉股份有限公司。鑒于佛山良好的經商環境,該公司后遷回佛山。
公司成立之初,陶瓷材料行業已經有一千多家大大小小的企業、上千家配套公司,競爭壓力非常大。“我們沒有任何特殊關系,完全依靠創新,從零開始,用那么短時間打敗對手。”榮繼華曾回憶道。于是,他組建了一個博士為主的研發團隊,研制新型陶瓷材料。
金屬釉、全拋釉、微晶熔塊……道氏技術不斷在材料上的創新,受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正因如此,道氏技術在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漸漸脫穎而出。
與此同時,榮繼華深入調研后發現,陶瓷噴墨打印的核心技術——陶瓷墨水長期依賴進口。在道氏技術的第二年,他帶領著技術團隊就著手研究陶瓷墨水,并正式立項“道氏公司陶瓷墨水項目”。而這一發明改變了陶瓷行業的傳統印刷方式,成為了陶瓷行業里程碑式的創新。自此,道氏技術將陶瓷產品從絲網印刷時代帶進了數碼打印時代。
靠著陶瓷釉面材料和陶瓷墨水這兩款產品起家,榮繼華也將道氏技術帶上了IPO敲鐘的舞臺。2014年12月,道氏技術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為釉面材料行業第一股,最新市值為130億元。
道氏技術成功上市后,榮繼華顧不上喝慶功酒,便開始考慮著業務轉型的事情。在過往業務中,道氏技術會頻繁接觸到鋰云母、鈷鹽等材料,而這些材料又是生產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上游原材料。有著材料學科背景的榮繼華嗅覺敏銳,認為這個市場的未來市場空間充滿想象力。
2016年起,道氏技術就通過投資并購的方式,全資控股了廣東佳納和青島昊鑫,同時也開始了江西鋰云母項目的建設。目前,廣東佳納已經成為了國內非常重要的鈷產品供應商,并通過技術積累和產品研發將產品線向下游拓展至三元前驅體,積累了穩定的大型企業客戶。而青島昊鑫是國內重要的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導電劑生產商,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從鋰、鈷、石墨烯,到新能源電池、氫能材料,榮繼華都提前2-3年做了調研和準備。用他的話來說,自己是一個“溫度計”,時刻在產業中感受前沿技術的熱度。眼下,他掌管的道氏技術已經成為了建筑陶瓷領域龍頭企業,也是新能源車核心材料新星。隨著道氏技術的穩步發展,榮繼華身價也水漲船高。2021年10月,榮繼華公開身家顯示為45億元人民幣。
在榮繼華心中,一直有一個“百年道氏”的夢想:一個企業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是高度相連的。未來幾十年,我認為中國將會進入一個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會走出許多偉大的企業,“我希望道氏就是其中之一。”
為什么是安徽蕪湖?王傳福故鄉,昌敬也來這里造車
蕪湖佳納能源的崛起并非偶然,它總部所在地安徽蕪湖,正成為中國新能源一塊重要版圖。
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蕪湖是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城市。這里別稱江城、鳩茲,地處安徽省東南部,北與合肥、馬鞍山毗鄰,南與宣城、池州接壤,西與銅陵市交界。蕪湖不僅是長三角中心區27城之一,更是通江達海,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時至今日,蕪湖已儼然是一個新能源產業重鎮。被譽為“民族工業之光”的奇瑞汽車,正是在蕪湖平地而起。1995年,蕪湖市政府籌建奇瑞汽車的前身——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并力邀曾任一汽總裝車間主任的尹同躍回鄉造車。
歷經二十多年風雨,奇瑞已發展成一家以汽車價值鏈為主導、關聯多元化產業的大型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更是奇瑞的重中之重,2021年該業務實現總銷量為95625輛,同比增長122.3%。去年2月,奇瑞還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投資130億元,在蕪湖打造系列“未來工廠”。
蕪湖,還養育一位新能源巨頭創始人——王傳福。1966年,王傳福出生于蕪湖市無為縣,1987年從中南大學本科畢業,并在當年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畢業后留院工作。直到1995年,他看到手機電池行業的巨大前景,在深圳辭職創業,正式創立了比亞迪。2003年,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經過數年時間成長為新能源產業中的隱形霸主。2021年,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為593745輛,全年同比增長達231.6%;旗下的動力電池業務則殺入全球裝機量前十,位列第四。
功成名就的王傳福不忘回饋家鄉——去年7月,總投資200億元的無為比亞迪產業園項目正式簽約。其中,新能源動力電池長三角制造中心項目總投資150億元,新能源動力電池配件及汽車配件項目50億元。項目分五期建設,一、二期項目達產后,年產值175億元,稅收近10億元,可提供近萬人就業。
與此同時,蕪湖也正迎來一股新鮮血液。天眼查APP顯示,安徽洛軻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日前在蕪湖市注冊成立,注冊地址毗鄰奇瑞汽車總部。該公司注冊經營范圍包括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車零部件研發、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等。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由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后者董事長正是石頭科技創始人昌敬。此前有媒體披露,昌敬的造車項目洛軻汽車,已在2021年末完成1億美元融資,領投方為騰訊集團。
隨著新能源產業崛起,蕪湖憑借著前瞻性眼光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
早在2016年,蕪湖就出臺了一系列新能源產業政策,其中包括設立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專項資金5億元,對VC/PE機構投資初創型中小企業投資新能源產業,專項資金按不高于1:1跟進投資。
去年9月,蕪湖先進制造產業鏈母基金完成簽約,規模10億元,由蕪湖經開區與省鐵路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蕪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發起。該基金重點聚焦汽車及零部件、平板顯示、新材料等先進制造產業,其中40%投資于“硬科技”子基金、40%投資于產業鏈提升子基金、20%直投優質項目。
緊接著,《蕪湖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也正式發布,明確將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作為首位產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該計劃中最為重磅的是:設立規模不低于100億元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同時還提出“引進培育2家以上有重要影響力的整車企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總產值占全省比重達50%以上”。
昔日長江巨埠,今日創新之城。如今的蕪湖,憑借著厚積薄發,已成為長江經濟帶上一顆耀眼的明珠。眼下,新能源是一場比半導體更為重要的軍備競賽。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蕪湖已在不經意間扛起了一面大旗。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資界”(ID:pedaily2012),作者:張繼文劉博,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安徽蕪湖